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技巧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阅读答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行李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下面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2分) ( )
A、吾其还也。 B、以其无礼于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2分) (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何陋之有?
参考答案:
1、C(A行李,古义: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D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2、A(A项是语气词,后三项都作代词。)
3、D(①③不是烛之武所言,⑥并没有表现他的智慧。)
4、A(例句是宾语前置,只有A不是。)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1.仔细阅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高中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 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2.找出阅读材料中的“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高中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上一篇:靖郭君将城薛文言文阅读答案
下一篇:山茶花现代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