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1
设计之一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 刘昕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教科书中第一册的一篇课文。同时也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是一册教材中不多见的一篇美文。文字不多,现将全文摘录如下:“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理解本课所学六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学会一个部首“竹”;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这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时着重完成二、三两个教学要求,并且巩固所学生字。课文的第三句是本课的重点,讲雪地里来了哪几个小画家,以及他们都画了些什么画,也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是为什么小鸡画的是竹叶,小狗画的是梅花,小鸭画的是枫叶,小马画的是月牙。
胡克芙、吕敬先两位先生在《小学教学简论》中说:“我们把教师的教学职能,按其本质属性理解为三件事:一是以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育理想为方向,解放学生的自觉的能动性;二是培育学生的自觉的能动性;三是促进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全面发展。”从这段精辟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施教和受教的理论结合点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张结点都应放在这个“主观能动性”上。改变学生仅仅作为“教学过程被动体”的状况,让学生在作为受教育的客体的同时,又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增强主人意识,使教学变成师生共同的“创作”,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准则之一,即“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位于第一册教材的第七单元,也就是将近学期结束时讲授。它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和提高的作用。学生通过一学期的拼音、字、词及部分课文的学习、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又出于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且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些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一教学理论可以在这篇课文中实施,并且得到充分地体现,取得较好的效果。于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以这一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前准备四张小卡片,卡片上画着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另外再准备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挂图。教学时第一步是导入新课。师问:“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见到了哪些景色?”这里让学生充分表达大脑中所储存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雪景。既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同时又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追问:“下雪时,你们高兴吗?为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课堂气氛一下子将被激活起来,学生的思绪立刻被拉到雪地里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那热闹非凡的世界里。接着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师说:“小朋友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打开门一看,外面下了好大的雪,这时你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喊爸爸妈妈来看,你会怎么喊呀?”待学生模拟喊话后,出示课文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齐读。然后过渡到讲解课文第三句,也就是最主要的一部分。首先出示挂图说:“不仅仅我们小朋友喜欢下雪,你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也喜欢下雪,它们是谁呀?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出示句式:①雪地里有和。②和来到雪地里。学生观察图用给定的句式说话。说完之后,教师范读课文第三句,让学生思考这些小动物到雪地里来干什么。接着出示课文第三句让学生自由读这一旬。师提问:“小动物们画了什么呀?”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在板书时复习巩固生字词。教师写“画”字时让学生说笔画笔顺,板书“竹叶”时,复习“叶”这个字的结构和读音。还有“小马画月牙”没有板书,这个留给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让学生自己把板书补完。然后指导朗读这一句。这一句是个排比句,读排比句要指导学生读得抑扬顿挫,但“抑扬顿挫”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我准备通过手腕的抬、压进行暗示,以帮助学生提高感情朗读的水平。指导了朗读,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四张画有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卡片。让学生把这些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当学生把图片贴准确了,则重难点已解决了一半了。接着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课文第四句的讲解,教师可以问:“小朋友,平时我们画画是用什么工具的呀?”学生会回答:“颜料和笔”,这时又可以巩固复习“笔”这个生字的字形。接着再问:“可是小动物们有没有用这些作画的工具呢?”同时出示课文第四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来作画的?”然后指导朗读。教师可以充满感情地说:“小动物们可真有本领,它们靠自己的小脚就能作画,多神气呀!读这一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呀?”通过这样的提示和感染,学生一定能够用骄傲的语气充满激情地读好这句话。接着教师语气一转故作神秘地说:“老师有一个想法,我想请小鸡、小鸭、小马和小狗都来画竹叶,你们说行吗?为什么呀?”让学生讨论讨论。学生会说:“小动物的脚印有不同的特点。”那就顺水推舟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指着黑板上的图说:“的脚印像。”学生讲完后,教师作一个小结:“老师明白了,小动物们的脚印不一样,所以它们用小脚画出来的画就不可能一样啦!”至此,本课的难点已经解决。由于教师采取了“难点易讲”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当然也就容易多了,而且会深刻一些。因为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为了能够突出重难点的讲解,采取了“变序”的教学法。先拎出了课文的重点部分直接切入,所以故意遗漏了课文的第二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也是一个点题之句。接下来就讲解这一句。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讲什么是画家;再讲什么是小画家;最后问:“它们是在哪里作画的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雪地里的小画家”。讲到这儿,课文第一部分的教学已经完成。由于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所以在这儿可以安排一个课中操。
在学生蹦蹦跳跳做完课中操后,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教师说:“小动物们把画画好后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呢!它们说着笑着,忽然发现少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是谁呀?”出示句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然后指导问句的朗读。接着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说说青蛙在干什么。学生会回答“青蛙在睡觉”。这时师故意问:“它是不是在偷懒,睡懒觉故意不来呀?”这个问题让部分知识面较广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来介绍有关“冬眠”的知识。既体现了主体性原则,同时对其他不了解这一知识的孩子又是一个促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待学生答出后,教师板书“青蛙冬眠”。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句,指导朗读。“青蛙睡得真香呀!小朋友我们一起轻轻读课文最后一句,可别把青蛙吵醒啦!”在读“它在洞里睡着啦!”可让学生做一个睡觉的动作,激发他们把内心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学生一定会朗读得极富情趣,非常可爱。讲到这里可以进行课堂延伸,让学生了解一下其它冬眠的动物。最后总结课文。
说到这里,不难发现,《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的教学特色不仅仅是以学生主体性原则为教学思想,同时还是以朗读中理解主线进行讲解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而低年级语文教学则以朗读为主。朗读的最高境界即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反作用于课文的理解,当学生能够把本来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通过朗读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则说明已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感情朗读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应当从低年级孩子抓起。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故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就比较差,所以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困难较大。而《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中的指导朗读则显得比较自然有些特色。我采用了一些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一、生活经验的迁移。就是把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迁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文本上来。我在指导课文第一句的朗读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课文的第一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个句子应该前一个短句语音稍低,后一个则高一些,方能表现激动喜悦之情。句子未出示时,我就先问:“小朋友,当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打开门一看,发现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是不是开心得想立刻喊爸爸妈妈来看呀?能喊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在模拟喊话时,正是前一个“下雪啦”音稍低,而后一个则提高了音量。这时,再出示文中句子让学生朗读,不提一字学生自己就已经把生活的经验迁移至此,一定会读得很出色。二、体态语言的暗示。在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可以辅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生动地表情达意,而学生在接受信息时更为明晰、清楚。作为一种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即为暗示作用。这主要是通过眼神和幅度不大的手势来表达的。对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较为适用。我在教这篇课文的第三句(排比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此外,我还采用了“教师情感的传递”这一方法,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让他们边读边表演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复习巩固字词也突破了传统的方式。不是把复习生字词和讲解课文内容割裂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随机地自然地指导他们复习巩固。此外,这一课的板书设计也有特点。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具体的板书如下:
◆[2004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2
设计之一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 刘昕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教科书中第一册的一篇课文。同时也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是一册教材中不多见的一篇美文。文字不多,现将全文摘录如下:“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理解本课所学六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学会一个部首“竹”;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这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时着重完成二、三两个教学要求,并且巩固所学生字。课文的第三句是本课的重点,讲雪地里来了哪几个小画家,以及他们都画了些什么画,也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是为什么小鸡画的是竹叶,小狗画的是梅花,小鸭画的是枫叶,小马画的是月牙。
