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是什么样的品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道德品质<一>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
道德品质也称“德性”,简称“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道德品质<二>
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表现在——
①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
道德品质也称“德性”,简称“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历史上各种伦理学说都根据其所代表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提出相应的道德品质的范畴体系。 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提出了以 “仁”为核心的,包括“智、仁、勇”,“恭、宽、信、敏、惠”和“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品质的范畴体系。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现实社会关系状况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参加社会实践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自我修养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对于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来说,更应注重于参加革命实践、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
道德品质<三>
中国的道德品质教育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教育人们,特别是教育青少年一代。
在学校日常工作中,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指学生守则教育,学校常规纪律训练,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养成青少年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勇敢、勤劳、俭朴等优良品质。
日常的道德品质教育是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学校和教育者不能只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
政治思想教育与道德品质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学生高尚文明的精神面貌的形成与发展。
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四>
做人要讲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现时期的道德是什么?以什么为标杆?那就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八荣”要求就是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有“八耻”言行的人就是缺德的人,是可耻的人。人是躯体和心灵组合而成的,没有精神,没有道德,没有荣辱是非的人是一个残缺的人。
有道德的人应该是热爱国家、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这是我们日常行为的准则,也是我们全体师生的基本要求。做到八荣、家荣、校荣、国荣,“八荣”是我们生存发展,开拓创新的生命。
但在社会和校园里,我们也看到一些与“八荣”相背的现象:如有的人自私自利,损坏公物,侵害他人利益;有人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有人思想混乱不思进取;有人顶撞教师,打骂同学;有人说谎造假欺骗家长;有人幸灾乐祸,无事生非,惟恐班级、宿舍不乱。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尽管是极个别,但严重损坏了学校的形象。是坚决不能让其存在下去的。
学校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窗口,是神圣的,崇尚科学文明的地方,应该首先做到“八荣八耻”。抵制“八耻”充分体现中华文明,做到四个注重:
一、“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二、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
三、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
四、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
职教中心校要求树立文明美好的形象,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不断进步,立志成才,就必须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人人都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光荣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上一篇: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下一篇:总结适合自己数学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