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册语文学期必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下册语文学期必背知识点总结篇1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不要。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0.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发射
②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开放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出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
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战》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宏伟的
·6.时
①不违农时《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季节
②无失其时《寡人之于国也》名词,时机,机会
·7.王
①王无罪岁《寡人之于国也》大王,名词,读wáng
②然而不王者《寡人之于国也》称王,统一天下,度wàng
·8.食
①谷不可胜食《寡人之于国也》动词,吃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寡人之于国也》前一个“食”为动词,吃;后一个“食”为名词,食物
·9.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在
·10.之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助词,衬音
③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④五亩之宅《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代词,代百姓;助词,的
11.以
①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用
②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按照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把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击鼓进军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
【王无罪岁】: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树之以桑】:树:一般“树”是树木(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树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一般“食”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吃
动词作名词:
【请以战喻】: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其他
【谨庠序之教】: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
2、非我也,岁也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3、非我也,兵也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重物行走在路上
2、宾语前置句:
(1)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2)鸡豚狗彘之畜。畜鸡豚狗彘
3.介词结构后置句: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3)是亦走也("是......也"相当于“这也是......啊”)
【省略句】
1、何也省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省主语“将士”。
课下注释
1.河内[凶]:收成不好,荒年
2.不[加]少:更
3.[填]:动词
4.[鼓]:击鼓
5.[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6.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7.谷不可[胜]食也:旧读shēng,尽
8.[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细网不进池塘(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
9.[衣帛]:穿上丝制品的衣服
10.[无如]:没有像......
高一下册语文学期必背知识点总结篇2
一、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同逗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5)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3.一词多义
(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4.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介词结构后置
(1)而耻学于师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高一下册语文学期必背知识点总结篇3
词类活用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形作动,尊敬;后两个“老”形作名,老人。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形作动,爱护;后两个“幼”形作名,小孩。
3称心快意??使动用法,使……愉快。
4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意动用法,以……?为乐。
5瓜分之日可以死?瓜,名作状,象切瓜一样;死,使动用法(其后省略宾语“之”),使……死。
6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动作名,远行的事情。
7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名作动,追求。
8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名作状,用数字。
9汝幸而偶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配偶。
10卒不忍独善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好。
11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尽:形作动,写尽。万千:数作名,很多的话。
12意洞手书??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
13当尽吾意为幸???尽,形作动,领会尽,领会透;幸,形作名,幸事。
高一下册语文学期必背知识点总结篇4
1、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 (2)箱帘六七十
(3)蒲苇纫如丝 (4)摧藏马悲哀
2、一词多义
(1)为
①为仲卿母所遣 ②十七为君妇
③为诗云尔 ④非为织作迟
⑤阿母为汝求 ⑥始尔未为久
⑦慎勿为妇死
(2)举
①举动自专由 ②莫令事不举
③举言谓新妇 ④举手长劳劳
(3)言
①举言谓新妇 ②谓言无罪过 ③何言复来还
(4)故
①大人故嫌迟 ②知是故人来 ③故遣来贵门
(5)意
①何意致不厚 ②吾意久怀忿 ③处分适兄意
(6)适
①始适还家门 ②处分适兄意 ③适得府君书
(7)令
①县令遣媒来 ②便言多令才 ③莫令事不举
(8)见
①相见常日稀 ②君既若见录 ③渐见愁煎迫
(9)谢
①谢家来贵门 ②阿母谢媒人 ③多谢后世人
