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历史学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在《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一书中记录了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希波战争,历史从此自神话和文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一起看看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2021!欢迎查阅!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匈牙利改革,并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失败原因、演变过程及剧变原因,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匈牙利的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但多有失误;到80年代末出现了东欧剧变。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我们要吸取东欧各国的经验教训,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匈牙利的改革。
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回顾二战后欧洲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出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结合地图明确东欧各国的地理概念。指出80年代末这些国家风云突变,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提出问题:东欧为何会发生剧变?
引出本课将学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及演变。
一、匈牙利的改革
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作一简要介绍。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明确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为十几个国家,阵营壮大。提问:东欧各国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让学生举一例,明确东欧各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有重大关系,所以最初各国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显露,各国先后进行了改革。
匈牙利的改革是东欧各国改革中较为突出的,也是较早的。(指导学生阅读小字“匈牙利事件”的介绍及本课引言部分,了解匈牙利改革的背景。适当补充相关资料)讨论:这一事件为什么会发生?
匈牙利事件后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政府的改革举措。改革的各项主要措施教(按照课本内容讲解,列表格进行归纳总结。)提问“改革将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随着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长。
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大都成效不大。(结合课后“自由阅读卡”简单介绍“布拉格之春”,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
二、东欧剧变
先介绍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的情况。可提供一些历史照片,反映出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剧变后国家名称发生了变化,更主要是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东欧剧变后,东欧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极为困难的阶段,直至近年来才出现经济复苏。
结合一些补充资料,如: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时说: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1、思考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2、启发学生思考:“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3、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课后小结
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亚洲的振兴与崛起、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等历史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崩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难点: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视频《印尼将举办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系列活动》
教师:2015年4月18日至24日,印度尼西亚将举办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纪念庆典,届时将邀请109个国家和25个国际组织参加。万隆会议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国际会议,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60年前的万隆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这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二战刚刚结束后的亚非拉世界,感受这些国家为获得独立与自由所进行的斗争。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导入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新闻时政中提取历史的能力。)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我宁愿向前看,当洪水消退,人类的历史上会出现新的一章:说不定黎明会从这一面出现,从太阳出升的东方出现。”
——泰戈尔
教师:近代以来,殖民侵略如同洪水、野兽,淹没、蚕食了亚非拉广大地区,造成当地的贫穷与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争取独立与自由,亚非拉国家奋起抗争,自由的曙光最早从东方升起!
一、“黎明出东方”——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教师:让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一颗宝石”——印度,看看她是如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的。
1、“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印度
(设计意图:通过章西女王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以来印度人民的反抗斗争,通过甘地,向学生介绍“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体会印度人民的抗争。)
学生: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没有使印度走向独立,但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战后初期,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面对再次高涨的民族独立运动,英国殖民者作何反应呢?
展示:
材料一:
“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满载火药在大洋中航行而突然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燃烧到弹药库之前把火扑灭。”
——时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将军的助手
材料二:
“如果印度选择独立——在我们看来,她有权这样做,我们将帮助他们尽可能地实现这个转变。”
——英国殖民当局
教师:英国殖民当局是怎样“帮助”印度实现转变的呢?
展示:
“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
——《印度独立法案》 1947年
(设计意图:通过对《印度独立法案》的解读,认识它给印度带来的影响,知道“印巴分治”和“印巴纷争”的渊源。)
教师:这一方案是由时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所以又被称为“蒙巴顿方案”
根据这一方案,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所以还被称作“印巴分治方案”。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立共和国。
展示:“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1947年8月尼赫鲁
教师:“厄运”指什么?“厄运的时代”是哪个国家造成的?“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指什么事件?