胡克芙、吕敬先两位先生在《小学教学简论》中说:“我们把教师的教学职能,按其本质属性理解为三件事:一是以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育理想为方向,解放学生的自觉的能动性;二是培育学生的自觉的能动性;三是促进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全面发展。”从这段精辟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施教和受教的理论结合点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张结点都应放在这个“主观能动性”上。改变学生仅仅作为“教学过程被动体”的状况,让学生在作为受教育的客体的同时,又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增强主人意识,使教学变成师生共同的“创作”,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准则之一,即“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位于第一册教材的第七单元,也就是将近学期结束时讲授。它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和提高的作用。学生通过一学期的拼音、字、词及部分课文的学习、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又出于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且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些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一教学理论可以在这篇课文中实施,并且得到充分地体现,取得较好的效果。于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以这一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前准备四张小卡片,卡片上画着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另外再准备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挂图。教学时第一步是导入新课。师问:“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见到了哪些景色?”这里让学生充分表达大脑中所储存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雪景。既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同时又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追问:“下雪时,你们高兴吗?为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课堂气氛一下子将被激活起来,学生的思绪立刻被拉到雪地里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那热闹非凡的世界里。接着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师说:“小朋友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打开门一看,外面下了好大的雪,这时你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喊爸爸妈妈来看,你会怎么喊呀?”待学生模拟喊话后,出示课文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齐读。然后过渡到讲解课文第三句,也就是最主要的一部分。首先出示挂图说:“不仅仅我们小朋友喜欢下雪,你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也喜欢下雪,它们是谁呀?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出示句式:①雪地里有和。②和来到雪地里。学生观察图用给定的句式说话。说完之后,教师范读课文第三句,让学生思考这些小动物到雪地里来干什么。接着出示课文第三句让学生自由读这一旬。师提问:“小动物们画了什么呀?”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在板书时复习巩固生字词。教师写“画”字时让学生说笔画笔顺,板书“竹叶”时,复习“叶”这个字的结构和读音。还有“小马画月牙”没有板书,这个留给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让学生自己把板书补完。然后指导朗读这一句。这一句是个排比句,读排比句要指导学生读得抑扬顿挫,但“抑扬顿挫”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我准备通过手腕的抬、压进行暗示,以帮助学生提高感情朗读的水平。指导了朗读,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四张画有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卡片。让学生把这些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当学生把图片贴准确了,则重难点已解决了一半了。接着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课文第四句的讲解,教师可以问:“小朋友,平时我们画画是用什么工具的呀?”学生会回答:“颜料和笔”,这时又可以巩固复习“笔”这个生字的字形。接着再问:“可是小动物们有没有用这些作画的工具呢?”同时出示课文第四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来作画的?”然后指导朗读。教师可以充满感情地说:“小动物们可真有本领,它们靠自己的小脚就能作画,多神气呀!读这一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呀?”通过这样的提示和感染,学生一定能够用骄傲的语气充满激情地读好这句话。接着教师语气一转故作神秘地说:“老师有一个想法,我想请小鸡、小鸭、小马和小狗都来画竹叶,你们说行吗?为什么呀?”让学生讨论讨论。学生会说:“小动物的脚印有不同的特点。”那就顺水推舟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指着黑板上的图说:“的脚印像。”学生讲完后,教师作一个小结:“老师明白了,小动物们的脚印不一样,所以它们用小脚画出来的画就不可能一样啦!”至此,本课的难点已经解决。由于教师采取了“难点易讲”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当然也就容易多了,而且会深刻一些。因为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为了能够突出重难点的讲解,采取了“变序”的教学法。先拎出了课文的重点部分直接切入,所以故意遗漏了课文的第二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也是一个点题之句。接下来就讲解这一句。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讲什么是画家;再讲什么是小画家;最后问:“它们是在哪里作画的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雪地里的小画家”。讲到这儿,课文第一部分的教学已经完成。由于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所以在这儿可以安排一个课中操。
在学生蹦蹦跳跳做完课中操后,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教师说:“小动物们把画画好后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呢!它们说着笑着,忽然发现少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是谁呀?”出示句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然后指导问句的朗读。接着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说说青蛙在干什么。学生会回答“青蛙在睡觉”。这时师故意问:“它是不是在偷懒,睡懒觉故意不来呀?”这个问题让部分知识面较广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来介绍有关“冬眠”的知识。既体现了主体性原则,同时对其他不了解这一知识的孩子又是一个促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待学生答出后,教师板书“青蛙冬眠”。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句,指导朗读。“青蛙睡得真香呀!小朋友我们一起轻轻读课文最后一句,可别把青蛙吵醒啦!”在读“它在洞里睡着啦!”可让学生做一个睡觉的动作,激发他们把内心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学生一定会朗读得极富情趣,非常可爱。讲到这里可以进行课堂延伸,让学生了解一下其它冬眠的动物。最后总结课文。
说到这里,不难发现,《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的教学特色不仅仅是以学生主体性原则为教学思想,同时还是以朗读中理解主线进行讲解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而低年级语文教学则以朗读为主。朗读的最高境界即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反作用于课文的理解,当学生能够把本来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通过朗读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则说明已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感情朗读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应当从低年级孩子抓起。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故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就比较差,所以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困难较大。而《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中的指导朗读则显得比较自然有些特色。我采用了一些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一、生活经验的迁移。就是把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迁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文本上来。我在指导课文第一句的朗读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课文的第一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个句子应该前一个短句语音稍低,后一个则高一些,方能表现激动喜悦之情。句子未出示时,我就先问:“小朋友,当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打开门一看,发现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是不是开心得想立刻喊爸爸妈妈来看呀?能喊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在模拟喊话时,正是前一个“下雪啦”音稍低,而后一个则提高了音量。这时,再出示文中句子让学生朗读,不提一字学生自己就已经把生活的经验迁移至此,一定会读得很出色。二、体态语言的暗示。在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可以辅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生动地表情达意,而学生在接受信息时更为明晰、清楚。作为一种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即为暗示作用。这主要是通过眼神和幅度不大的手势来表达的。对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较为适用。我在教这篇课文的第三句(排比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此外,我还采用了“教师情感的传递”这一方法,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让他们边读边表演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复习巩固字词也突破了传统的方式。不是把复习生字词和讲解课文内容割裂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随机地自然地指导他们复习巩固。此外,这一课的板书设计也有特点。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具体的板书如下:
◆[2004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3
设计之一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 刘昕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教科书中第一册的一篇课文。同时也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是一册教材中不多见的一篇美文。文字不多,现将全文摘录如下:“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理解本课所学六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学会一个部首“竹”;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这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时着重完成二、三两个教学要求,并且巩固所学生字。课文的第三句是本课的重点,讲雪地里来了哪几个小画家,以及他们都画了些什么画,也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是为什么小鸡画的是竹叶,小狗画的是梅花,小鸭画的是枫叶,小马画的是月牙。
胡克芙、吕敬先两位先生在《小学教学简论》中说:“我们把教师的教学职能,按其本质属性理解为三件事:一是以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育理想为方向,解放学生的自觉的能动性;二是培育学生的自觉的能动性;三是促进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全面发展。”从这段精辟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施教和受教的理论结合点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张结点都应放在这个“主观能动性”上。改变学生仅仅作为“教学过程被动体”的状况,让学生在作为受教育的客体的同时,又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增强主人意识,使教学变成师生共同的“创作”,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准则之一,即“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位于第一册教材的第七单元,也就是将近学期结束时讲授。它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和提高的作用。学生通过一学期的拼音、字、词及部分课文的学习、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又出于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且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些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一教学理论可以在这篇课文中实施,并且得到充分地体现,取得较好的效果。于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以这一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前准备四张小卡片,卡片上画着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另外再准备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挂图。教学时第一步是导入新课。师问:“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见到了哪些景色?”这里让学生充分表达大脑中所储存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雪景。既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同时又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追问:“下雪时,你们高兴吗?为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课堂气氛一下子将被激活起来,学生的思绪立刻被拉到雪地里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那热闹非凡的世界里。接着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师说:“小朋友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打开门一看,外面下了好大的雪,这时你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喊爸爸妈妈来看,你会怎么喊呀?”待学生模拟喊话后,出示课文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齐读。然后过渡到讲解课文第三句,也就是最主要的一部分。首先出示挂图说:“不仅仅我们小朋友喜欢下雪,你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也喜欢下雪,它们是谁呀?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出示句式:①雪地里有和。②和来到雪地里。学生观察图用给定的句式说话。说完之后,教师范读课文第三句,让学生思考这些小动物到雪地里来干什么。接着出示课文第三句让学生自由读这一旬。师提问:“小动物们画了什么呀?”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在板书时复习巩固生字词。教师写“画”字时让学生说笔画笔顺,板书“竹叶”时,复习“叶”这个字的结构和读音。