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务文库!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个人民教师可以通过教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送东阳马生序》语文教案

【教学设想】

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期读书的艰苦,劝人利用便利的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勤奋善学的精神,并掌握其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 怠 叩问 绮秀 裘葛 谒余 撰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⑴ 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⑵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⑶ 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⑷ 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滑。

⑸ 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⑹ 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⑺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3、指名学生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4、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5、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⑵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⑶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⑷ 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6、思考: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明确: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7、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明确: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六、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2段。

2、学生采用结合注释、相互交流、向老师提问等不同方式,理解本段中的重点语句,疏通阅读障碍。

3、思考以下问题:

⑴ 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⑵ 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⑶ 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这些内容与前一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衣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组袍敝衣

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经过四层对此,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七、学习课文第3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3段。

2、学生自行翻译之后,教师指名学生翻译本段。

学生翻译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订正其中的错误,使学生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3、思考:请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学生概括归纳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作进一步阐述。

八、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九、布置作业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

《送东阳马生序》这一篇文言文篇幅比较长,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本文,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宋濂辞官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其目的是勉励他珍惜太学的学习条件。再者,让学生了解作者宋濂,他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在讲解文章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通过书下面的注解再结合平时所学的字词的牵连,小组合作交流翻译文章,在难度大一点的地方和重要的知识点处我会加以提醒。在分析内容时,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主旨句、一些理解句填空,体会文章的中心。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谈一谈学习宋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精神。另外在教学环节的把握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再扣得细一些。作为文言文的教学,学生容易厌学。因此,可以多考虑一下教学的设计更新颖一些,课前可安排一些活动,便于营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文中的中心,要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结构。首先讲到作者求学的艰难 ——抄书难、求师难、旅途难和生活难。再次说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等。当然,有些问题须讨论解决,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能一味分组讨论,使学生的活动太留于形式。

通过这一节课,我觉得这课重在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字、词疏通把握文意,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学设计的范围,说明了同学的思维有时超越了教师的要求、教材的范围,教师应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火花。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相关文章: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600字,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大全

★ 送东阳马升序读书心得500字6篇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5篇精选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600字五篇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模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