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务文库!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17篇)

ALEX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榜样8特别节目不仅让我深刻认识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及他们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幸福而付出一切的优秀品质,那么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17篇),欢迎阅读!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1

早就被发现并进行勘查的的甲玛矿区,前15年间的探获却不多。唐菊兴及团队从2006年开始进入甲玛山,经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他推翻了之前在业内已达成共识的甲玛山系“海底喷流成矿”观点,认为该矿的成因应是“岩浆热液型”。以这些新认识为指导,中国黄金集团发现了最厚达328.98米的斑岩型钼(铜)矿体,在甲玛铜山南坑发现了产于推滑覆体中的富铜多金属矿体,仅这一个矿体提交的铜资源量就超过原来15年提交的铜资源量。

如今,甲玛矿区已成为世界级矿区。唐菊兴仍然经常过来指采矿工作,为岩芯采集、校准钻井的角度及深度提供技术指导。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2

在唐菊兴的主导下,中金集团在甲玛山下建起了一座国内独一无二的岩芯库,所有被钻探开采的岩芯都完好的保存在这里,这些实物标本将成为后世研究矿产的资料。

25年来,唐菊兴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青藏高原度过。

最长的一年他在西藏待了200多天。唐菊兴目前主持勘查评估的包括18个大型铜矿,18个大型金矿,11个大型银矿, 7个大型钼矿和2个大型铅锌矿。参与主持过工作总矿产量累计超3000万吨。这些成绩没有使他停下脚步,已经55岁的他依然坚持走在路上,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向着地质科学高峰攀登。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3

“在西藏地区开展工作,民族团结是一切的前提。”作为一名“老西藏”,唐菊兴深知,只有藏汉同胞团结合作、相互信任,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铺开,也才能更好地实现西藏的找矿突破。

他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依托当地地方政府的支持,唐菊兴和他的队员们始终把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民族习俗、关心同胞疾苦当成政治任务来抓,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地,他们都会与当地的藏族同胞融洽相处,甚至结成了兄弟之谊。除了在野外工作中长期聘用当地的藏族同胞担任项目组的司机、向导、翻译、工人等,唐菊兴自己也主动承担起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和地方协调工作。

2008年3月,进藏开展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的唐菊兴和队员们不巧碰上了“3·14”打砸烧事件。当时,局势之紧张让正在甲玛矿区开展工作唐菊兴始料未及,一小部分不明真相的藏族群众开始冲击项目组的驻地。为了避免自己的队伍受到暴力犯罪分子的伤害,唐菊兴一方面紧急安排项目组成员暂停野外工作,回到驻地确保安全,另一方面也很快与当地熟悉的村民朋友取得了联系。

“得知我们的驻地受到了冲击,熟悉我们的当地老百姓第一时间出面来保护我们,并及时地把项目组成员转移到了他们的村子。”回想起当时的惊险经历,唐菊兴仍然是心有余悸。“在整个事件中项目组没有一个人受到伤害。这完全归功于平时与藏族兄弟们结成的战斗友谊。”唐菊兴说,虽然“3·14”事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进展速度,但正是因为有当地藏族同胞在非常时期的保护和支持,才保证了项目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4

从水乡嘉兴到蓉城成都再到青藏高原,他的人生因为地质不断攀升,并在世界屋脊扎下了根。

21年来,唐菊兴几乎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度过,时间最长的一年,他在西藏待了200多天。

不久前,“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中央媒体采访团在西藏采访了唐菊兴,并且到墨竹工卡县甲玛矿区感受地质工作的艰苦,以及甲玛矿区的今昔巨变。

身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室主任的唐菊兴,已经在青藏高原上耕耘了二十余载,他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丰收时节——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2013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中国地调局首批“李四光学者”(卓越地质人才),2016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每一份荣誉都是沉甸甸的。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5