还有“小马画月牙”没有板书,这个留给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让学生自己把板书补完。然后指导朗读这一句。这一句是个排比句,读排比句要指导学生读得抑扬顿挫,但“抑扬顿挫”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我准备通过手腕的抬、压进行暗示,以帮助学生提高感情朗读的水平。指导了朗读,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四张画有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卡片。让学生把这些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当学生把图片贴准确了,则重难点已解决了一半了。接着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课文第四句的讲解,教师可以问:“小朋友,平时我们画画是用什么工具的呀?”学生会回答:“颜料和笔”,这时又可以巩固复习“笔”这个生字的字形。接着再问:“可是小动物们有没有用这些作画的工具呢?”同时出示课文第四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来作画的?”然后指导朗读。教师可以充满感情地说:“小动物们可真有本领,它们靠自己的小脚就能作画,多神气呀!读这一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呀?”通过这样的提示和感染,学生一定能够用骄傲的语气充满激情地读好这句话。接着教师语气一转故作神秘地说:“老师有一个想法,我想请小鸡、小鸭、小马和小狗都来画竹叶,你们说行吗?为什么呀?”让学生讨论讨论。学生会说:“小动物的脚印有不同的特点。”那就顺水推舟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指着黑板上的图说:“的脚印像。”学生讲完后,教师作一个小结:“老师明白了,小动物们的脚印不一样,所以它们用小脚画出来的画就不可能一样啦!”至此,本课的难点已经解决。由于教师采取了“难点易讲”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当然也就容易多了,而且会深刻一些。因为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为了能够突出重难点的讲解,采取了“变序”的教学法。先拎出了课文的重点部分直接切入,所以故意遗漏了课文的第二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也是一个点题之句。接下来就讲解这一句。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讲什么是画家;再讲什么是小画家;最后问:“它们是在哪里作画的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雪地里的小画家”。讲到这儿,课文第一部分的教学已经完成。由于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所以在这儿可以安排一个课中操。
在学生蹦蹦跳跳做完课中操后,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教师说:“小动物们把画画好后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呢!它们说着笑着,忽然发现少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是谁呀?”出示句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然后指导问句的朗读。接着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说说青蛙在干什么。学生会回答“青蛙在睡觉”。这时师故意问:“它是不是在偷懒,睡懒觉故意不来呀?”这个问题让部分知识面较广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来介绍有关“冬眠”的知识。既体现了主体性原则,同时对其他不了解这一知识的孩子又是一个促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待学生答出后,教师板书“青蛙冬眠”。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句,指导朗读。“青蛙睡得真香呀!小朋友我们一起轻轻读课文最后一句,可别把青蛙吵醒啦!”在读“它在洞里睡着啦!”可让学生做一个睡觉的动作,激发他们把内心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学生一定会朗读得极富情趣,非常可爱。讲到这里可以进行课堂延伸,让学生了解一下其它冬眠的动物。最后总结课文。
说到这里,不难发现,《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的教学特色不仅仅是以学生主体性原则为教学思想,同时还是以朗读中理解主线进行讲解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而低年级语文教学则以朗读为主。朗读的最高境界即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反作用于课文的理解,当学生能够把本来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通过朗读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则说明已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感情朗读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应当从低年级孩子抓起。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故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就比较差,所以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困难较大。而《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中的指导朗读则显得比较自然有些特色。我采用了一些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一、生活经验的迁移。就是把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迁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文本上来。我在指导课文第一句的朗读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课文的第一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个句子应该前一个短句语音稍低,后一个则高一些,方能表现激动喜悦之情。句子未出示时,我就先问:“小朋友,当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打开门一看,发现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是不是开心得想立刻喊爸爸妈妈来看呀?能喊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在模拟喊话时,正是前一个“下雪啦”音稍低,而后一个则提高了音量。这时,再出示文中句子让学生朗读,不提一字学生自己就已经把生活的经验迁移至此,一定会读得很出色。二、体态语言的暗示。在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可以辅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生动地表情达意,而学生在接受信息时更为明晰、清楚。作为一种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即为暗示作用。这主要是通过眼神和幅度不大的手势来表达的。对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较为适用。我在教这篇课文的第三句(排比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此外,我还采用了“教师情感的传递”这一方法,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让他们边读边表演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复习巩固字词也突破了传统的方式。不是把复习生字词和讲解课文内容割裂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随机地自然地指导他们复习巩固。此外,这一课的板书设计也有特点。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具体的板书如下:
◆[2004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4
设计之一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 刘昕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教科书中第一册的一篇课文。同时也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是一册教材中不多见的一篇美文。文字不多,现将全文摘录如下:“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理解本课所学六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学会一个部首“竹”;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这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时着重完成二、三两个教学要求,并且巩固所学生字。课文的第三句是本课的重点,讲雪地里来了哪几个小画家,以及他们都画了些什么画,也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是为什么小鸡画的是竹叶,小狗画的是梅花,小鸭画的是枫叶,小马画的是月牙。
胡克芙、吕敬先两位先生在《小学教学简论》中说:“我们把教师的教学职能,按其本质属性理解为三件事:一是以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育理想为方向,解放学生的自觉的能动性;二是培育学生的自觉的能动性;三是促进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全面发展。”从这段精辟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施教和受教的理论结合点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张结点都应放在这个“主观能动性”上。改变学生仅仅作为“教学过程被动体”的状况,让学生在作为受教育的客体的同时,又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增强主人意识,使教学变成师生共同的“创作”,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准则之一,即“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位于第一册教材的第七单元,也就是将近学期结束时讲授。它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和提高的作用。学生通过一学期的拼音、字、词及部分课文的学习、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又出于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且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些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一教学理论可以在这篇课文中实施,并且得到充分地体现,取得较好的效果。于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以这一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前准备四张小卡片,卡片上画着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另外再准备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挂图。教学时第一步是导入新课。师问:“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见到了哪些景色?”这里让学生充分表达大脑中所储存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雪景。既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同时又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追问:“下雪时,你们高兴吗?为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课堂气氛一下子将被激活起来,学生的思绪立刻被拉到雪地里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那热闹非凡的世界里。接着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师说:“小朋友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打开门一看,外面下了好大的雪,这时你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喊爸爸妈妈来看,你会怎么喊呀?”待学生模拟喊话后,出示课文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齐读。然后过渡到讲解课文第三句,也就是最主要的一部分。首先出示挂图说:“不仅仅我们小朋友喜欢下雪,你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也喜欢下雪,它们是谁呀?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出示句式:①雪地里有和。②和来到雪地里。学生观察图用给定的句式说话。说完之后,教师范读课文第三句,让学生思考这些小动物到雪地里来干什么。接着出示课文第三句让学生自由读这一旬。师提问:“小动物们画了什么呀?”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在板书时复习巩固生字词。教师写“画”字时让学生说笔画笔顺,板书“竹叶”时,复习“叶”这个字的结构和读音。还有“小马画月牙”没有板书,这个留给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让学生自己把板书补完。然后指导朗读这一句。这一句是个排比句,读排比句要指导学生读得抑扬顿挫,但“抑扬顿挫”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我准备通过手腕的抬、压进行暗示,以帮助学生提高感情朗读的水平。指导了朗读,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四张画有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卡片。让学生把这些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当学生把图片贴准确了,则重难点已解决了一半了。接着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课文第四句的讲解,教师可以问:“小朋友,平时我们画画是用什么工具的呀?”学生会回答:“颜料和笔”,这时又可以巩固复习“笔”这个生字的字形。接着再问:“可是小动物们有没有用这些作画的工具呢?”同时出示课文第四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来作画的?”然后指导朗读。教师可以充满感情地说:“小动物们可真有本领,它们靠自己的小脚就能作画,多神气呀!读这一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呀?”通过这样的提示和感染,学生一定能够用骄傲的语气充满激情地读好这句话。接着教师语气一转故作神秘地说:“老师有一个想法,我想请小鸡、小鸭、小马和小狗都来画竹叶,你们说行吗?为什么呀?”让学生讨论讨论。学生会说:“小动物的脚印有不同的特点。”那就顺水推舟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指着黑板上的图说:“的脚印像。”学生讲完后,教师作一个小结:“老师明白了,小动物们的脚印不一样,所以它们用小脚画出来的画就不可能一样啦!”至此,本课的难点已经解决。由于教师采取了“难点易讲”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当然也就容易多了,而且会深刻一些。因为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为了能够突出重难点的讲解,采取了“变序”的教学法。先拎出了课文的重点部分直接切入,所以故意遗漏了课文的第二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也是一个点题之句。接下来就讲解这一句。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讲什么是画家;再讲什么是小画家;最后问:“它们是在哪里作画的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雪地里的小画家”。讲到这儿,课文第一部分的教学已经完成。由于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所以在这儿可以安排一个课中操。