学生:“厄运”指印度遭受殖民奴役;“厄运的时代”是由英国殖民者造成的;“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指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
教师:印度独立后的半个世纪中,工农业都有了巨大发展,稻米、小麦、牛奶的产量居世界第二,GDP1.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约有2973亿美元。科技领域的成就卓著。
展示:
“未来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而是印度。”
——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了解印度独立后走向振兴的情况,尤其是印度的软件制造业。)
教师:“蒙巴顿方案”给印度带来了独立,但也给这一地区埋下了冲突的种子。英国的“分而治之”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激起其强烈的不满并加剧了“分治”双方因因“保卫祖国”而滋长的对立情绪与争夺行动。“分而治之”政策加深了该地区的民族与宗教矛盾。如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宗教之争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印巴两国之间的流血冲突和战争。
教师:印度作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殖民地,在欧洲殖民版图中撕开了一个口子,英国王冠上的印度宝石坠落了。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独立,各国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些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了适应本国发展的道路,从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如中国的台湾和香港、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2“亚洲四小龙”— —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
(设计意图:通过四幅图片,使学生感受这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经济的迅速发展。)
教师:“东方的黎明”很快刺透阴云,洒向了一块“黑暗大陆”,自由的曙光开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绽放。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非洲大陆,领略非洲民族独立的浪潮。
二、“‘黑暗大陆’现曙光”——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教师:西方殖民者什么时候开始侵略非洲?有什么殖民暴行?
学生:西方殖民者对非洲的侵略从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主要暴行是罪恶的三角贸易,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做奴隶。经过300多年后,到19世纪晚期,非洲被西方殖民者瓜分完毕,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教师:二战结束后,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1页正文第2段至72页正文第2段,梳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线索。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动手归纳梳理出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线索,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学生:开始(1952年埃及独立)→高潮(1960年“非洲独立年”) →殖民统治瓦解(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1、开始——埃及独立
教师: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烈火首先在北非燃气,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埃及。1952年7月23日,以穆罕默德·纳吉布和迦玛尔·阿卜杜勒·纳赛尔为首的89名中下层青年军官——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赶跑法鲁克国王,推翻英国庇护的埃及君主统治,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政权。
“今天,我们真正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还我们了。”
——纳赛尔
教师:纳赛尔所说“我们的财富”指什么?这一财富是什么时间归还的?
学生:“财富”指的是苏伊士运河。归还的时间是1956年。
2、高潮——“非洲独立年”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非洲独立进程》图,哪一个年份非洲独立的国家最多?
学生:1960年。
教师: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3、殖民体系崩溃——纳米比亚独立
教师:非洲最后一个获得独立的是哪一个国家?
学生: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教师:纳米比亚的独立有何影响?
学生: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教师:经过非洲人民不懈的努力,“自由的曙光”终于普照了这片广袤的大地。虽然殖民制度已寿终正寝,但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的恶果,整个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非洲要摆脱贫困,走向富强,任重而道远。
教师:自由的阳光已经普照了非洲大陆,大西洋彼岸的拉美状况又如何呢?最后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拉丁美洲,看一看拉美人民是如何捍卫民族主权的。
三、“远离美国,走进天堂”——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展示:
“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
——拉美谚语
教师:新航路开辟后,拉美逐渐成为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19世纪初期,通过独立运动,拉美基本上赢得了独立。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渗透,特别是美国在美洲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拉美不得不在反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道路上继续斗争。“二战”后,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主要是反对美国的经济掠夺、政治颠覆和军事占领。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2页正文最后一段至73页,回答: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突出事件有哪些?拉丁美洲民族革命与亚非独立浪潮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学课本,锻炼其阅读归纳能力。)
1、古巴革命
教师: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新政权建立后,又是如何发展的?
学生:努力发展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大庄园制。没收美国垄断资本在古巴的工矿企业。
教师: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拉美其他国家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受古巴革命影响,巴拿马掀起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2、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教师: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1914年建成通航,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 000~1.4万千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历史上,美国通过与巴拿马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修建和经营巴拿马运河的永久性权利。运河通航后美国一直把持着经营和管理权,后来又将运河周围1 400多平方千米的地带划为运河区,形成“国中之国”。近百年来,巴拿马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77年9月7日,巴美双方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在1999年12月31日前美国从巴拿马撤出全部驻军并将运河归还给巴拿马。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使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巴拿马的运河”。经过不懈的斗争,拉美人民逐步摆脱了美国的控制,捍卫了民族的主权。他们正“远离美国。走近天堂”。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根据古巴和巴拿马人民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思考二战后亚非独立运动与拉丁美洲的斗争有何不同?