唐菊兴1995年初入西藏,第一站到的是著名的玉龙铜矿。在这里开展研究工作期间,他得知了玉龙铜矿那偶然的发现经历:一天,一位牧羊人拿着一块花花绿绿的石头标本交给原西藏地质一队的地质人员,由此直接导致了玉龙铜矿的发现。

“在青藏高原上有两种人:守望者和牧羊人。”唐菊兴说,牧羊人每天都会爬很多的山、涉很多的水,行走匆匆,但也过得悠闲;守望者会驻守在他自己的阵地上,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发现身边的惊喜,但有时候会显得孤独。“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我们地质工作者就是青藏高原上的守望者。”

的确,二十年来,唐菊兴守望着这一片土地的春去冬来,为了国家的资源安全、藏区经济的腾飞和跨越式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终于使研究团队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和骄人的成绩,党和国家也给予了他和他的团队崇高的荣誉。

近年来,唐菊兴和他的团队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2011年)、国土资源部科技奖一等奖2项(2009年、2011年)、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2项(2003年、2004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获中国地质学会十大找矿进展、十大科技成果2次,获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3次。

唐菊兴个人在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同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等。在这期间,他还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十一五’援藏工作先进个人”、“ 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个人”等。2014年“五一”前夕,他又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为表彰他为藏汉民族团结和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在2014年9月底举行的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代表评选活动中,他又被评选为先进模范个人,这也是国土资源部在本次评选活动中的惟一一名受到表彰的模范个人。

“这些荣誉是属于大家的,也只能代表过去。”唐菊兴说,“我们守望在雪域高原上,目的是要为国家找到更多的大矿,因此我们要不停地行走,等待我们的永远是下一座高山。”这就是“爬山匠”唐菊兴,他将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青藏高原的找矿事业。

此刻,记者在想,几个月后,当我们沐浴在微风中享受春日的暖阳时,唐菊兴和他年轻的团队必然又已悄然背起行囊,再一次奔向那依旧积雪高垒的青藏高原,穿梭在各个矿区纵横交错的冷峰之间。他们无心欣赏沿途壮美的风景,却将自己变成了这高原大地上的一道无限美好的风光。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6

“昨日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今日的‘桃花依旧笑春风’,太多的感慨犹如玛旁雍错碧绿的湖水,心里突生幽蓝色的伤感。诚如这‘玛旁雍错’是‘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但现实中的我们确实又是败者,败者也就想托‘圣水’来清洗心中的烦恼和孽障,以此来逃避现实的残酷,想来是‘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真是言有尽而爱意无穷。”

这是六年前唐菊兴去阿里时所写的散文《西藏之古老,阿里之遥远》中的一段话。当记者细细读完此文,先是吃惊于唐菊兴细腻的文字功底和笔尖下流露出的真挚情感,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他的一种情怀。

在学生们的眼中,“唐老师粗犷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而火热的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文青”,唐菊兴却坚称自己只是个“爬山匠”。“学生时代读了很多古人的诗词,到现在这个年纪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唐菊兴说,在工作之余,他偶尔会写几篇随笔,大都是关于生活琐事或工作经历的感慨和感悟。

唐菊兴在自己的网络空间里发表了十几篇随笔日志,时间最早的一篇发表于2007年,算起来从那时至今基本平均每年要发表两三篇。这些随笔中,有在参加野外考察后的杂记、有对藏区生活的描写、有对亲人朋友的思念、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每一篇都是洋洋洒洒数千字,语言平实但十分耐读。

在阅读这些随笔的过程中,记者还惊喜地发现,唐菊兴还是个摇滚迷,在他好几篇随笔中都引用了鲍勃·迪伦(Bob Dylan)等著名摇滚歌手的歌词,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社会公众对地质工作者的了解不够,很多人认为我们就是一群长期生活在荒郊野岭的‘粗人’。其实,我们不光在践行‘三光荣’精神,也还是有一些人文情怀的。”唐菊兴说,这也是在传播地质工作正能量。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7