在学生蹦蹦跳跳做完课中操后,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教师说:“小动物们把画画好后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呢!它们说着笑着,忽然发现少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是谁呀?”出示句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然后指导问句的朗读。接着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说说青蛙在干什么。学生会回答“青蛙在睡觉”。这时师故意问:“它是不是在偷懒,睡懒觉故意不来呀?”这个问题让部分知识面较广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来介绍有关“冬眠”的知识。既体现了主体性原则,同时对其他不了解这一知识的孩子又是一个促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待学生答出后,教师板书“青蛙冬眠”。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句,指导朗读。“青蛙睡得真香呀!小朋友我们一起轻轻读课文最后一句,可别把青蛙吵醒啦!”在读“它在洞里睡着啦!”可让学生做一个睡觉的动作,激发他们把内心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学生一定会朗读得极富情趣,非常可爱。讲到这里可以进行课堂延伸,让学生了解一下其它冬眠的动物。最后总结课文。
说到这里,不难发现,《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的教学特色不仅仅是以学生主体性原则为教学思想,同时还是以朗读中理解主线进行讲解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而低年级语文教学则以朗读为主。朗读的最高境界即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反作用于课文的理解,当学生能够把本来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通过朗读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则说明已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感情朗读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应当从低年级孩子抓起。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故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就比较差,所以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困难较大。而《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中的指导朗读则显得比较自然有些特色。我采用了一些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一、生活经验的迁移。就是把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迁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文本上来。我在指导课文第一句的朗读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课文的第一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个句子应该前一个短句语音稍低,后一个则高一些,方能表现激动喜悦之情。句子未出示时,我就先问:“小朋友,当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打开门一看,发现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是不是开心得想立刻喊爸爸妈妈来看呀?能喊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在模拟喊话时,正是前一个“下雪啦”音稍低,而后一个则提高了音量。这时,再出示文中句子让学生朗读,不提一字学生自己就已经把生活的经验迁移至此,一定会读得很出色。二、体态语言的暗示。在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可以辅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生动地表情达意,而学生在接受信息时更为明晰、清楚。作为一种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即为暗示作用。这主要是通过眼神和幅度不大的手势来表达的。对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较为适用。我在教这篇课文的第三句(排比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此外,我还采用了“教师情感的传递”这一方法,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让他们边读边表演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复习巩固字词也突破了传统的方式。不是把复习生字词和讲解课文内容割裂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随机地自然地指导他们复习巩固。此外,这一课的板书设计也有特点。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具体的板书如下:
◆[2004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5
西乡县察院街小学 郑小青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个语文园地的第二篇课文。
一、说教材
雪纯洁、晶莹,它是冬天的小精灵,也是大自然送给万物生灵的一份厚礼。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作品"。哎呀!怎么没有青蛙?他正在睡觉呢?
这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描述的画面。这一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的识字、写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鉴于本课是本册教材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本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如下: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因此,"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便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所以我把"朗读课文"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因此我把"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作为本课要解决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安排用两课时完成,写字安排在第二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所采用的教法。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中,我将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施展才能的空间。
1、演示法
演示法直观形象,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这种方法在本课的教学将多次运用。如在开课,教师通过用手在涂满白色粉笔的黑板上拍"画",又让学生自由拍"画",即形象直观,又让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使教学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
又如在解决"了解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这一教学难点时,则用实物进行演示,这样就使难点迎刃而解。
2、读中悟情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3、表演法
孩子是最善于模仿和创造的,教师只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理解小动物在雪地"画画"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特地做了动物头饰,请小朋友戴上头饰模仿小动物欢快地在雪地里跑来跑去的场景。此时,不仅是孩子,连老师也真想和他们尽情地玩耍。这样的场景不正再现了我们课文的内容吗?而且它更富有儿童的创造力。
4、板画贴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亲手画小动物和"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贴图。同时,请学生和老师共同在黑板上贴图,这样就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三、说学法
新的时代对于孩子们的要求更高。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自主识字
新教材最大变化是"多认少写,"有"自主识字"的愿望。教学中,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并适当进行点拨,让他们自己悟出识字的方法。如: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时,教给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请同学帮忙等方法认字。又如,认识完生字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把生字画出来。再如,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认住这个字的,这都是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识字能力。在这样过程中,教师只要及时进行鼓励、肯定,相信我们的孩子对识字会越来越有兴趣。
2、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识字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识字,即是展示孩子们才能的时候,也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
3、大胆质疑
只有能提出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视野也会变得越来越开阔。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如请学生说说自己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又如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动物也要冬眠等等,这样就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教师,习惯是轨道。学生有了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何愁学不好语文。因此,教学中,我还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上课专心听课,别人发言时认真听,文具轻拿轻放,读书时眼到、心到、口到。相信这些良好的习惯养成,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任务是识字,朗读、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的任务是写字。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程序如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用手"拍"画,引起学生兴趣。
2、播放下雪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四、小组合作识字。
五、交流识字方法。
六、指导背诵课文。
我的板书采用贴画加简笔画的形式,这样既形象直观,又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004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认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
4.学会6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根据课后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理解课文。
3.识字、写字。
4.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竹叶、梅花、枫叶),田字格小黑板,写课后第2题填空题的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音、读成句。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认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是冬眠动物。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二)读懂课文内容,学会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板书:13 雪地里的小画家
1.“雪地”是什么样子的?(下大雪以后,地面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把大地都变成银白色的了)
2.什么是画家?(绘画技艺很高的人)
3.课题讲的谁?(小画家)
4.什么地方的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述:我们学学课文,看看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人的,都画了些什么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生字的音。
1.学生自练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住生字的读音,要读成句。(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3.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说出每一句是第几行)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知识?(四种小动物的爪或蹄子的形状不同,青蛙是冬眠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问: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了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们很高兴?(从第1句两个“下雪啦”看出它们很高兴)师述:这句话最后的标点符号叫叹号,在这里是表示高兴的语气。你们自己练习读出高兴的语气。(自读几遍后指名读)
2.读第2句。自由练读,指名读。
(1)这句话讲在什么地方?来了谁?(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2)“雪地”与上句有什么关系?(冬天下了大雪,才会有雪地)
(3)“一群”是多少?(好多个)
(4)这一群小画家和“雪地”有什么关系?(雪地是小画家画画的地方)
3.读第3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
(1)谁在雪地上画画?(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画画)(自己练说)
(2)它们都画了什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板书: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形状,说出它们形状上的特点,说说它们的名称。看书上插图与图片比较,说说小画家们画得像不像。
(3)说说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是它们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
(4)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呢?(小鸡的爪子印出的形状像竹叶)依次问其他几个动物画的为什么是……(小狗爪子下面的肉垫像梅花,小鸭的脚趾间有蹼连着,印出样子像枫叶,小马的蹄印像月牙)
4.读第4句话。(自己练读后指名读)
(1)你们平常画画时要用什么?”
