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导语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最温柔、最美丽、最多情的季节。古诗中有很多写春的名句,同学们回忆回忆,说出来,让我们感受一下春天的浪漫气息。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这首诗写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生:柳枝,柳叶,春风。
师:对,还有哪些诗?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写了春天的——
生:(异口同声)雨。
师:谁再来背一首写春天的诗?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写到了春天的——
生:(七嘴八舌)草、莺、杨柳、儿童、东风、纸鸢。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上面这些名句写春水、春风、春草、春花,纯粹写春的却很少,为什么?
生1:因为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写景物可以表现春的生机勃勃。
生2:因为春天很抽象,不好写。所以借助春天的特定景物来描写。
师:说得很好。文艺理论上有这样一句精妙的话:
(投影—)“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水之精神写不出,以礁石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师:今天我们要阅读一篇同样描写春天的文章,题目是——《春之怀古》这位中国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会如何展现春天的美丽呢?而标题中“怀古”的意思是什么?大家都预习过了,谁来回答一下?
生:追念古代的事情
师:那“春之怀古”的意思就是什么?
生:追念古代的春天。
师:正确。那么她又为何要追念古代的春天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如诗如画的春天吧!
二、 导读——初读文本,整体 感知。
(投影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作圈点勾画,看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美丽的。
师:希望你能读懂文字背后的真正主角,也就是主体的景物,有时其它景物只是与之相关的次要景物。
(生读文,勾画。)
师:谁先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其它同学注意作好补充或修正。
生1:作家抓住了“绿”这个意象来描绘春天,在第一小节中写到:“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
生2:作家抓住了“雪”这一意象来描绘春天,在第一小节中写到:“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融融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这里“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其实是指由于春天变得温暧,雪开始融化。
师:找得很准确,这一节写到了很多的物象,但这其中有主体物象和相关物象的区别。刚刚那位同学说的“绿”便只是为写“雪”而提到的“绿意内敛的山头”,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去比较和辨析,读懂文字背后的真正主角。
生3:作者还写到了雷、杜鹃花、风、柳絮等。
生4:还有雨。
师:我没发现“雨”这个词嘛!
生4:“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云哭不就是下雨吗!
师:厉害,真看出来了。(生笑)
生:还写到了桃花和柳树,第三小节写到“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就是写春天桃花盛开,柳树发芽了。
师:对。
生:还写到了鸟儿,“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鸟丈量天空。
师:嗯,还写到了动物。
生1:还写到了蝴蝶、蜜蜂、风、老风铃、蕊。
生2:还写到了枯梗、燕巢。
师:大家注意,它们是春天的景物吗?
生:不是。
师:要言之有据啊,能不能从文中找到表明这些不是春天景物的词语?
生寻找,思考。
生:从“然后,忽然有一天”可以看出,前面都是在写冬天的景物。
师:对了,你很善于发现。
生:作家还写到了小羊、孩子、腿、手。在第四小节就说道:“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在溪畔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
师:丰富的意象是作者把春天写活的一大特点。春天是万物苏醒的时候,自然界的很多物体都可以用来表现一个活泼可爱的春天。作者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山水、花木、鸟兽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三、 导析——含英咀华,学会欣赏
我们也得以初步领略了文本感性的美,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篇文章深层的理性之美,局部体味作者是如何写春景的?一般来说,写景抒情的散文,分析时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写了什么也就是选择了哪些意象来写,第二个是怎么写的也就是从哪些角度,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哪些生动传神的词语来写的,第三个是勾勒了出了怎样的画面或意境。(板书)
师:好,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同学们找一找,写了哪些早春景物?
写了春雪、春泥。
师:说得不错,是这些景物,从哪些角度写的?
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
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 (七嘴八舌)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师:能不能具体分析一番?从哪些词语看出用了拟人的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