在藏区工作,过河也是个技术活。“由于高原山区几乎没有桥梁,因此我们过河很多时候都是靠越野车加足马力然后一口气冲过去。一旦汽车在湍急的大河中熄火或者被石头卡住无法前进,就需要一个人下河去把钢缆挂在被困车辆上,然后用另外一辆车把这辆车拉出来。”唐菊兴在给记者解释着过河的“技术细节”,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他总是不允许队中的藏族工作人员和学生下河,而是自己淌着冰冷刺骨的雪水到河中央去把钢缆挂好。

唐菊兴说,藏族技术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最重要,因为他们才是让整个项目可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多年来,他与很多藏族技术人员和学生都结下了患难与共的战斗友谊。有一次,在藏东类乌齐开展土壤测量期间,由于洪水冲垮了连接县城的大桥,收队时全体队员只能涉水过河。正当大家相互搀扶、举着行李和样品在洪水中摸索前进的道路时,藏族技术员古桑突然脚下一滑,倒进了洪水中。由于水性不好,古桑眼看着就要被洪水冲走,嘴中还喊了两句“唐老师救我”。唐菊兴顾不上多想,急忙扔下手中高举的行李,游过去一把抓住古桑,硬是将他拖到了安全地带。

唐菊兴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我国西藏的地质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地质人才。近几年,他利用西藏甲玛科学研究基地为西藏大学等高校开展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教学培训,为藏族地学英才的脱颖而出做出了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他也十分注重培养藏族技术人员,有很多跟着他在野外干过的藏族同胞现在都已经成长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按照中央部署,自2014年以来,他又连续为人社部组织的西藏高层次地质人才培训2期学员共计120余人,为西藏地质六队、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西藏地热队等地勘单位培训技术人员200余人次。

“在藏区工作的地质工作者是促进民族友好团结的纽带。因为我们扎根基层,每天都跟藏族同胞们同生活同劳动,这种情谊是最真挚也是最牢固的。”唐菊兴说,地质工作是连接藏汉同胞友爱互助的天然桥梁,而他自己心甘情愿做这座大桥上的一块青砖。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8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成理1979级石油地质普查勘探专业张水昌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1980级矿产地质及勘查专业校友、兼职教授唐菊兴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1984年本科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矿产系,同年留校任教;1990年获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成都理工大学资源与经济系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副主任(主持工作),系主任;2002年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2004年—2006年期间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研究工作;2007年3月调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宗急缺矿产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科技部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102个重大工程之一)铜矿找矿首席科学家。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9

唐菊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和荣誉。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唐菊兴研究员长年坚持奋斗在高寒高海拔的西藏高原,为我国的大宗矿产资源的勘查和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生动体现了成理人“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他针对西藏高原大陆碰撞带能否形成以及如何发现特大型铜矿床这一重大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带领研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艰苦卓绝的科技攻关。

从藏东到藏西,从藏南到藏北,历时三十余年,长期坚守在西藏高海拔野外一线,与国家重要矿业企业及地勘队伍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以铜金等关键矿产资源的找矿理论和勘查方法方面取得系统性成果和找矿重大突破,主持或主要参与发现和系统评价了多个超大型—大型铜金矿床,改变了我国铜资源的分布格局,保障了我国铜矿资源基地建设及铜矿资源的稳定供应。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10

唐菊兴同志自1984年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竭诚奉献。多年来,坚持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高寒山区、生命禁区,开展野外地质工作每年大于100天,主持勘查评价或参与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次(2011),获部一等奖二次(2009、2011),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2003,2004)二次;获中国地质学会十大找矿进展、十大科技成果2次,获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3次。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3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主要业绩:

2006年至今,主持西藏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的勘探评价工作,取得重大找矿突破。