(2)这4位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呢?(不用……不用……几步就成一幅画)
(3)“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小动物走过雪地,爪子或蹄子踩在雪地上,在雪地上留下的爪或蹄印就是它们画的画。把它们各种形状的爪或蹄印比作一幅美丽的画)(自己练说后,指名回答)
5.读第5、6两句话。想一想,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它为什么大白天“在洞里睡着”了呢?(因为青蛙是一种冬眠动物)
师述:因为在寒冷的冬季,食物和水分都很缺乏,青蛙为了减少消耗,就卧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像睡觉一样,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冬眠,等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再恢复正常活动。
(四)指导朗读。
师述: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有趣吗?读出小动物的快乐的情趣。(自己练读后,指名读,找2~3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6个生字:画、叶、牙、用、笔、几,认识新偏旁“⺮”,竹字头。
(二)完成书后作业第2题。
(三)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二)学会6个生字。
1.画,huà,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后指名提问。(画,huà,用部件加笔画方法记,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中间是“田”,下面是竖折、竖两笔,一共8笔)
(2)自己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口头组词语。
画家 图画 绘画 画报 笔画
2.叶,yè,读准字音,读词语:枫叶。
(1)识记字形。自学后提问。(略)
(2)口头组词语。
树叶 叶子 落叶 绿叶
3.牙,yá,拼读音节,读词语:月牙。
(1)识记字形:自学后指名说。(用数笔画方法记,一笔横“一”,二笔竖折,三笔竖钩,四笔斜撇“牙”。一共4笔,月牙的“牙”)
(2)口头组词语。
月牙 牙齿
4.用,yòng,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用,yòng,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半包围结构,外面同字框,里面是横、横、竖。一共5笔。第一笔是竖撇)
(2)口头组词语。
用处 作用 用电 功用 费用
5.笔,bǐ,拼读音节,读词语:画笔。
(1)认识新偏旁“⺮”,竹字头。笔顺是撇,横(),点,两边一样。
(2)识记字形。(笔,bǐ!,上下结构,上面竹字头,下面“毛”字,一共10笔)
(3)口头组词语。
毛笔 钢笔 铅笔 画笔 笔记本
6.几,jǐ,拼读音节,读词语:几步。
自学字形。与“几”字有什么区别?“儿”第二笔是竖弯钩(乚),“几”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三)指导书写。
1.画:引导学生自己找准位置(整体部件),看教师范写字后,独立写字头。
2.叶、牙、用、几4个字方法同上。
提示:“用”第一笔是竖撇。
3.笔。
(1)整体位置:上小下大。
(2)部件位置:①竹字头上的两上在竖中线左右各一个,左边第二笔横尾压竖中线,右边第一笔撇尖压竖中线。②“毛”字第一笔从竹字头右边的撇点之间起笔,撇到横中线上。第二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其他写法同“毛”。
(四)指导背诵。
用填空法:
( )( )啦,( )( )啦!( )( )( )来了一群( )( )( )。小鸡画( )( ),小狗画( )( )。小鸭画( )( ),小马画( )( )。不用( )( )不用( ),几步就( )( )( )( )。( )( )为什么( )( )( )?它在( )( )睡着啦。
(五)巩固练习。
1.填空,再把句子读一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1)小鸡会画( )( )。
(2)小狗会画( )( )。
(3)小鸭会画( )( )。
(4)小马会画( )( )。
(5)它们都是雪地里的( )( )( )。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口( ) ⺮( ) 冂( )
3.背诵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7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雪)你们想在这么美的雪景中做些什么?(堆雪人、打雪仗)同学们都想在美丽的雪景中尽情的玩耍。谁能用雪字组词?(雪人、下雪、雪花)冬天这么美,它美在哪里?(冬天的雪美、冰美、树美)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个小动物,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小鸡、小狗、小马、小鸭)你们想知道它们在雪地里画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十六单元的第二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师: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拿出你们的小手,边听边用手指,老师读到哪里小手指到哪里,眼睛看到哪里。(配乐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拿出铅笔,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师:老师看到有很多同学已经把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出来了,遇到这些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识记它吗?
生:问老师、问同学、看拼音、查字典。
师:同学们的识记方法可真多呀!在你们的桌堂里有生字卡片,请同学们拿出来,现在小组内识字,小组开始活动。
师:卡片上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认识了)如果没有拼音的帮助你们还认识吗?(认识)
现在我们做一个抢答游戏,如果你认识卡片上的生字,请你站起来大声的朗读,看谁认识的最多,读的最快、最准。最先与生字宝宝交上好朋友。
师:老师把这些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谁愿意做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一读。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猜字游戏,一名同学猜,一名同学指,痤位的同学可以用动作提示他,但是千万不要告诉他,不要违反游戏规则。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大屏幕上有很多词,如果你认识它,就请你大声的读出来。(梅花、参加、小狗、小画家)有一首诗描写的是梅花,谁能把它读出来。谁能用小画家说一句话。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字,我们的心里真高兴啊!让我们轻松一下吧!请同学们跟老师共同跳一支舞《冬天里的童话》。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生字放到课文里你还认识它吗?(认识)
师:冬天真美啊!漫天飞舞的雪花飘落下来,不一会儿世界就变成了银白色。老师知道有的同学已经按奈不住喜悦的心情,想用自己的声音去感受冬天的美。请同学们同桌之间读课文,一个人读另一个人认真的听,如果他读的有错误,请你帮助他改正,如果你认为他读的好,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扬他。
师:同桌读真快乐小组读就更快乐了。小组长起立,你们想带领你们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读?(齐读、一人读一句、小组长领读)请小组长注意,在小组活动时,你们要认真听,听你们的组员发音是否准确,不要漏字、加字要有感情的朗读。小组开始活动吧!