(10 )应
①汝可去应之 ②六合正相应
③零泪应声落 ④以我应他人
(11)相
①相见常日稀 ②儿已薄禄相
③誓不相隔卿 ④及时相遣归
⑤好自相扶将 ⑥还必相迎取
⑦会不相从许 ⑧蹑履相逢迎
⑨登即相许和 ⑩不得便相许
(12)何
①何意致不厚 ②隐隐何甸甸
③汝今何罪过 ④作计何不量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何敢助妇语 ②交广市蛙珍
③仕宦于台阁 ④自名为鸳鸯
(2)名词作状语
①黄泉共为友 ②昼夜勤作息
③中道还兄门 ④手巾掩口啼
⑤朝成绣夹裙 ⑥卿当日胜贵
⑦夜夜不得息
(3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①又非君所详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足以荣汝身
4、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
(2)昼夜勤作息
(3)我有亲父兄
(4)我有亲父母
(5)逼迫兼弟兄
5、古今异义
(1)鸡鸣:古义 今义
(2)难为:古义 今义
(3)驱使:古义 今义
(4)区区:古义,① ② 今义
(5)自由:古义 今义
(6)可怜:古义 今义
(7)教训:古义 今义
(8)来信:古义 今义
(9)处分:古义 今义
(10)便利:古义 今义
(11)明日:古义 今义
(12)交通:古义 今义
(13)逢迎:古义 今义
6、文学常识
(1)乐府本是汉武帝时 的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
(2)《玉台新咏》由南朝陈代 编纂而成,共10卷,是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孔雀东南飞》选自其中。
(3)乐府双璧是指我国古代优秀的南朝民歌 和北朝民歌 这两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并序)答案
1.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2)箱帘六七十:帘,通“奁”。
(3)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4)摧藏马悲哀:藏,通“脏”。
2.一词多义
(1)为
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介词,wéi)
②十七为君妇(做,作为,成为,动词,wéi)
③为诗云尔(作,写,动词,读wéi)
④非为织作迟(是,动词。读wéi。或作“因为”“由于”,介词。读wéi)
⑤阿母为汝求(替,给,介词。读wèi)
⑥始尔未为久(算,算作,动词。读wéi)
⑦慎勿为妇死(为了,连词。读wèi)
(2)举
①举动自专由(行动,名词)
②莫令事不举(办成功,动词)
③举言谓新妇(拿,动词)
|④举手长劳劳(举起,抬起,动词)
(3)言
①举言谓新妇(话,名词)
②谓言无罪过(以为,动词)
③何言复来还(讲,说,动词)
(4)故
①大人故嫌迟(总是、老是,副词)
②知是故人来(旧,形容词)
③故遣来贵门(所以,连词)
(5)意
①何意致不厚(故,原因,名词)
②吾意久怀忿(心,心意,名词)
①处分适兄意(主意,名词)
(6)适
①始适还家门(出嫁,动词。)
②处分适兄意(适合,依照,动词。)
③适得府君书(刚才,刚刚,副词。)
(7)令
①县令遣媒来(官名,即县长,名词。)
②便言多令才(美好,形容词。)
③莫令事不举(便,让,动词。)
(8)见
①相见常日稀(看见,动词。)
②君既若见录(我,指兰芝,代词。)
③渐见愁煎迫(被,介词。)
(9)谢
①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
②阿母谢媒人(道歉,动词。)
③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
(10 )应
①汝可去应之(答应,动词)
②六合正相应(合适,动词)
③零泪应声落(应和,随着,动词)
④以我应他人(许配,动词)
(11)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相貌,命相,名词。)
③誓不相隔卿(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可不译出)
④及时相遣归(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⑤好自相扶将(指代仲卿母.可译作“老人家”)
⑥还必相迎取(指代兰芝,可译作“你”)
⑦会不相从许(指代仲卿.可译作“你”)
⑧蹑履相逢迎(指代仲卿.可译为“他”)
⑨登即相许和(指代媒人.可译作“他”)
⑩不得便相许(指代媒人.可译作“你” )
(12)何
①何意致不厚(什么,疑问代词。)
②隐隐何甸甸(何等。)
③汝今何罪过(什么,疑问代词。)
③作计何不量(为什么,疑问副词。)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何敢助妇语(说话)
交广市蛙珍(买)
仕宦于台阁(任官职.做官)
自名为鸳鸯(叫,说)
(2)名词作状语
黄泉共为友(在黄泉之下)
昼夜勤作息(从白天到黑夜)
中道还兄门(在半路上)
手巾掩口啼(用手巾)
朝成绣夹裙(在早晨)
卿当日胜贵(一天天地)
夜夜不得息(每夜)
(3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又非君所详(了解详情)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使……荣耀)
4、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 公姥:原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2)昼夜勤作息 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只有“作”的意思。
(3)我有亲父兄 父兄:原意是父亲和兄长.这里指同胞兄。
(4)我有亲父母 父母:原指父亲和母亲,这里只指母亲。
(5)逼迫兼弟兄 弟兄:原指弟弟和哥哥.这里只指哥哥
5.古今异义
(1)鸡鸣:古义,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早1时至3时 今义,鸡鸣叫。
(2)难为:古义,难当 今义,表示使另为难,或客套话,用于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
(3)驱使:古义,使唤 今义.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动。
(4)区区:古义,①愚拙, ②真情挚意 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5)自由: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约 束.不受限制。
(6)可怜: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同情与怜悯。
(7)教训II :古义,教养 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8)来信:古义,来送信的使者 今义,寄来的书信。
(9)处分:古义,处理安排。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作出决定。
(10)便利:古义,吉利 今义,方便。
(11)明曰:古义,第二天 今义,未来的一天。
(12)交通:古义,交互相通。 今义,指往来通达。
(13)逢迎:古义,迎接,迎着 今义,说好话巴结别人。
6.文学常识
(1)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 称,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魏晋和唐代及 其以后的诗人以乐府写的诗歌虽不人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 府。如《敷勒歌 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X(梦游天姥吟留另IJ 等。
(2)《玉台新咏》
南朝陈代徐陵编,成书于梁.共10卷,是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孔雀东南飞》选自其中。
(3)乐府双璧
指我国古代优秀的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 《木兰诗》这两首长篇叙事诗。