学生:亚洲和非洲的主要形式是争取民族独立;拉丁美洲主要是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教师: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亚非拉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或称“第三世界”。
展示:(图片)
教师:广大亚非拉国家,不愿意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他们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亚非拉国家实行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走向了团结自强的道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和1961年召开的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及之后成立的“七十七国集团”,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课后小结
教师:广大亚非拉国家,不愿意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他们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亚非拉国家实行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走向了团结自强的道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和1961年召开的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及之后成立的“七十七国集团”,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掌握美国“冷战”政策的含义、实质及表现。
2、分清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通过分析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及典型事件,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美苏争霸政策变化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两幅图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展示的这两幅图片,使我们不由地联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面对共同的敌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联合起来,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由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嬴。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又有一片愁云笼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头。请看,这是当时两个大国的领导人的话语:
(课件展示)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1946年)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
(教师引导) 这两位人物一位是美国的总统,一位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们口出此言,用意何在,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第七单元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课件展示课题)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学习新课: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84-86页,完成下列问题,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
1.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
2.完成下列表格,掌握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三个方面的表现及苏联的应对措施。
资本主义阵营(美) 社会主义阵营(苏)
政治 情报局
经济 经互会
军事
(二)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材料二: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帮助西欧和土耳其度过难关。因此,丘吉尔称此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材料三:《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请回答:
1) 以上材料可概括为哪个国家的什么政策?
2) 此政策的含义和本质分别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一,这种政策以何事件为开始标志?
4) 材料二中所说的“此计划”是指什么计划,美国给予西欧大量援助目的是什么?
5) 材料三,这是什么组织的规定?此组织的成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老师及时订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对冷战政策的含义及表现有清楚的认识,又做到了学以致用,可谓一箭双雕。)
[二] 两极格局的对峙
(一)(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86-87页,了解两极格局的对峙过程中的特点及表现,并讨论一下出现这样特点的原因。
(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______在争霸中占据优势。(古巴导弹危机,美国经济繁荣、苏联改革失败)
第二阶段:70年代,_____处于优势(占领阿富汗),美国转攻为守(越南战争,美国由于石油价格问题,导致出现经济危机)
第三阶段:80年代,两国实行相对____战略。(美国债务加重,苏联改革失败)
结束: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二)合作探究
三个阶段美苏互有攻守,他们的外交政策在每个阶段都有所变化,下面请前三组的同学面对面两人一组,北边的同学是美国的代表,南边的同学是苏联的代表,第四、五小组的同学是中国的代表,请在我的叙述过程中用掰手腕的方式来展示两国争霸的特点,我请咱们的小记者随机进行采访,看各位对两国对外政策产生的变化有怎样的理解。
首先,第一阶段
(学生表现出美国掰过苏联的样式。)
小记者随机采访苏联方面:
(向美国民众)你好。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的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无人能比,你能阐述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
(向苏联最高领导人)面对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肯定不甘落后。可是,我们分明看到,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而告结束。作为最高领导人,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贵国今后作何打算?
(学生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第二阶段
(学生表现出相反的样式。)
小记者随机采访美国方面:
(向美国总统尼克松)
总统先生,您好。据我所知,您上台后,一改美国总统积极扩军备战的传统,而实施战略收缩政策。您能告诉大家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第三阶段
(学生们表现出势均力敌的样式。)
小记者随机采访美苏两国方面:
(向苏联民众)
你们苏联在70年代扩张势头很猛,入侵阿富汗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80年代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却提出全球缓和战略。作为一名普通的苏联民众,你能就其中的原因略作分析吗?
(学生回答)
(向美国民众)
作为与贵国争夺霸权的苏联在80年代提出全球缓和战略。贵国也同意实现有限缓和。这好像不符合贵国的外交政策。你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两极格局结束
小记者现场采访
(向中国民众)
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美苏争霸互有攻守,各有所得。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美苏争霸此消彼长。
(中国民众1)你认为美苏争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民众2)你认为美苏争霸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民众3)你认为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中国民众4)面对全球的这种形势,中国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大家认识到了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到世界的局势。从而也深刻地认识到了美苏竞争,归要结底是实力的竞争。从而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 初三历史说课稿模板五篇2020
★ 初三上册历史教案模板
★ 初三生的上册历史教案模板
★ 部编版初三上册历史教案模板
★ 初中初三生的上册历史教案模板
★ 初中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案模板
★ 初中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模板
★ 2020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教案初三5篇
★ 初中生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模板
★ 九年级文学作品枣儿精选教案大全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
下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