师:哪个小组能为同学们表演?谁能说出他们读的怎么样?(声音大、有感情)
师:看课文你喜欢哪一句就有感情的朗读。(老师示范指导)
师:冬天是个神奇的魔术师,它轻轻的飞舞着小棒,就变出了大片大片的雪花,不一会儿,地面上就积满了厚厚的一层雪,踩在脚底下软绵绵的,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象交响乐一样。谁能用你甜美的声音美美的朗读课文。(其它同学评议)
师:冬天这么美,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在雪地上都画了什么吗?(想知道)那就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看谁最先记住了小动物的画。(出示大屏幕)小动物们在雪地上都画了什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谁能把描述小动物们作画的句子完整的读一遍。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谁能为小动物们选择正确的脚印。
师:这么盛大的聚会谁没有参加?(青蛙)谁知道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冬眠)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冬眠?(蛇、狗熊、)
三、小结: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冬眠的知识,请回家查找资料,这节语文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课。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8
获奖情况:承担农村教师进名校指导教师任务,并为全体学习教师授课 市级
一、教材简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该课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儿童诗歌,同时也是一首融入了科谱知识的儿歌。课文以下雪天的雪地为背景,用生动的拟人手法及形像的比喻,生动活泼地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巧妙地利用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描述了它们的脚的形状特征。最后还运用了一个设问句来指出青蛙没来参加“画画”的原因,从而向学生暗示出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
二、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的设计以游戏导入,抓住了一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第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识字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然后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识字,然后小组合作,自己悟出识字方法,并交流识字方法。以此来提高课堂识字效率,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本课的设计还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逐句分析,从读中体会小画家们雪地作画的喜悦,从而达到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向往冬天的情感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课文11个生字及“虫、目”这两个偏旁,会写“几、用、鱼”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尽情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出“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这类琅琅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去背诵。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形状特征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品悟到雪地画画的喜悦,从而引发学生对冬天的自由往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
第二课时:分析、感悟、背诵课文,巩固识字(在语境中了解字义)。
六、教具准备:
幻灯片,小动物及竹叶、月牙、枫叶、梅花的图片,生字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游戏导入:上课伊始,老师端出装有热水的盆子,叫几个学生到黑板前把手放进热水盆浸湿然后在黑板上做手印板画的游戏。
老师:小朋友们画的画可真漂亮,我们的小朋友呀,个个都可以当“小画家”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几位新朋友,它们呀都是小画家喔,这些小画家的本领可高了,它们画的画可漂亮了。它们画画的地方很特别喔,小朋友请看(播放课件“雪地”)这是什么地方?(生回答)没错!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抓住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以玩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小朋友们齐读课文,然后老师范读课文,请小朋友自己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也评小朋友读得特怎么样,共同讨论究竟是老师读得好还是小朋友读得好。最后老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朗读,然后互相评论,互相学习,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
(三)、识字、写字教学
1、自由朗读课文:
(1)看准拼音,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组员所画出来的生字词。
(3)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汇报小组所画出来的生字词,及汇报解决的办法。
(4)老师小结出小朋友解决生字词的办法,并让小朋友们学会运用这些办法解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生字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帮助,自己悟出识字的方法,并交流识字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四)、读中悟情,背诵课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找出全文一共有多少句。
2、逐句学习,感悟课文,老师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二句:
a、边看多媒体课件(下雪,小动物在雪地上玩耍),边齐读第一、二句,提示注意第一句的感叹号,引导学生读出激动、喜悦、快乐的心情。
b、注意第二句中是怎样形容那些小画家的,用了一个什么词?(一群)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感悟课文,并结合课文语境理解“一群”的意思。
(2)、学习第三句(教学重、难点)
a、老师:齐读第三句,找出雪地里来的小画家分别都有谁?
[设计意图]:带问题阅读,明确阅读目标。
b、老师:找到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了吗?它们分别是谁?它们都画了些什么?(生分别回答各问题)
c、老师:咦!老师现在就有一个疑问了,小鸡画竹叶,小鸡画的真的是竹叶吗?有哪位小朋友能为老师解决这个疑问呢?(引导学生回答,那些竹叶其实是小鸡的脚印,以些类推,梅花、枫叶、月牙也分别是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然后用多媒体演示出小动物踩出脚印的全过程。)
d、老师:大家都知道了那些画是小动物的脚印,现在谁上来认一认这些脚印都是谁的,并将它贴到黑板相应的位置上,下面的同学就做一做课后的连线题。把小动物与它们的脚印分别连起来。(老师在黑板贴出四个小动物的图片,学生上台贴脚印。)
e、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漂亮的图片,请小朋友帮老师贴到与它们相似的脚印下面。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脚印与四种自然物重合的过程,然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小结出四种小动物的脚印的形状特征。)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月牙、枫叶、梅花”这四种自然物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存在着一定的思维距离,这个环节的设计借助贴图和多媒体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把这四种自然物与动物脚印联系起来。
(3)、学习第四句:
在上一句学习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小画家画画是用脚在雪地里踩出来的,画得又快又好。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读出小画家们的自豪感,突出“几步就成”这个词。
(4)、学习第五、六句(冬眠是教学重点)
a、老师:小狗说,今天它一个最好的朋友没来,它呀,从不在雪地里画画,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他为什么不来?现在小朋友们自由朗读最后两句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生读后回答)
b、老师:青蛙睡着了,是不是和我们平时睡觉那样第二天就会醒来呢?(引出冬眠,老师向学生解释冬眠与睡觉的不同。)
(五)、知识拓展
a、老师:除了青蛙会冬眠外,还有那些动物会冬眠呢?(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老师一旁点拨)
b、学习了这一课,你还知道有那些动物还会来雪地里画画吗?它们画的画又是怎样的呢?请你当个小诗人也来写一写好吗?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1、放音乐,随着轻快的音乐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
(1)、边看课件,根据情景背诵课文。
(2)、自己尝试背诵课文。
(七)、课堂总结:
1、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作业;按课文的形式来写一写,雪地里还会来那些小画家,它们又会画出些什么作品?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用“几,用,鱼”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课前准备
1.竹叶,梅花,枫叶的标本和图画。
2.生字卡片。
3.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学生粘贴)。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昨天晚上动物王国下了好大好大一场雪,早晨打开门一瞧,大地一片银白,就象盖了一床厚厚的棉被,小树也穿上暖和的白棉袄。这时候,小动物们都躲在暖和的小房子里睡觉呢,可是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听说老师今天要给同学们上课,就吵着要我带它们来,没有办法老师只好把它们带来了,瞧,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马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生字(出示:马),你们认识它吗?
生:认读马
师:对了,路上,它们还悄悄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认识“雪”)
2.初读课文,识记字形。
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朗读,纠正错误。
画生字
检查生字,自主识字。
师:出示“睡”,左边是什么?表示了什么?
生:目字旁,指眼睛。
师:右边是垂,眼皮垂下来就要睡着了,记住了吗?
师:在这些生字中你还会认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
生:青蛙的“蛙”。青蛙是动物,有虫字旁,右边是两个土。
生:“洞”是三点水加同学的同。
生:“梅”是木字旁加每天的每。
3.细读课文,指导朗读(实录)
师:细心的小朋友读课文时,谁发现一个奇怪的符号?(出示:!)
生:感叹号。
师:真聪明,你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来认识它吗?
生:齐读。
师:感叹号是问号和句号的兄弟,是标点符号大家庭里的又一名成员,也标志一句话的结束。聪明的小朋友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生:六句。
师:认识了感叹号,那么感叹号该怎么读听老师读。(师范读第一句,读出雪后喜悦的心情)
生仿读
师:这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一群小画家指的是谁呀?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些什么?课文中是怎样连起来说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句。
生读第三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四种图形,谁能认出它们是谁画的画?(出示实物投影:四种脚印)
四位同学分别给四只动物贴图
师:你们能不能按自己贴的图说一句话?
生: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师:它们为什么能画出那么漂亮的图画呢?
生:因为小动物爪子形状就很好看,所以画出来的画就很漂亮。
师:这么美的雪天,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上作画,怎么没有看见青蛙兄弟呀?它到哪去了?
生:睡觉去啦。
师:那我们去叫醒它吧,让它出来画画?
