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务文库!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5篇

APLUS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作为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化学教师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篇1)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新课将在4月中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三个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的再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学生们喜欢化学,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这些是我的教学的出发点。

二、再研究化学教学大纲 ,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

1 .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 .做到全面复习。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 .立足双基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 .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5 .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三、复习的具体做法。

1 .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大纲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

2 .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 .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复习切忌搞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在教学中我常用:启发式讲授、自学式的阅读和钻研,有题组式训练、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对结论进行论证等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 .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切不要照抄照搬。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四、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总复习中要重视信息反馈。

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我们通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检验 就是要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实际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 、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 .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我在每单元教学中,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讲试卷。并注意与不同层次学校的测验成绩对比。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知识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书面分析,寻找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期定下的目标更加吻合,做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篇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总体分析:

初三共有8个班,约有学生450人。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自然、社会学科,初中物理和生物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

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

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各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各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2、具体分析:

(1)优等生分析:

优生在各班中的分配较均匀,大约占总人数的15%左右。这部分学生对实验充满了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能做到课前预习实验,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材料,明确实验目的,在做实验时有的放矢,每人都能认真、独立地完成实验。

他们能运用简单的化学语言来描述常见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结合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分析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来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能在家庭趣味小实验中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从已有经验出发,在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讨论和实验中丰富和完善自我。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他们对不明白的地方,总是大胆假设,并精心设计实验,在实验、交流、合作、讨论中找到答案。他们养成了认真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实验后能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2)中程生分析:

中程生在各班中的所占比例较大,约占总人数的70%左右。这部分学生对实验也很感兴趣,基本能按照实验的要求完成实验,能用较准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验现象。能独立完成学生实验,但操作还不够规范。

他们实验时操作认真,并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做好记录,能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但学生分析问题不是太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稍差。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缺乏自主性,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学习,更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旧知识来解决、分析新的实验问题。这部分学生需在教师正确引导和大力督促下,才能趋向提高与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愈来愈高,尤其是实验操作能力。

(3)学困生分析:

本届毕业生学困生较多,约占全体学生的15%。这部分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实验操作不娴熟、不规范,观察又欠认真、细致,化学语言描述能力差,分析问题不全面,几乎不能自主进行探究。他们的实验目标不明确,又缺乏对实验成功的信心,因此,做实验时总是瞅着好同学做,而自己却不敢动手或懒于动手。

因此实验能力较差。教师应以“赏式”教育为主,看到其闪光之处,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使他们成长,使其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他们良好的实验习惯,缩小与优生和中程生的差距。大多数的学困生学习方法不灵活,只注重对结论的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过程,又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抓住他们自尊心特强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验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

演示实验有:

空气成分的测定、物质的变化、水的组成、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燃烧的条件、合金的性质、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性质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活动与探究有:

探究蜡烛及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探究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燃料燃烧的条件;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探究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自制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的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用PH试纸测定一些溶液的PH;测定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探究如何提纯粗盐;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探究有机物的组成;探究如何查看服装面料的纤维种类等。

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改造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7、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

8、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9、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10、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11、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2、学会试管、酒精灯、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达到能独立操作的目的。

13、学会取用液体、固体药品,制备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14、能用化学语言描述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

15、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16、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17、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四、实验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4、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做到课前演示。

5、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6、教师要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7、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并在探究中切身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9、对有困难的实验,应尽量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设计一些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

10、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活动与探究,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11、鼓励并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12、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以及独立操作的能力。

13、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平日注重实验与操作相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14、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到良好的发展。

15、搞好课外活动,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知识讲座、化学实验竞赛、专题讨论、实验教具制作、等等,留给学生空白,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实验进度(略)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篇3)

一、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3、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4.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二、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四、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

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4、在最后阶段(约考前两周),主要安排学生自我复习,自我完善。由学生自己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教学进度表:

时间教学内容

2.12~2.26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与检测

2.26~3.10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复习与检测

3.11~3.31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4.1~4.20单元复习与检测第一轮复习

4.21~4.27重点问题及易错问题分析和评讲

4.28~5.4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综合训练

5.5~5.13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综合训练

5.14~5.18化学基本计算测试综合训练

5.19~5.25化学基本实验及操作测试综合训练

5.26~5.30初中毕业考试

5.31~6.20综合考试及模拟考试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篇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总体分析:

初三共有8个班,约有学生450人。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自然、社会学科,初中物理和生物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

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

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各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各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2、具体分析:

(1)优等生分析:

优生在各班中的分配较均匀,大约占总人数的15%左右。这部分学生对实验充满了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能做到课前预习实验,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材料,明确实验目的,在做实验时有的放矢,每人都能认真、独立地完成实验。

他们能运用简单的化学语言来描述常见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结合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分析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来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能在家庭趣味小实验中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从已有经验出发,在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讨论和实验中丰富和完善自我。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他们对不明白的地方,总是大胆假设,并精心设计实验,在实验、交流、合作、讨论中找到答案。他们养成了认真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实验后能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2)中程生分析:

中程生在各班中的所占比例较大,约占总人数的70%左右。这部分学生对实验也很感兴趣,基本能按照实验的要求完成实验,能用较准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验现象。能独立完成学生实验,但操作还不够规范。

他们实验时操作认真,并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做好记录,能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但学生分析问题不是太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稍差。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缺乏自主性,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学习,更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旧知识来解决、分析新的实验问题。这部分学生需在教师正确引导和大力督促下,才能趋向提高与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愈来愈高,尤其是实验操作能力。

(3)学困生分析:

本届毕业生学困生较多,约占全体学生的15%。这部分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实验操作不娴熟、不规范,观察又欠认真、细致,化学语言描述能力差,分析问题不全面,几乎不能自主进行探究。他们的实验目标不明确,又缺乏对实验成功的信心,因此,做实验时总是瞅着好同学做,而自己却不敢动手或懒于动手。

因此实验能力较差。教师应以“赏式”教育为主,看到其闪光之处,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使他们成长,使其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他们良好的实验习惯,缩小与优生和中程生的差距。大多数的学困生学习方法不灵活,只注重对结论的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过程,又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抓住他们自尊心特强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验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

演示实验有:

空气成分的测定、物质的变化、水的组成、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燃烧的条件、合金的性质、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性质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活动与探究有:

探究蜡烛及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探究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燃料燃烧的条件;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探究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自制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的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用PH试纸测定一些溶液的PH;测定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探究如何提纯粗盐;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探究有机物的组成;探究如何查看服装面料的纤维种类等。

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改造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7、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

8、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9、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10、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11、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2、学会试管、酒精灯、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达到能独立操作的目的。

13、学会取用液体、固体药品,制备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14、能用化学语言描述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

15、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16、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17、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四、实验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4、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做到课前演示。

5、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6、教师要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7、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并在探究中切身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9、对有困难的实验,应尽量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设计一些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

10、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活动与探究,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11、鼓励并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12、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以及独立操作的能力。

13、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平日注重实验与操作相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14、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到良好的发展。

15、搞好课外活动,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知识讲座、化学实验竞赛、专题讨论、实验教具制作、等等,留给学生空白,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实验进度(略)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本校教学学科共有八个班,有学生350多人,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20%,学习发展生占3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啦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啦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啦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啦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啦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8、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区第二名的成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