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讲中,手是活动范围最广,活动幅度最大的部位,它包括从肩膀到手指的活动,还有肘、腕、指、掌各部分的协同动作。是态势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手势也能暴露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胸有成竹时,摸摸下巴;高兴时,拍拍大腿;后悔时,拍拍脑门;为难时搓搓手;愤怒时,拍拍桌子;精神紧张时,双手会紧绞在一起;悲痛欲绝时,捶捶胸;竖大拇指表示赞许,竖小拇指表示蔑视等等。
演讲的手势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按它的运用方式、意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 ; 情意手势。这种手势主要是表达演讲者喜、怒、乐的强烈情感,使具体化。比如:讲到胜利成功时 ,演讲者拍手称快;讲到非常气愤的事情时,演讲者双手握拳,不断颤抖;讲到着急、担心时,演讲者双手互搓。情意手势既能渲染气氛,又助于情感的传达,在演讲中使用的频率最高。
B ; 指示手势。这种手势有具体指示对象的作用。它可以使听众看到真实的事物。比如讲到“你”、“我”、“他”或“这边”、“那边”、“上头”、“下头”时,都可以用手指一下,给听众更清楚的印象。这种手势的特点是动作简单、表达专一,基本上不带感情色彩。这种手势只能指示听众的视觉可以感知的事物和方向,视觉不及的,不能运用这种手势。
C ; 形象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摹仿事物,给听众一种形象的感觉。比如演讲者到“袖珍电子计算机只有这么大”的同时,用手比划一下,听众就具体知道它的大小了。在讲到“微型的照相机只有现在的进口打火机那么大”时,用手势配合一下,既具体又形象。
D ; 象征手势。这种手势可以表示抽象的意念,用得准确恰当能引起听众的联想,例如讲到“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向着光辉有未来前进!”“同志们,冲啊!”用右手向前上方有力地伸出,这个手势就象征着奋勇前进的大军。展示未来美好的意思都可以用此手势。再如表示胜利的“V”型,停止的T型,赞许的“OK”型。
E ; 习惯手势。这是指那些往往是在下意识的状态下产生的含义不太明确的手势。任何一位演讲者,都有一些他自己有而别人没的习惯性手势。手势的含义不明确不固定,随着演讲内容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意义。毛泽东在演讲时常有一个叉腰的手势,孙中山先生演讲时常常拄着手杖,斯大林在演讲时习惯拿着烟斗,边讲边摇,这些手势成为他们独特的风格。
我们了解了手势的基本含义,至于演讲时用双手,还是用一只手,这要视具体内容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可以从:会场的大小;听众的多少;内容的需要;表情达意的强弱等几点选择什么手势。
由于演讲的内容和情感不同,手势的活动区也就不尽相同,每个活动都有它的特定的内容。一般讲上区指肩部以上;中区肩部到腹部;下区腰部以下。
上区: 手势在肩部以上活动,一般表示理想的、想象宏大的张扬的内容和情感。如表示对某人的切希望,对某项工作工程,战斗胜利和喜悦,对朋友亲人幸福的祝愿,对前景未来的展望等类似这样的内容,演讲者的心情比较激动,都可用手势在这上活动就比较有意义。
中区: 手势在肩到腹部区活动,一般表示记叙事物和说明事理,演讲者这时的心情比较平静,例如:“大家应该彼此谅解,加强团结。”“按组任务,小组长负责。“等等,这类内容,手势在中区活动比较合适。
下区: 腰部以下,手势在这一区活动,一般表示憎恶,不悦鄙视不齿的内容和情感。比如“这些人只能是偷偷摸摸,不敢明目张胆,这种行为是可耻的等。表现这些内容时,手势一般在下区活动。
手势在演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善于利用手势可以扩大其思想容量,加强其形象表达,增强其感情色彩。但它毕竟是辅助手段,不可喧宾夺主,而且也不应当代替有声语言,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与有声语言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在手势的运用上,应该符号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准确。所谓准确,是指手势与语言的内容要一致。不能让人产生费解和误解。虽然相同单位手势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会表达不同的意思,但手势又有一定的规定性和更大的一致性。如果演讲者“言行不一”,听众就会搞得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第二,适度。所谓适度是指演讲时手势的频率和幅度。先说频率。演讲者在演讲时自始至终没有任何手的动作,固然显得生硬呆板,但动作太多太碎,又会喧宾夺主,使听众根本没有注意他讲的内容。而动作太少,感情表达就不充分也不利用听众理解。再说幅度。手势的幅度要视听众的多少和会场的大小而定。人数多,会场大,动作的幅度可以大一些,表现得明显一些,使两侧及后排的听众也感受得到。人数少,会场小,动作的幅度就可以小些,否则,会显得虚张声势,分散听众注意力。
