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务文库!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

学习委员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篇1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我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下面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来谈。

首先,来谈(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谈完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再分析一下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

能力目标:1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2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

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2.知道中国_______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我关于对教材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能完成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谈谈。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

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_______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

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谈完了教法的运用,我再来谈一谈与之相应的学法的引导: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其运用过程中要凭借一定的媒介和材料。那么,我来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具。

三、教具

多媒体

在呈现图片和播放视频的时候需要用到多媒体,便于学生理解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抛砖引玉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积极探究掌握新知,30分钟、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分钟、布置作业拓展转化,2分钟。

那么,我们先来看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现的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图标,看完后让学生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导课设计的依据:学生可能会说想到了奥运会,想到了奥运健儿,奥运精神,进尔过渡到民族精神。从学生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奥运会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学习本课感兴趣。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帮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认识。

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活动。

首先是活动一:点击中国——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有五个福娃,每个福娃背后都有两张图片,请你根据图片判断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并以简单的词汇概括这些人和事所体现的精神。我们先来点击贝贝,是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点击京京,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然后依次点击欢欢,迎迎和妮妮。分别展现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和昭君出塞的故事、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和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依次看到了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他们对祖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才会有这些流芳千古的事迹。

依据: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同学对民族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扫描中国——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活动的任务:填写三个不同时期所形成的民族精神。

活动的要求:

(1)按座位分成三组,两分钟准备时间。

(2)各组以接力的形式回答,可以自由选择时期作答。不仅要说该时期的民族精神,并且要说出其突出人物和主要事迹。各组间接力间隔时间不得超过5秒,内容不得重复,每位同学只有一次回答机会。

(3)找一名同学作为记录人,记录接力赛结果。

活动设计的依据:采用竞赛的形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同学们的回答互为补充,使每位同学都能更多地领略我们中华民族英雄的风采。学生在阐述的过程中,会从人物的外在表现逐渐认识到人物的内在价值,从而感悟到人的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自然而然地与自身进行对比,自悟自评,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学生可以自己得出结论: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并且,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会增强对这些杰出人物的崇敬热爱之情,立志也做一位民族英雄,可是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九年级学生,应该如何做呢?

面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感受中国——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让学生观看三幅不同主题的图片。第一幅展现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五讲四美的美德。这些美德是民族精神在生活中的细节化、具体化;

第二幅展现的学生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国际体育盛会中所折射的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

第三幅展现的是中华儿女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彰显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设计的依据:让学生感觉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就能体现和传播民族精神。

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对民族精神这一优秀品质有更深刻的情绪体验,我特别设计了

第三个环节:情感共鸣,升华新知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flash短片。第一遍,让学生观看,其庄重的展现了我国的主要开国元勋们的形象。第二遍,师生共唱,其展现的是在解放时期,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画面。

活动设计的依据:通过触动心灵的歌曲,振奋人心的画面,达到情景交融,使师生产生共鸣,使同学们从内心再次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但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设计了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拓展转化

这是一封以“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中学生”为题目的倡议书。让学生思考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归纳总结出三条,填到空白处。经过筛选后,下节课我们来进行一个宣誓,并且把它挂在我们的教室。

依据:这样做,可以时刻督促学生: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注入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接下来,是我说课的最后一个内容:

五、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二、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三、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我采用要点式板书,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培养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专家、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篇2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需要关爱。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自主反思责任,自觉承担责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快乐,树立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人生追求。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自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自觉性。因为学生虽然对“责任”有所耳闻,但对责任心、责任感还没有明确认识。部分学生故意逃避责任。表现之一是自我中心意识过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凡事以我为中心,遇事讲索取,讲实际,服务奉献意识不足。只顾个人利益,不他人利益。二是公德纪律意识淡化,角色责任意识弱化。一些学生厌学,逃课,作弊,说谎,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破坏公物,迷恋网吧等,屡教不改。三是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有些学生对集体活动、公益活动不感兴趣,有利的就上,无利的就让。认为理想是远的,信念是空的,金钱是实的。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抱怨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认为父母不关心,机会不均等,社会不公平。因此,对学生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二.教学方法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能力方面采用了以下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与老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具体做法是:通过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师生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对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得出,用自己的话概括小结,避免老师说教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情感。

三.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深圳歌手丛飞救助失学的事迹家喻户晓,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此材料新颖典型。我用大屏幕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丛飞为什么会感动中国?通过此材料和问题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对承担社会的责任形成初步认识。

2.新课教学

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材讲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维护祖国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和自觉参加公益活动。如何把这些要求讲清楚,使学生知行统一,我的总体做法是:

讲(事例案例)――谈(体会打算)――读(要求)