截止2013年9月,完成近400个钻孔的施工,完成钻探工作量近18万米,创造了青藏高原勘探的奇迹。项目突破前人海底成矿理论的认识,按照斑岩-矽卡岩成矿理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和勘查评价工作,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探明并新增资源量(331+332+333):Cu资源量700万吨,Mo资源量69万吨,Pb+Zn资源量105万吨,伴生Au资源量152吨,伴生Ag资源量9995吨(评审文号:藏矿储评字〔2013〕111号;备案文号:藏国土资储备字〔2013〕28号)。该矿床2010年7月已经投产,年创造利税近3亿,雇佣藏族员工数百人。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11

2003年至今,唐菊兴主持勘查评价雄村超大型铜金矿,提出冈底斯成矿带存在岛弧型斑岩铜金矿。

截止到2013年12月,雄村铜金矿完成施工钻孔201个,钻探进尺63233.92米,238万吨,伴生资源量202.7吨,伴生银资源量1041.9吨(国土资储备字[2013]101号,中矿联储评字[2013]39号)。雄村式铜金矿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新的矿床类型,为在冈底斯成矿带寻找岛弧型斑岩铜金矿指明了新的找矿方向,在雄村铜金矿外围发现了雄村III号铜金矿等多个矿体。

践行找矿突破新机制,服务于矿业企业大型-超大型矿的勘探,取得显著成效。

践行“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找矿新机制,及“采、学、研、用”四结合的勘查模式,在“358找矿突破行动”中勇挑重担,勇于创新。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和技术服务团队,为中铝资源在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荣那矿段)的找矿突破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厘定了矿床类型,认为该矿床是我国大陆第二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也是西藏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通过2013—2014年二年的勘查评价,求获铜金属量大于850万吨(332+333),平均品位大于0.5%,目前该矿是我国最大的单个铜(金)矿床。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12

唐菊兴参与西藏巨龙矿业的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铜多金属矿床的勘探工作(勘探报告排第四)(2006~2008年1月),提交铜金属资源量718.8万吨,伴生钼金属资源量35.6万吨、银金属资源量4221吨(获2011年国土资源科技奖一等奖)。

主持西藏阿里尕尔穷大型铜金矿的勘查,查明矽卡岩型铜金矿的形态产状和规模,求获金资源量20余吨,铜资源量9万吨(或2012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进展)。

唐菊兴同志各方面表现突出,为缓解我国资源瓶颈,竭诚奉献,勇做表率,勇挑重担,时时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被中国地调局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被国土部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十一五’援藏工作先进个人”、“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13

他跋涉在世界屋脊,二十年来用脚步丈量着这片神圣的土地。他把青藏高原当作第二故乡,把这里的同胞视为亲人。他说,他是背着行囊云游在高原的守望者,要为祖国找大矿,但归宿肯定是下一座高山。—— 题记

见到唐菊兴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由于“档期”问题,几经协调,唐菊兴终于在下班之后有了点儿空闲时间接受记者的采访。

“最近事情太多了,一会儿跟你聊完我还得加班。”他向记者解释着。

忙——这是记者对这位身材魁梧的“壮汉”的第一印象。“经常就是这么忙着。在西藏的时候也是,有时候奔波起来一天要走上千公里的路。”作为2013年入选国土资源部首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和“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的中青年科学家,唐菊兴肩负重任。二十年来,他每年都会亲自带队在西藏野外一线开展地质矿产勘查评价和研究工作。

“西藏就像我的第二个家乡,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整整沉淀了二十年。”唐菊兴很健谈,说起话来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尤其是当聊到这些年在西藏工作的点点滴滴,他那地质人特有的坚毅眼神会忽然变得柔和起来,像极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怀着极其复杂的情愫在谈论自己的故乡。

