《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说课稿
(271208)山东新泰三中 张都现
我说课的内容是《思想政治》高二上册第四课第一节第一框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我说课的第一个内容是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知道,辩证法和唯物论一起构筑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巍峨大厦。唯物论是这座大厦的基础部分,辩证法是这座大厦的主体部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外乎三个方面:联系、发展和全面。其中,前边第二课已经学习了“联系”的知识,第三课学习了“全面”的知识,这里的第四课学习的是辩证法的最后一个观点---------发展的观点。它是第二课和第三课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个辩证法知识的最后总结,因此,从理论上讲,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国家颁布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把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定性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即知识、能力和觉悟。根据这一精神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两个基本概念:内因、外因。
理解一条基本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掌握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通过方法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会”和“用”。
3、觉悟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多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身实际,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 比如,学生成长中的内外因问题,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问题,顺境逆境问题,等等。
三、教学重点
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因为它既是这一节课中所学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觉悟的出发点,放在整个的哲学中,它也是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之一,所以必须作为重点来处理。
四、教学难点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之所以确立它为难点,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问题确实非常抽象,人们不易把握,另一方面是因为高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五、教材处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的这套政治教材,内容上更具可读性,材料上更具新颖性,版式上更加活泼,更贴近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实际,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材在学习中的作用。
对于本节课而言,要做到:
分析教材提供的经典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精读教材中的黑体字,培养学生缜密思维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处理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知识向能力延伸。
我说课的第二个内容是说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多处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事例,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对这些事例,学生能“知其然”,但从哲学角度讲,肯定不能“知其所以然”。
为了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准备采用“读—议—讲—练”的方法。即让学生先读书,自学,充分讨论,然后由老师予以点拨,最后习题巩固。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与老师两方面的作用。
我说课的第三个内容是说程序
1、用巧妙的导语帮助学生突破概念关。
巧妙的导语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为此,我教学设计的第一个板块是导语入境——分析“鸡蛋变成小鸡”这个经典事例。在学生分析这个事例时,导出内因、外因两个概念。
2、用精辟的分析帮助学生突破原理关。
内外因的关系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边的知识的基础。学习这一知识,主要依靠在分析大量事例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阐述,籍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用适当的教学延伸帮助学生突破应用关。
我本人要与学生一起探究课本上的“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事例,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说课的第四个内容是说教学手段
鉴于目前的教学装备已大大改善,多媒体教学已经日益普及。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出了一套CAI教学软件,运用声光电等先进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上是对这节课的几个设想,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