第三,简练。所谓简练,就是每一个手势都力求简单、精炼、清楚、明了。要做得干净利索、优美动人,切不可琐碎、拖泥带水。有的演讲者,常常是为了手势而手势,伸出去的手经常在胸前及头上来回摆动,像时候小学生在学打拍子,显得很幼稚,听众自然就会觉得你的演讲内容也不会深刻到哪里去。个别的演讲者出于哗众取宠的心理,经常在自己的手势上加一些“花点”,结果,反倒使听众茫然不解。其实,手势越简练越有表现力。
第四,自然。所谓自然,是指手势不要太机械,不要太僵硬。演讲者的手势贵在自然。自然才是感情的真实流露,自然才能表情达意,才能给人以美感。僵硬的、呆板的,甚至做作的手势会使听众感到不舒服,甚至反感。二是要富于变化。演讲者不可老是重复单一的手势,这样会显得枯燥乏味。
第五,协调。所谓协调是指手势要与其他演讲要素统一、和谐。演讲者的手势从来都不是单独进行的,它的一招一式,总是和声音、姿态、表情等密切配合进行的。只有将一切表演手段都调动起来,共同为总目标服务,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在各种表演手段的配合中,就出现了协调问题。协调的动作才是美的动作,离开了协调就谈不上美。比如演讲者话说出去了,动作还没有做,或是话已经讲完了,手势还在继续做,就会使听众感到滑稽可笑。手势固然重要,但只有和其他表演手段配合好,做到协调一致,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有了对手势语的初步了解,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运用自如,那么你的演讲一定很精彩。罗丹说得好:“没有灵魂的手,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演讲是一门艺术,手势的运用可以说是艺术中的艺术,对于演讲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位演讲者都应该高度重视!
另外手势也能暴露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胸有成竹时,摸摸下巴;高兴时,拍拍大腿;后悔时,拍拍脑门;为难时搓搓手;愤怒时,拍拍桌子;精神紧张时,双手会紧绞在一起;悲痛欲绝时,捶捶胸;竖大拇指表示赞许,竖小拇指表示蔑视等等。
演讲的手势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按它的运用方式、意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 ; 情意手势。这种手势主要是表达演讲者喜、怒、乐的强烈情感,使具体化。比如:讲到胜利成功时 ,演讲者拍手称快;讲到非常气愤的事情时,演讲者双手握拳,不断颤抖;讲到着急、担心时,演讲者双手互搓。情意手势既能渲染气氛,又助于情感的传达,在演讲中使用的频率最高。
B ; 指示手势。这种手势有具体指示对象的作用。它可以使听众看到真实的事物。比如讲到“你”、“我”、“他”或“这边”、“那边”、“上头”、“下头”时,都可以用手指一下,给听众更清楚的印象。这种手势的特点是动作简单、表达专一,基本上不带感情色彩。这种手势只能指示听众的视觉可以感知的事物和方向,视觉不及的,不能运用这种手势。
C ; 形象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摹仿事物,给听众一种形象的感觉。比如演讲者到“袖珍电子计算机只有这么大”的同时,用手比划一下,听众就具体知道它的大小了。在讲到“微型的照相机只有现在的进口打火机那么大”时,用手势配合一下,既具体又形象。
D ; 象征手势。这种手势可以表示抽象的意念,用得准确恰当能引起听众的联想,例如讲到“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向着光辉有未来前进!”“同志们,冲啊!”用右手向前上方有力地伸出,这个手势就象征着奋勇前进的大军。展示未来美好的意思都可以用此手势。再如表示胜利的“V”型,停止的T型,赞许的“OK”型。
E ; 习惯手势。这是指那些往往是在下意识的状态下产生的含义不太明确的手势。任何一位演讲者,都有一些他自己有而别人没的习惯性手势。手势的含义不明确不固定,随着演讲内容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意义。毛泽东在演讲时常有一个叉腰的手势,孙中山先生演讲时常常拄着手杖,斯大林在演讲时习惯拿着烟斗,边讲边摇,这些手势成为他们独特的风格。