唐菊兴其实是南方人,他的普通话里还夹杂着些许吴侬软语的细腻乡音,但他的生活习惯却又像是成都人(唐菊兴曾在成都学习工作生活了28年)。他身上的亲切感似乎也是与生俱来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管是一起跑野外的同事,还是西藏当地的向导和工人,或者是自己带着一起爬山的学生,“都是亲密的战友加伙伴”,正是因为整个团队的融洽相处、齐心协力,才有了他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14

在2012年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个项目也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中国地质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国际上10年来推动喜马拉雅造山系研究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这一重大的成果背后,凝结着成百上千名地质工作者数十年在野外的心血汗水,其中,唐菊兴是奋战在青藏高原上时间最长的一个。从1995年第一次踏上西藏,从三江源头到雅鲁藏布江—冈底斯山脉再到阿里地区,他用脚步一寸寸丈量着高原。多吉院士感慨地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我每年都多次见到唐菊兴,他对地质工作的执著、激情和热情,在最艰苦、最危险、外部环境最差的地区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值得所有地质工作者学习。”

上世纪90年代初,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就开始详查工作,不过,由于当时将“海底喷流成矿”理论作为矿产勘查的理论指导,重点是对浅部的铅锌铜矿体进行勘查,因此先后探明铜铅锌资源量108万吨后就再无大进展。2006年起,唐菊兴开始主持甲玛铜矿勘探评价工作,要想取得突破,首先需要突破的是浅成“海底喷流成矿”观点,这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也需要开展大量基础地质工作加以佐证。

唐菊兴带领研究团队做了细致的基础工作,认为甲玛矿床存在斑岩成矿体系的勘查地球物理异常特征。随后,在2008年,他开始组织团队通过钻探施工来初步验证结论。

在青藏高原进行钻孔施工,按照惯例,钻孔深度达到地下三四百米时还没有见矿就会放弃了,然而,当唐菊兴到现场看了岩芯,并认真研究分析后,他提出,角岩型矿体下面肯定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于是果断决定继续施工。在钻孔深度达到500米时,终于发现厚度达到200多米的铜矿体,世界级大矿甲玛铜多金属矿从此揭开序幕。2010年,又在甲玛铜山南坑发现了一处矿体,仅这一处提交的铜资源量就接近原来15年提交的铜资源量。到2013年9月,矿区新增的铜几乎是原来15年提交量的14倍。

像这样的奇迹随后在雄村、铁格隆南、尕尔穷等矿产勘探项目中不断发生,对前人成果,继承但不盲从、在继承中创新,使唐菊兴团队找矿成果不断。21年来,他带领团队创新找矿理论,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在西藏探明并新增资源总量相当于18个大型铜矿、18个大型金矿、6.9个大型钼矿、11个大型银矿、2个大型铅锌矿。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15

1984年,刚满20岁的唐菊兴从成都地质学院矿产系毕业,并留校任教,1995年,他参与导师王成善主持的“玉龙铜矿似层状矿体成矿作用定位预测研究”,从此与青藏高原结了缘。从水乡嘉兴到蓉城成都再到青藏高原,他的人生因为地质不断攀升,并在世界屋脊扎下了根。据统计,21年来,唐菊兴几乎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度过,时间最长的一年,他在西藏待了200多天。

最初去西藏,从成都出发要走一个星期,一路颠簸不说,还会遇上大堵车,有一次竟然堵了一个星期,一到夜晚,大家冻得瑟瑟发抖,蜷成一团,他戏称自己是“团长”。当然,在高原上工作,当“团长”的次数绝不在少数。

在高原工作会遇到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这时,唐菊兴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不管是一起出野外的同事,还是西藏当地的向导和工人,或者是带着野外实习的学生,大家都特别敬佩他、信赖他。团队成员刘治博说:“在高原出野外,大家就是生死与共。”就拿过河来说,由于没有桥,过河时都是靠越野车加足马力然后一口气冲过去。一旦汽车在湍急的大河中熄火或是被石头卡住无法前进,就需要一个人下河去把钢缆挂在被困车辆上,然后用另外一辆车把它拉出来。这时,总是唐菊兴蹚着冰冷刺骨的雪水到河中央去把钢缆挂好。他说:“我是项目负责人,高原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对大家负责,另外我在水乡长大,水性也比他们好一些。”一次,在藏东类乌齐开展土壤测量,正在过河时,藏族技术员古桑突然脚下一滑落入水中,他本能地大叫“唐老师救我”,唐菊兴听到呼声,急忙扔下手中东西,游过去一把抓住古桑,将他救了起来。