生:不行,青蛙冬眠了。
生:青蛙怕冷,不能出来。
师:青蛙是益虫,小朋友们请不要打扰它,让它好好睡觉吧,等到明年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
师生互读5,6句,同桌互读。
4.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
6.巩固复习生字
7.总结,课外实践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位雪地里的小画家,其实呀,每一种小动物都是一位小画家,今天放学后,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看看它会画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和青蛙兄弟一样冬眠?下节课上课前把你观察到的讲给其他同学听好吗?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10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例反思四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它从遥远的动物王国里走来跟我们交朋友了!你认识它吗?(课件出示“小画家”)
生:小画家
师:那你会说怎么样的小画家呢?(课件出示( )的小画家)
生1:雪地里的小画家
生2、漂亮的小画家
生: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周老师也认识一些小画家,它们的名字叫“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件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起读一读。
生: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咦,那么这群雪地里的小画家把画画在哪儿呀?请你仔细找一找。(课件出示雪地里的图片)
生:我知道小画家画在雪上。
师:哦,你来说说小画家把画画在哪了?
生:我知道画在雪上面。
生:画在雪里。
生:刚刚我们的很多小朋友都找到了的雪地里的画。可,这些画会是哪些小画家画的呀?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找一找。
生:读课文
师:刚刚老师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读得可认真了,现在请小朋友组成四人小小组,再把课文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愿意来读一读啊!
生:读课文
师:刚刚几个小组的小朋友表现得真棒!我们表扬一下他们。(学生拍手)现在我们一起把《雪地里的小画家》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课文
师:刚刚我们的小朋友都仔细的找了,找到雪地里的小画家了吗?
生:我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哦,你也知道,你来说说它们是谁?
生:他们是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小画家吧!(课件出示小画家的图片和名字)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些小画家的本领可高了,它们画地画可漂亮了,你知道它们画了什么吗?
生:我知道,它们画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生:它们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漂亮的画吧!(课件出示脚印图和句子)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些画好看吗?
生:好看。
师:那你知道这么漂亮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生:我知道,是脚印。
生:老师我也知道,是小画家们的脚。
生:小朋友们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小画家们怎么画出来的呀!
生:想(展示课件)
师:那你还知道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呢?
生:我知道,会来青蛙。
师:青蛙会来吗?哪位小朋友知道?
生:不会
师:哇,那么多的小画家都在画画,怎么就不见我们的青蛙兄弟呢?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课件出示句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青蛙在睡觉。
生:青蛙在冬眠。
生:青蛙在洞里睡觉。
师:在雪地里画画多么有趣啊!它为什么要在洞里睡觉呀!(告诉学生因为青蛙是冬眠动物,到了冬天它就躲在洞里不吃不动,到第二年春天才出来。)
师:在雪地里除了青蛙,你知道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呢?
生:熊
生:猫
生:大象
生:……
师:小朋友你想当小画家吗?现在刘老师请这节课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来当一回小画家。把手放入水中,然后在黑板上按手印。
师:雪地里画画可好啦,这不一群雪娃娃也来了。现在请小朋友们组成四人小小组,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雪娃娃吧!
生:……
师:现在我们就来开开火车,看看哪列火车最棒!
生:……
师:现在周老师要请我们的小朋友看着大屏幕上的雪娃娃,来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表现的真不错,老师要把一件礼物送给大家。(课件播放歌曲)
生:下雪啦,下雪啦……
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本课是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所以学生应该是比较喜欢读的这一课时的重点我安排了两个:1、认识8个生字及2个新的偏旁“虫、目”。2、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其中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又是这一课时中的一个难点。先来说说识字吧。识字是本课时的一个重点,对于这个重点我是这样开展我的教学的,我改变以往先认字,然后学课文的习惯。安排学生在熟悉课文之后再来学习生字。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主动,合作的学习。所以在识字中我让学生通过四人小小组的形式,主动、合作的识字。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往往比较乐意学,也易接受。所以,我把生字做成了雪娃娃,通过认识雪娃娃,来达到认识字的目的。再次,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学娃娃,通过开火车,指名认读,集体读等形式对学生的识字进行检测和巩固。
从整节课下来,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1、学生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比较集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认识雪娃娃。2、学生对雪娃娃非常感兴趣,所以很高兴去认识它们,没有感觉这是在认读生字,非常累,可以说学生学得轻松。3、从最后的课堂检测来看,80%的学生在这节课上对生字的掌握还是比较可以
(ijianli.net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见过雪吗?喜欢下雪吗?王老师小的时候一见到下雪可高兴了,因为又可以玩打雪仗,可以玩堆雪人了。
有几只小动物也很喜欢下雪,他们在玩雪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啊就成了小画家,这节课王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板书课题,一边写一边讲解。“雪”是上下结构,上面一个雨字头,(并了解解有些字在做了偏旁之后,笔画是会发生变化的)。“地”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右边是也字。
生齐读课题,提示“的”读轻声。
二、检查生字
1.学习课文之前啊,我们先要学会本课的生字。
带拼音读词语。读会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谁会读第一行来当当小老师。领读加齐读。
去拼音读词语。恭喜你们第一关顺利过关了,第二关可就没那么好过了!没有拼音了你还会吗?男女生比赛读。
读单个的字。开火车读。
2.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有几个字王老师用红颜色的笔标出来了,笔画比较多。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它呢?师举例。大家看“梅花”的“梅”,它的部首是“木子旁”,它的右边是“每天”的“每”。你们看,左边的“木”和右边的“每”,都是我们认识的字,这两个熟悉的字加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字。这就是“加一加”的方法。
生自由说“洞”,是三点水加同学的同。
“蛙”是虫子旁加两个土。因为青蛙是一种小动物,所以是虫子旁,又因为它在冬天是藏在厚厚的泥土中,所以右边是两个土。
“睡”是木子旁加垂下的垂。目就是眼睛,垂就是落下,眼皮落下来,就是要睡觉了。
3.看来大家的小脑瓜还真是聪明,这么快就会举一反三了。
三、解读课文
1、同学们生字都学会了,王老师就带大家走入雪的世界。(出示动态雪景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是啊,雪花纷纷落下来,大地一片白茫茫的景色。见到这样的美景,你们心情高兴吗?(高兴)。如果此时此刻,我们的教室外就下起了鹅毛大雪,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
(出示课件:下雪了,下雪了!)带着你高兴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这个时候你最想做什么呢?(到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在这么美的雪地里做着这么快乐的事,如果让你读这句话你会怎么读?(3-4生读句子)
2.相机指导“!”感叹号的读法。细心的同学也许发现了,这里有个新的标点符号,它叫感叹号,表示感叹的语气。读的时候要读出我们高兴的心情。听老师读(师范读,读出雪后喜悦的心情)。生读。
3.听了你们高兴的呼喊声,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也按耐不住了,他们欢呼着,跳跃着,争着抢着要出来看雪景。出示句子“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生读。
为什么用“一群”?猜一猜:几个可以成为“一群”?(三个以上)引出成语“三五成群”。我们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猪/马)
4.这些小画家有谁呢?
板书: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注意说话的完整性,如雪地里来了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也可以相机提示,什么样的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如可爱的小鸡,你能学学他的叫声吗?)课件出示,每一种动物的叫声及画什么。
5.那么这几个小画家都画了什么呢?(依次出示:图片和句子)谁来当当小鸡(4-5生读这一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指导有感情朗读。
6.那么这些小画家是用什么来画的呢?(脚丫)所以说这些画实际上就是这些小动物们的(脚印)。
7.我们平时用什么画画?他们用爪子画的画怎么样呢?好看。我们看
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出示: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指名读)小结:原来这是幅美丽的图画,就是小动物们走在雪地上,爪子或蹄子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呀!你们夸夸他们吧!