高一下册语文学期必背知识点总结篇5
【遗】
1、遗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2、赠送,读(wi):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当】
1、对着,面对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应当: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孔雀东南飞》)
3、处于某个地方或时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高一下册语文学期必背知识点总结篇6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词语解释
1.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2.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驹,少壮的马。
3.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风,风趣。生:生动。
4.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比喻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启发,忽然开通了。
5.出谋划策:谋,计谋;划,筹划。指为人出主意,制定计谋策略。
6.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愉快。
7.海纳百川:大海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广泛,数量巨大。
8.无欲则刚: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的境界。
9.物华天宝:物有光华,天有珍宝,指各种珍美的宝物。《晋书?张华传》记载了这样的传说:晋武帝时,牛、斗两宿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雷焕做豫章凤城县令,掘监狱地基,得到两把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两宿间的紫气也消失了。后来两剑没入水中,化为双龙。
10.人杰地灵:人有俊杰,地有灵秀之气。在《滕王阁序》中指东汉时南昌名士徐稚(字孺子),家贫,常亲自耕种。他品行高洁,为人所景仰。
十二、文学常识。
1.重点作家:鲁迅、沈从文、朱自清、老舍、安徒生;苏轼、泰戈尔、韩愈、孔子、蒲松龄。
2.重点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社戏》、《聊斋志异》、《论语》、《水经注》、《安徒生童话选集》。
3、古诗文默写目。
1.王湾《次北固山下》(唐)
2.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4.刘禹锡《秋词》(唐)
5.杜牧《赤壁》(唐)
6.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宋)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
8.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9.《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南朝梁)
10.《论语》八则
11.郦道元《三峡》
十三、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十四、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九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务学与求道。
还是要引用孔子的一段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它揭示了务学与求道的基本关系。
务学就是学知识学本领,掌握技能;而求道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思考得来的有关事物一般规律的普遍真理(在这里可以认为是那些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务学与求道又可以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务学与求道必须协调发展,保证二者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务学和求道结合的好处很多,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出苏轼的《日喻》来读读,那里已经叙述得很清楚了。
搞好务学与求道之间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思考和实干结合上,二是在研究学习方法和实践学习方法上。
思考和实干必须结合:在学习中应该善于思考,从学到的每一点经过思考能够扩展出许多知识,这样就丰富了你学习的内容。这里仅举一例。初二物理学习压强时涉及了连通器原理。书上是这样写的:“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人教版物理第一册2000年3月第一版156页)那么就可以这样思考上端不开口的是什么样子的(托利拆里管),思考下部不连通改为上部连通是什么(虹吸现象),思考连通器中不装水而装了两种不同的液体会怎样(液体压强的计算),思考连通器中的水如果流动会怎么样(液体流速对压强的影响),思考连通器有哪些应用(船闸的原理),思考在一个水面施加压力,另一个水面产生向上的压力是多少(帕斯卡定律,千斤顶的原理),思考如何证明水面会相平(平衡力)。一个定义,引出了7个思考。这样你的知识就大大地丰富了。
研究学习方法和实践学习方法必须结合:通过思考得到了学习的方法,就一定要试一试,通过尝试为自己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反复的思考这些经验又能够想出新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不断的有新的学习方法。这才是确定学习方法的方法。
搞好了务学与求道的关系,是使自己永远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的必要条件,也是不断保持最新、最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要点。坚持思考与学习同步发展代表着先进的学习方法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学习理论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掌握最广大知识的能力水平。务学与求道必须协调发展,二者要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九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而且,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大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却不多,真正喜爱阅读的并能从中得到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写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们要做这样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阅读,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
高一下册语文学期必背知识点总结篇7
1、字音(注意以下几种类型)
(1)多音字,
如“作(zuō/zuò)”“症(zhēng/zhèng)”“强(qiáng/qiǎng)”“模(mó/mú)”
(2)形近字,
如“呛(qiàng)”“怆(chuàng)”
(3)易错字,如前鼻后鼻音(民mín—明míng)、卷舌音(寺sì—饰shì)
(4)生僻字,如噽(pǐ)罅(xià)隙
(5)成语中古音,