今年西藏雨季特别长,唐菊兴带着几个人去阿里一个铜矿检查,返程时陷车了,唐菊兴拿着工具一会儿到前面挖车,一会儿到后面推车,同行的学生想上前帮忙又不知从何下手,看着浑身泥水的老师感慨万分:“不光是专业,唐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等把车挖上来,唐菊兴拍了拍身上的泥又继续赶路。他告诉记者,“在那种情况下,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年在藏北遇到陷车时,我们把棉被、军大衣都往车轮下塞过。”

唐菊兴常戏称自己是个“爬山匠”,正是一年又一年的攀登,让他征服了地质科学高峰,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培育了一大批年轻优秀的地质人才。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16

2016年10月底,我所唐菊兴研究员被科技部基础研究司评为“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科技部协同中央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前往西藏对其进行了现场宣传与采访。通过宣传优秀事迹,资源所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向身边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奉献、长期在野外开展科研工作的典型代表学习,学习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用业绩成果回馈着党和国家的培育等先进事迹。

在学生们眼中,“唐老师粗犷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而火热的心”,有空的时候,他会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写写随笔,抒发对生活琐事和野外工作的感慨和感悟,不仅古典诗词信手拈来,还时常引用鲍勃·迪伦等著名摇滚歌手的歌词。

2023《榜样8》学习唐菊兴事迹心得篇17

唐菊兴的细腻还表现在与藏族同胞的交往上。在野外时,如果需要到沿途的藏族同胞家中休息或补充一些干粮,他都坚持付钱,尤其是遇到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的,他几乎每次都会掏空口袋里所有的钱。“虽然语言不通,但只要真诚,他们是会感受到我们的诚意的。”

十多年前,唐菊兴率队在雄村金矿外围的谢通门县达那答乡工作,暂住多吉家,并邀请多吉到项目组担任翻译。平时大家一起上山工作,回住地后又聚在一起品尝青稞酒和酥油茶。后来,唐菊兴到别的地方工作了,一旦有人路过达那答乡,他就会托人给多吉捎些小礼物,从大人的毛衣、小孩的学习用品到多吉喜欢的啤酒,东西不多,但传达的是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有些藏族同胞愿意过现代生活,从西藏目前现实看,要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最可靠的依托产业就是矿业了。”唐菊兴说。因此,每到一地开展项目,首先就是到当地村庄调查了解人员情况,尽可能雇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人当翻译、向导、后勤工人,并在实际工作中手把手教他们相关工作。

“甲玛矿区萨玛龙村几乎每家都有一个熟练的样品加工工人。”唐菊兴介绍说,在甲玛矿区工作期间,他们将岩芯保管和加工工作委托给这个村,村里则轮流安排每家派一个人参与保管和样品加工工作,唐菊兴团队就耐心地教他们劈样、粉碎加工、样袋标号等。经过几年锻炼,这些人完全掌握了样品加工程序和质量要求。“只要有这样的岗位出现,这些人不用培训就可以变身现代产业工人了。”

2014年9月底举行的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代表评选活动中,唐菊兴被评选为先进模范个人。

高原攀登二十余载,霜华悄悄染鬓间,如今他常对学生们开玩笑说:“我已经50多岁了,再有几年就要退休了,地质工作未来就看你们了。”但是了解他的学生们都知道,真正的热爱从来不会挂在嘴边,“只怕等到明年5月去不了野外,唐老师就急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