8、这么美的雪天,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上作画,怎么没有看见青蛙兄弟呀?它到哪去了?(出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了。)谁来问问老师这句话?(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有一个标点符号,像个大耳朵似的叫问号,当你问问题的时候就要用上这个,同时也要注意自己问的语气)
那我们去叫醒它吧,让它出来画画?(行,青蛙冬眠了)你怎么知道冬眠的?(从书上看到的)你读得书真多,真是个小博士。
青蛙为什么要冬眠呢?第一,蛙的皮肤是裸露在外面的,它不像小鸡小马那样有厚厚的皮毛,所以青蛙很怕冷。第二,青蛙是吃小虫子为生的,冬天一到,小虫子都死了,青蛙没有吃的,所以就躲起来睡大觉了。像青蛙这样的冬眠动物还有很多,比如蛇,熊,蜥蜴
四、尝试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几":第一笔是竖撇,写在竖中线的左边,第二笔是横折弯钩,起笔与撇的起笔相连。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第二笔容易写成横折折钩。
2.“用”:最后一笔要压在竖中线上。
3.“鱼”:中间的“田”不能写得太大,要上宽下窄。“田”字的第二笔横折的横压在横中线上,第四笔压在竖中线上。最后为长横。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12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和兴趣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获得发展。基于上述认识,我在语文教改实践中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下面以我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课前我收集有关冬天的各种图片录制成一组冬景图。在导入新课时,我凭借多媒体辅助手段,把这一组冬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把生活带进了课堂,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美丽的冬天的世界里。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学生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能尽情抒发内心的感触,能够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课中操和游戏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游戏是学习知识的有效载体。在阅读教学中用比赛形式促进学生朗读。这些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注重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因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习导语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阅读过程的展开则是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这样的设计让知识点有机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之中。
四、注重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于是,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在雪地里画画?”“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这些都是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13
一、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会认9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竹叶、梅花、枫叶的图画或实物;观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爪(蹄),看看他们的脚印是什么样的。
准备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准备竹叶、梅花、枫叶的图片或实物。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生字“马、用、笔、加”和要求会认的字“枫、参、睡”的音。
随生字“笔”的学习,认识偏旁(竹字头)。
指导写字。利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以下笔画的写法:“用”字中间的两横与左右两边的撇和竖相离不相接;“笔”字中(竹字头)的第二笔是(横)。
(三)朗读、背诵指导
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朗读时,要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味道来。可让学生边读边看图,或看多媒体课件,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再读正确、读流利。“下雪啦,下雪啦!”是儿童看到下雪时高兴心情的自然流露,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然后通过范读或录音,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中间两句描写的是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留下一串串“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这些“小画家”“画”了一幅十分美的雪地“画”,所以要读得轻快些。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模仿着读出轻快活泼的语气。最后两句要读出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语气。
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可借助图背诵课文。背诵要在课内进行。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的目的是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有两排图,每幅图都有对应的词语。下面一排,分别是动物的脚印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词,可让学生先看图,再读图下面的词语,然后找准相对应的动物和脚印,用线连起来。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再次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分小组检查生字读音,全班订正。
4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5指六名学生分别读句子,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6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不要求学生说得很全面)
初读课文的环节应注意让学生充分地读,其目的是:(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正确;(3)大致知道课文讲了什么;(4)在反复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语言文字材料。
(二)再读课文
1读第一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下雪时地上白了、树上白了、房子上也白了的情景。(有的南方孩子可能没见过雪,教师可提供课件或插图)再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好第一句。
2谁到雪地上来了呢?齐读第二句。
看表现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的课文插图或课件,知道雪地上来了很多“小画家”。
怎么读才能读出小画家有很多呢?学生自由练读,同座互读,指名读。
3这么多的画家,他们画了什么画呢?学生读第三句,思考,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并在每一种动物的下面贴上相应的图片。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竹叶”图“梅花”图“枫叶”图“月牙”图
小动物们画了什么?教师引读: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4我们平时用什么画画?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画画?指名读第四句。
出示展现“小画家”们“画画”(在雪地留下脚印)的课文插图或活动课件,让学生了解小动物们是怎么“画画”的。(原来这些图画就是小动物们留在雪地上的脚印)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5在雪地里画画多好玩呀,可是,有一个小伙伴没来,它是谁呀?
教师读第五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学生读第六句:它在洞里睡着啦。
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觉呢?学生充分讨论并交流。
指导分小组、分男女生读出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语气。
(三)朗读、背诵
1配乐朗读全文。
2指导背诵。
3完成课后第三题。
(四)字形教学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自由选择识字,指导认识(竹字头)。
3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第二题。
(王琳)
五、参考资料
冬眠某些动物,如蛙、龟、蛇等,在冬季寒冷、食物和水分缺乏的时候,卧在洞里不吃不动,等到第二年春天再恢复正常的活动,这就是冬眠。蛙类是冷血动物,它本身的温度能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外界温度很低时,它的新陈代谢作用十分缓慢,处于休眠昏死状态,所以虽然不吃不喝,也能够维持生命。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14
【课前准备】
1、竹叶、梅花、枫叶的标本和图画。
2、生字卡片。
3、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学生粘贴)。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昨天晚上动物王国下了好大好大一场雪,早晨打开门一瞧,大地一片银白,就像盖了一床厚厚的棉被,小树也穿上暖和的白棉袄。这时候,小动物们都躲在暖和的小房子里睡觉呢,可是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听说老师今天要给同学们上课,就吵着要我带它们来,没有办法老师只好把它们带来了,瞧,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马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生字(出示:马),你们认识它吗?
生认读“马”字。
师:对了,路上它们还悄悄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认识“雪”)
2、初读课文,识记字形。
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朗读,纠正错误。
画生字。
检查生字,自主识字。
师:出示“睡”,左边是什么?表示了什么?
生:“目字”旁,指眼睛。
师:右边是“垂”,眼皮垂下来就要睡着了,记住了吗?
师:在这些生字中你还会认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
生:青蛙的“蛙”。青蛙是动物,有虫字旁,右边是两个土。
生:“洞”是三点水加同学的同。
生:“梅”是木字旁加每天的每。
3、细读课文,指导朗读(实录)。
师:细心的小朋友读课文时,谁发现一个奇怪的符号?(出示:!)
生:感叹号。
师:真聪明,你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来认识它吗?
生:齐读。
师:感叹号是问号和句号的兄弟,是标点符号大家庭里的又一名成员,也标志一句话的结束。聪明的小朋友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生:六句。
师:认识了感叹号,那么感叹号该怎么读?听老师读(师范读第一句,读出雪后喜悦的心情)。
生仿读。
师:这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一群小画家指的是谁呀?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些什么?课文中是怎样连起来说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句。
生读第三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四种图形,谁能认出它们是谁画的画?(出示实物投影:四种脚印)
四位同学分别给四只动物贴图。
师:你们能不能按自己贴的图说一句话?
生: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师:它们为什么能画出那么漂亮的图画呢?
生:因为小动物爪子形状就很好看,所以画出来的画就很漂亮。
师:这么美的雪天,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上作画,怎么没有看见青蛙兄弟呀?它到哪去了?
生:睡觉去啦。
师:那我们去叫醒它吧,让它出来画画?
生:不行,青蛙冬眠了。
生:青蛙怕冷,不能出来。
师:青蛙是益虫,请小朋友们不要打扰它,让它好好睡觉吧,等到明年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
师生互读5、6句,同桌互读。
4、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
6、巩固复习生字。
7、总结,课外实践。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位雪地里的小画家,其实呀,每一种小动物都是一位小画家,今天放学后,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看看它会画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和青蛙兄一样冬眠?下节课上课前把你观察到的讲给其他同学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