虚与委(wēi)蛇(yí)——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建议:
①以读带写,作好标记,提高效率;
②以印发的资料和教材中的字音注释为主。
2、近义词辨析
(原则——存同求异,通过以下作对比)
(1)意义(范围、程度、侧重点)
(2)色彩(褒贬、书面和口语)
(3)用法(对象、搭配、词性)
建议:
①排除法:选定肯定对象,排除其它。
②试代法:代入两者,对比效果。
3、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
(1)勿望文生义,
如“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分清对象,
如“车水马龙—车辆、人流”
“徐娘半老—中年妇女”
(3)分清色彩,(褒/贬、谦/敬)
如“弹冠相庆—贬义”“班门弄斧—谦辞”
(4)注意语境,(意义会变化)
如“相濡以沫——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也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建议:把遇到的成语按以上各类作好标记。可以加强复习效果。
4、语病题
(1)几种类型:
①成分残缺或赘余
②语序不当(多层定、状语、关联词)
③搭配不当(动宾、主宾、关联词)
④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⑤表意不明(有歧义、指代不明)
⑥不合逻辑(因果倒置、多层否定)
(2)快速判断语病有“十看”
①看介词(小心缺失主语)
②看代词,如这、那、它(小心指代不明)
③看判断词“是”(小心主宾搭配)
④看两面词
(小心双提单承或单提双承)
⑤看关联词(小心语序不当和搭配)
⑥看并列词(小心搭配不当)
⑦看多层否定
(小心否定和肯定间的变换)
⑧看主干(特别动宾)
(小心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
⑨看数量词(包括前后的约数)(小心重复)
⑩看多义词,如“杜鹃”
注意:也可以看有“、”出现的地方,看并列是否得当;“原因是”与“所致、造成”重复。
建议:①按照以上几点判断,勿自乱阵脚。
②若有两项不肯定,根据语感用排除法。
(1)分析句子的作用和位置(总起/过渡)
(2)抓住关键词语和提示词(如首先、总之、不但…而且、其、它、另外等)
建议:
①看前后文的内容提示,明确前后顺序。
②从几个选项入手,试排、对比、排除
高考语文学习技巧
第一:是兴趣,多读充满情趣,浅显易懂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到文字的乐趣。
第二:要提高学习效率,学好课本知识。现在的课本每一课文都非常的精美,所以老师上课的细节千万不要漏掉,许多考试都在这些细节上会难倒你的,而这些细节往往是老师兴致所致,上课处于极好状态时,将大脑中的那些知识点下意识地说出来,且常常不书写在黑板上的。
捕捉这些细节,往往会提高你上课的注意力及效率和知识面。利用好了课堂上45分钟,下去后无需过多时间就能熟练掌握,事半功倍,做题复习效率也极高;反之只能事倍功半,花去大量时间,还容易丢三落四,知识掌握不完全,不熟练,对做题和今后复习造成隐患,这是每一个科目都应该用到的学习方法。
第三: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学习的时侯就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手和脑与课本交流。学习语文,应该进入文章的角色,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精髓。
第四: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应该给自己订一个读书计划,很多书,都是化了作者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写出来的。当然读的书,除了满足自己对一方面的兴趣以外,更重要的是,选好书,选名著。
第五: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章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高一下册语文学期必背知识点总结篇8
一、作家作品
1.《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菱。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
3.《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4.《观潮》作者周密,字公谨,善诗词书画。
5.《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6.《归园田居(其三)》作者陶渊明。
7.《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唐朝著名诗人。字摩诘。他的诗歌成就很高,古诗、律诗、绝句皆工。其边塞诗慷慨激昂,显示出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山水诗活泼清新,富于优美情调。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8.《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潮。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9.《登岳阳楼(其一)》作者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晨曦(xī)溯(sù)素湍(tuān)飞漱(shù)夕日欲颓(tuí)
藻荇(xìng)泅(qiú)鲸(jīng)波艨(méng)艟(chōng)腾(téng)身
僦(jiù)赁(lìn)雾凇(sōng)更(gēng)定沆(hàng)砀(dàng)略无阙(quē)处
襄(xiānɡ)陵叠嶂(zhànɡ)雷霆(tínɡ)如履(lǚ)平地倏(shū)尔
泅(qiú)万仞(rèn)毳(cuì)衣荒秽(huì)徙(xǐ)
2.形近字
湍(湍急)障(屏障)
瑞(瑞雪)嶂(叠嶂)
3.多音字
奔:奔(bēn)跑;投奔(bèn)相:互相(xiānɡ);丞相(xiànɡ)
三、词语积累
重点词语:
略无:毫无。
曦:日光。文中指太阳。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虽乘奔御风: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素湍:白色的急流。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五色交辉:文中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辉,交相辉映。
歇:消散。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
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艨艟:战船。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
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
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更:还。
客此:在此地客居。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草木长:草木丛生。
单车:一辆车,诗中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征蓬:飘飞的蓬草。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海楼:海市蜃楼,诗中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徙倚:徘徊。
(本单元所有课文下的注释及句子的翻译)
四、名句精华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周密《听潮》)
5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本单元文后要求背诵的课文及古诗。古诗要求默写)
上一篇: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