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和使用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文言文必须读通的道理。
2.了解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论述。
3.初步熟悉几个文言虚词。
教学重点:
1.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2.弄清实词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是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开始,怎样学习是关键,着力抓把诵读,使学生当堂成诵,疏通文义后,让学生在课上背诵。(全班齐背,再个别同学分行背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背诵,所以大家要多读,读熟才能背。
正音:
愠(yùn),罔(wǎng),殆(dài),谓(wèi),哉(zāi),
诲(huì),焉(yān),亦(yì),识(zhì)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大家读过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为什么叫“子”呢?(因为是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所记,用“子”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论语》和孔子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孔子,(BC511—BC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先世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曾担任过委吏、司寇等小官,后罢官,周游列国,终不在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著者七十二人,但他看不起劳动人民,政治上维护贵族统治,提倡德治和教化。
学生再读课文,老师领读全文。
诵读前四章,教学步骤如下:
①齐读1~2遍②颂读并划分停顿③疏通文义④自由练习诵读(抽查个别学生),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1.“学而时习之”
“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这些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③]
〈译〉学习了知识按时去实习它,这是很愉快的事。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知”了解。
“愠”怨恨。“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三句话中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叫“反问”,我们现代汉语中也有。
2.“温故而知新”
“故”指旧的知识,“新”指新的体会或发现。
〈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章
“罔”指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译〉只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
孔子在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贡”章
这章形式与其它各章不同,是学生提问,老师作答。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谥号”:在封建时代,帝王和大臣死后要根据他生平的功业给他一个名字叫“……”,孔圉的谥号是“文”。
“谓”叫做,称为。“敏”聪敏。“耻”以……为耻(意动)。
“是以”因此。
〈译〉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借回答子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作业]背诵全文六章,前四章会默会译。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前四章的内容。
5.“默而识之”章
“识”记。“之”学习所得。“厌”满足、厌倦。
“诲”教导。(“厌”同“餍”满足)“何有于我哉”
〈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学生而又知厌倦,哪一样我能有呢?
6.“三人行”章
“择”选择。“善”好的地方。“改”改正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好地方学习,对他们的不好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
背诵课文
[练习]一~四
(要求):把课文间行抄在本上(空3行),一行写字义,两行翻译。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3、写实与想象。
教学重点:
目标1、目标2。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写作背景导入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简介作者,揭示目标
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曾历任
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三、新授内容
1、师范读,生跟读。
2、生自由朗读,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3、生齐读。
4、分析课文内容
⑴分析字义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观,看,统领全篇。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洪,大。
行,运行。若,如同。
星汉,银河。志,理想。
⑵内容
A、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后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
叙事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关写景
B、写景部分采用手法,勾画了汹涌的,耸立海中的,岛上繁茂的,给人以如画的感觉。
C、“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想象、夸张)写出了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D、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博大的胸襟。
四、总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五、作业:
⑴完成书后习题;
⑵背诵默写课文。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学习重点】
阅读课文,体会亲情,品味语言。
【学习难点】
最后一段的理解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方法】
品读感悟法,讨论对话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预习案】
1、走近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2、初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分歧( )一shà( )间chāi( )散各得qí( )所委qū( )
水波lín lín( )( )你就背( )着我我背( )上的嫩( )芽
(2)、理解词义
各得其所:不知所措:委屈:
(3)、根据原文填空
a、母亲x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b、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__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c、我的母亲又x过了一个严冬。
d、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x着,有的浓,有的淡;
e、小家伙突然x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f、我的母亲__高大,__很瘦,__不算重;儿子__很
胖,__幼小,__也轻。但我和都是__,__,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学习散文诗的特征,品味文中婉丽秀美的语言,新颖别致的修辞,体会童年的美好,认识生活的绚丽多彩。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婉丽秀美的语言,新颖别致的修辞。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天真无邪的童年,如诗如画,如梦似幻,它那么美好,却又那么短暂。不经意间,我们已走过童年,今天就让我们穿过岁月的风尘,在罗大佑的歌声中深情的回望那段幸福时光!
2.初步感知
(1)在接触课文之前,先来认识作者唐弢。(出示有关作者的材料)
(2)让我们一起走进唐弢的童年世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出示要求)
3.寻找童年
(3)读过此文,留给你的最初印象是什么?
(4)如此美好的童年在哪里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思绪一起来寻找童年吧!
跳读课文2—4部分,四人小组结伴同行,合作完成。
在海滨(充满阳光,富有活力)
童年在原野(充满童真,童趣)
在夜空(恬静,欢快)
4.感悟童年
(5)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如此美丽动人的画面,让我们身临其境,一起来感悟童年吧!
(女生齐读第二部分,男生齐读第三部分,全班合读第四部分)
5.品味童年
(6)如此绚丽多彩,如梦如幻的童年,源于作者飘逸的文字,别致的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让我们再次品味童年。
(精读2—4部分,勾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简述理由。)
(7)组内交流
(8)班上交流
6.眷恋童年
(9)面对如此美妙的童年,你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自由发言)
(10)由于时间的流逝,青春的远走,一种时光不再的悔恨与懊恼弥漫在作者心头。让我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和作者一起表达我们心中的眷恋之情吧!
7.留住童年
(11)唐弢用他那婉丽秀美的文字记录了他童年的华彩乐章,我们自己的童年生活与作者相比一定更加的五彩斑斓。下面让我们拿起手中五彩的笔,打开你记忆的闸门,留住你的童年生活吧!
(12)班内交流。
8.作业
(1)完成本课同步训练习题。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
冰心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作者简介
宋体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读者》等。
解释下列词语:
听读感知
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哪一自然段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研读感悟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红莲的?分别描写怎样的红莲?
2、请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时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跟录音仿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所选四则寓言故事精短,构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过艺术地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过探究、比较性题目的设计,如将故事情节作改变、删节,看表达效果的变化等,拓展想像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作业讲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二、资料助读
投影显示: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三、师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师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反思
依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我在这堂课的学习中,重视体现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训练。
1、首先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让学生很想了解寓言和其写法。
2、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依照寓意来布置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3、联想与课外迁移,通过前几步到了自编寓言时就水到渠成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数学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局部学生写出了如《北风与太阳》、《狼与驴》等很有内涵的寓言。
4、体现教学机智,学生在我安排自编寓言时,有局部学生提到也可以写如黑板与粉笔的题目时,我就顺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给的四个寓言题目之外可以自拟题目,学生的发明力与主人意识得到了充沛尊重,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上册拼音教案
下一篇:二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