形成初步  深化理解     强化理解

印象    提高觉悟     促使践行

上课前几天,我布置了要求学生自学课文,收集与课本有关的材料和事例并熟记,准备课上交流。事例讲述后,还要学生认识和体会他们是怎样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这些承担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必须通过反复读记,才能加深印象,形成自己的觉悟。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读书体会。

依据老师要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来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中的道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下面具体讲述我的教学过程。

(1)爱国责任――维护祖国尊严。

首先,学生阅读,分组讨论23页的材料及问题,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互评。

接着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维护国家尊严的事例。其中,一位同学讲到了赵薇在长沙街头穿日本军旗装,被群众泼大粪的故事。一听到这个故事,同学们的情绪就调动起来了,议论纷纷。这位群众确实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能自觉地由破坏国家尊严的行为作斗争。但行使方式欠妥。经验告诉我,要抓住时机,利用好课堂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进行法制教育。

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我扮演长沙晚报的记者,一位女生扮演赵薇,一位男生扮演泼粪的群众,其他同学扮演旁观者。我对他们分别采访。

我问赵薇:你做为公众人物,穿日本军旗装合适吗?为什么?

问泼粪群众:你为什么要将粪水泼在赵薇身上?

问旁观者:你怎么评价赵和那位群众的行为?

通过此活动,学生们认识了维护国家尊严重要,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也重要。在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我观察,学生对此活动设计得很满意,达到了设计目的。后来,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师生互动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这些材料和事例,归纳应怎样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最后,男生齐读23页的第一段,即“怎样维护祖国尊严”。

(2)分忧责任――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

首先,学生讲述自己搜集到的这方面的事例,边讲边谈体会。讲的很生动是三峡移民、98年抗洪救灾、周恩来等为国分忧的故事。

接着,我又展示了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和学生共同感受焦裕禄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的高尚品质。

仅仅知道别人为国分忧、勇挑重担是不够的,重要是形成自己的思想觉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针对我们还小,不能也不必要为国分忧的错误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辩论:我们青少年能不能为国分忧。虽然辩论的水平不高,但目的达到了。通过辩论,学生们澄清了认识,知道在学习、道德品质、理想前途、日常行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严格要求也是在为国分忧。

活动结束后,女生齐读23页的第二段,让“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的责任意识内化于心,落实于行。

(3)奉献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这次,我没有要学生讲故事,直接向大家介绍徐本禹的事迹。徐本禹、丛飞等人的所作所为毁誉参半,认为他们这样做划不来,不值得。为了使两种不同的观点碰撞、交锋,让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扬光大。我设计了第二个辩论。但由于前面的“赵薇的事件”在全班掀起了波澜,占用时间。我启用了第二套方案――谈话引导法进行本内容的学习。谈话引导法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能快速推进教学内容的完成,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设计是这样的:请看大屏幕。

意图:针对青少年中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错位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升看问题的角度,从社会体会价值和社会贡献角度进一步理解奉献精神和奉献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支援西部贫困地区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自己参加公益活动,不但能培养自己的能力,磨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自己在成长,逐步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最后,老师总结点评,一二组的学生齐读P24页的第一段。

3.总结深化

老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后,三四组的学生齐读板书,使学生对本课内容、结构形成整体印象。然后要求谈谈学习本课后有哪些收获和启示。可以用课本上的观点,可以是收集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自己的认识等,强化三维目标。

四.课堂板书

为了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更好地理解记忆,我把课本内容进行了灵活处理,把承担社会责任的三个具体要求作为平行内容对待。课本上编排成了两个层次。左边是我的板书,内容简练,结构简单。

五.课后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又不拘泥于教材。新课改要求老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在教学中使用了教材提供的部分材料,大部分是我和学生课外搜集的,都是学生关心的和比较感兴趣的材料。丰富了教材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习惯。

2.强化知识,夯实基础,落实三维目标。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每个要求,通过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归纳,然后用各种形式要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确的责任观。

3.在互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碰撞得不够,坐在座位上随便说的现象比较普遍。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草草得出结论。体现了我的教学经验、技能还很欠缺,以后要注意学习和改进。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篇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我知我家》 。我打算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它们分别是:说教学资源、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

第一: 说教学资源 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 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 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 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 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 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 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习,不 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 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第二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 型;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二.能力目标 增强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 庭亲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父母的热爱。

第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确立的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 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说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活跃课堂气氛;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 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 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 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 学习转变主动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 节奏。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应试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第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5-6 分钟) 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约 5-6 分钟的新课导入。 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 ,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 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而通过歌曲和图 片的展示, 我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 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 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相 互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 己的家人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