我们了解了手势的基本含义,至于演讲时用双手,还是用一只手,这要视具体内容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可以从:会场的大小;听众的多少;内容的需要;表情达意的强弱等几点选择什么手势。
由于演讲的内容和情感不同,手势的活动区也就不尽相同,每个活动都有它的特定的内容。一般讲上区指肩部以上;中区肩部到腹部;下区腰部以下。
上区: 手势在肩部以上活动,一般表示理想的、想象宏大的张扬的内容和情感。如表示对某人的切希望,对某项工作工程,战斗胜利和喜悦,对朋友亲人幸福的祝愿,对前景未来的展望等类似这样的内容,演讲者的心情比较激动,都可用手势在这上活动就比较有意义。
中区: 手势在肩到腹部区活动,一般表示记叙事物和说明事理,演讲者这时的心情比较平静,例如:“大家应该彼此谅解,加强团结。”“按组任务,小组长负责。“等等,这类内容,手势在中区活动比较合适。
下区: 腰部以下,手势在这一区活动,一般表示憎恶,不悦鄙视不齿的内容和情感。比如“这些人只能是偷偷摸摸,不敢明目张胆,这种行为是可耻的等。表现这些内容时,手势一般在下区活动。
手势在演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善于利用手势可以扩大其思想容量,加强其形象表达,增强其感情色彩。但它毕竟是辅助手段,不可喧宾夺主,而且也不应当代替有声语言,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与有声语言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在手势的运用上,应该符号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准确。所谓准确,是指手势与语言的内容要一致。不能让人产生费解和误解。虽然相同单位手势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会表达不同的意思,但手势又有一定的规定性和更大的一致性。如果演讲者“言行不一”,听众就会搞得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第二,适度。所谓适度是指演讲时手势的频率和幅度。先说频率。演讲者在演讲时自始至终没有任何手的动作,固然显得生硬呆板,但动作太多太碎,又会喧宾夺主,使听众根本没有注意他讲的内容。而动作太少,感情表达就不充分也不利用听众理解。再说幅度。手势的幅度要视听众的多少和会场的大小而定。人数多,会场大,动作的幅度可以大一些,表现得明显一些,使两侧及后排的听众也感受得到。人数少,会场小,动作的幅度就可以小些,否则,会显得虚张声势,分散听众注意力。
第三,简练。所谓简练,就是每一个手势都力求简单、精炼、清楚、明了。要做得干净利索、优美动人,切不可琐碎、拖泥带水。有的演讲者,常常是为了手势而手势,伸出去的手经常在胸前及头上来回摆动,像时候小学生在学打拍子,显得很幼稚,听众自然就会觉得你的演讲内容也不会深刻到哪里去。个别的演讲者出于哗众取宠的心理,经常在自己的手势上加一些“花点”,结果,反倒使听众茫然不解。其实,手势越简练越有表现力。
第四,自然。所谓自然,是指手势不要太机械,不要太僵硬。演讲者的手势贵在自然。自然才是感情的真实流露,自然才能表情达意,才能给人以美感。僵硬的、呆板的,甚至做作的手势会使听众感到不舒服,甚至反感。二是要富于变化。演讲者不可老是重复单一的手势,这样会显得枯燥乏味。
第五,协调。所谓协调是指手势要与其他演讲要素统一、和谐。演讲者的手势从来都不是单独进行的,它的一招一式,总是和声音、姿态、表情等密切配合进行的。只有将一切表演手段都调动起来,共同为总目标服务,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在各种表演手段的配合中,就出现了协调问题。协调的动作才是美的动作,离开了协调就谈不上美。比如演讲者话说出去了,动作还没有做,或是话已经讲完了,手势还在继续做,就会使听众感到滑稽可笑。手势固然重要,但只有和其他表演手段配合好,做到协调一致,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有了对手势语的初步了解,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运用自如,那么你的演讲一定很精彩。罗丹说得好:“没有灵魂的手,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演讲是一门艺术,手势的运用可以说是艺术中的艺术,对于演讲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位演讲者都应该高度重视!
上一篇:眼神和手势在演讲时的应用
下一篇:演讲中手势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