(2)讲授新课 活动一:我说我家 (30-35 分钟) 我会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然后我会让学生从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特 色等各个方面去介绍自己的家,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 庭、主干家庭 、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家 庭结构,然后我会总结一下,告诉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都不能淡化 家人之间的关系,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永远是手足情深。虽然我们 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一样的是:我们都 有家人,都有亲情。 活动二:我爱我家 我会给学生播放配乐诗《孩子,快抓紧哈哈哈手》 (汶川地震相关作品) ,告 诉他们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让许多父母痛失孩子,刚才我 们听到的这首诗歌及音乐作品,就是网友为纪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 所作的。然后我会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父母们怎样 的心情?第二个问题:在孩子与哈哈哈对话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约定, 是什么?(来生还要一起走)这个心愿真的能实现吗?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领悟到,也许他们曾经和父母有过争吵,有过 意见分歧。也许他们曾抱怨过父母的诸多不是,但所有的这些不快、不解、不满 在最纯真的亲情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给的,这种关系不可 改变,无法选择。与痛失亲人的同胞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和幸运,亲人就在我 们身边!只要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何须等 到来世?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换句话说,每一个 家庭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称道地方。让我们用欣赏 的眼光再次认识自己的家庭。 活动三:我家“趣事”大爆料 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认为自己父亲或母亲最值得他自豪的事. (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这个很人性化的 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和家庭,我们就应该学会 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发现 其实他们真的很优秀。

(3)知识小结,巩固升华 (2-3 分钟) 我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一个是通过看板书回忆所学 内容,同时还准备了两道小练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操练,最后总结一下,儿不嫌母 丑,爱家要知家,爱父母要知父母,我们要发扬良好家风,为家庭的健康成长和 社会的和谐稳定做贡献。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6)课后作业 课外实践:写给爸爸哈哈哈一封信。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生活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学生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小到个人,大到社会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对于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生理的残疾带来了巨大的生理不便和心灵创伤,自强不息又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涵义。

一、说教材特点

《自强不息》是全日制聋校七年级实验教材思想政治第一册第二十课的内容,主要讲了肢残人洪仿毅在身体高度残疾,累受生活磨难的情况下,顽强不屈,自立自强,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的事迹。

本课的主要编写意图是对学生进行自强不息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残疾人虽然遭遇生命的挫折,但只要不甘沉沦,勇于拼搏,一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信念,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搏取生命的精彩。

由于聋校一直使用较为陈旧的人教版原编聋校实验教材,不仅教材编写理念落后,编写的结构生硬,而且内容贫乏,缺乏立体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大胆地挖掘、取舍,进行师本开发,以期在老教材的旧瓶中装入新思想、新理念的酒。

教师的师本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舍弃。即去掉教材中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2、添加。即添加新的时代环境下有益教学的内容;3、改造。即对原来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和变化。

二、说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聋生在年龄上达到了初中学生的阶段,已经具有了较好的认知能力,但认知的表面性、片面性也比较突出,情感、思维发展已较为丰富,但受认知局限影响,情感缺乏深度,抽象思维的发展也较为缓慢。而且,由于学生的残疾状况各不相同,残疾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较之健全学生要更大、更复杂。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聋校思品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前面的教材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自强不息”字面和丰富的内在涵义。

2、懂得残疾人只要自强不息,一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

(二)情感目标:

1、欣赏、敬佩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

2、立志学习残疾人典型事迹,做自强不息的人。

(三)行为目标:

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身残志坚,奋发向上。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信念,引导学生立志学习残疾人典型事迹,做自强不息的人。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生活中自强不息的丰富涵义并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

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篇5

一、说教学理念

我们先看几组信息: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有一条心理咨询热线,他们曾进行过一次统计,在9个月打进热线的2700人中,146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其中80%是中小学生。

为什么一朵朵青春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在风中接连飘落?我想,一方面是有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超出其承受范围;更主要的是未成年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生命”的问题开始有了朦胧的思考但往往因不能正确认识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他们往往对“自尊”看得很重,相反对生命的本质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

这给我们教育者以启示:我们的教育还有着浓重的应试教育痕迹,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对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因此,本课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说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珍爱生命》是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科学习的开篇,奠基学习的基础。而第1课时《珍爱自己》在本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于帮助学生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生命的珍贵与神奇,知道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探究,引导交流,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维目标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又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珍爱自己的生命。

因为这是正确的生命观的核心思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应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讲,尤宜致力于导。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因此,在本课中,我侧重于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探究。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体验感知法

观察法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情景、现象、材料的分析,能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并落实到生活实践。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

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学习。这样有利加强学生的主动感知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教法和学法的理论依据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布鲁纳、奥苏伯尔提出的发现式教育理论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