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务文库!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名师教学实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司马迁,字子长,司马谈之子,左冯诩夏阳人,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他家学渊博,三十八岁时,正式做太史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名师教学实录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名师教学实录1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生: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今天让我们到一篇课文中一起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

生: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师:噢,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

生: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师:噢,你有一双明锐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生:“或”是“有的”的意思。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司马迁的名言。 生:齐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师:司马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我请一个同学再来读读第三段课文。

生:读第三小节。

师:一起读这个词语——飞来横祸,注意“横”是个多音字,读第四声。“飞来横祸”什么意思?

生:突如其来的大祸。

师:司马迁的“飞来横祸”是什么灾难?书上怎么写的? 生:司马迁因为替—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师:是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师查阅了有关史料,请看这样一段话:(大屏幕出示)

公元前99年,匈奴侵略汉朝。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率领五千精兵进军匈奴。寡不敌众,兵尽粮绝,李陵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怒,想重罚李陵家人。群臣争相附和,大说李陵的罪过。只有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说李陵为人正直,其叛逃事出有因,希望皇上能宽容。汉武帝勃然大怒,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后来,司马迁被处以极其残酷的刑罚——宫刑(古代一种酷刑,阉割生殖器,也称腐刑)。

师:司马迁受了宫刑,当时有人这样评论:“宫刑这种刑罚不但是对肉体的无情摧残,更是人格上的奇耻大辱。作为一身正气的司马迁应该以死抗争,一死了之。而他居然活了下来,这不是苟且偷生吗?”你认为司马迁是苟且偷生吗?

生:不是。司马迁就这样死了可能得到个好名声,但这名声能和《史记》相提并论吗?

生:不是。如果司马迁就这样死了,我们今天还能读到《史记》吗? 生:司马迁活下来,完全是为了《史记》,他是为了造福后人,为子孙后代留下一部史书。

师:“是的。司马迁是为《史记》而活着,书上有一段他的心声,谁能来读一读?

生: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师:注意,这段话中有一个问号,两个感叹号。谁能把这三个标点读出来?

生:自由读这段话。

师:指名读这段话,齐读这段话。

师:死,对司马迁来说太简单了,一死了之,一了百了,可是《史记》怎么办呢?再读。

生:学生再次齐读这段话。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一、二自然段,找到有关内容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

(学生回答:受黄河文化的影响,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受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师:(出示父亲临终前的话)这就是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同学们,用心去读读父亲的话吧,想象父子分别的情形,掂量一下父亲临终嘱托的分量。(自由读)

(学生自由轻声读)

师: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父亲拉着儿子的手,泪流满面的说着话。 生:我听到父亲对儿子说,我死之后……

生:我觉得,这是父亲最大的心愿,所以他要儿子千万不要忘记。 师:同学们,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读) 生:读。

师: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啊。这是父亲一辈子的愿望,现在成了他最后的愿望。

师:千万不要忘记啊。孩子们,不要以为父亲只是为了自己。他想告诉我们,记住了历史,就是记住了

我们的祖宗,记住了我们民族的根。人不能没有根啦! 师:让我们一起读这段话,牢记这份临终的嘱托吧。

生:齐读。

师:望着父亲那渐渐合上的双眼,司马迁一定有许多话要对父亲说,他想说什么呢?用这样的形式表达出来。

出示:爸爸,我亲爱的爸爸!我。) 生:我一定会完成你的遗愿的。

生:我知道您早就想编一本史书,记载这2600年的历史。 生:我受您的影响,我也开始广交朋友,博览史书了。 生:我一定会完成这部史书的. 当司马迁遭受到一场飞来横祸的时候,当入狱受了酷刑的时候,当他的肉体受到摧残的时候,当他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的时候,一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的时候,便打消了去死的念头。他想:(学生齐读名言)

师:司马迁是这样想的,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师:请男女同学分读司马迁的想法与做法。

是呀!为了少年的梦想,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一次又一次勉励自己,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因此他选择了编写《史记》,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劳累,选择了孤苦,请同学们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来想象一下司马迁写《史记》的情景,用这种句式练习说话

出示:

那是一个风沙满天的清晨,;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

师: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为了《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活了下来。司马迁不停地写作,写了整整13年,才完成了《史记》。司马迁写完《史记》,心血耗尽,与世长辞,你觉得司马迁的死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

生:重于泰山,因为他完成了一部前无古人的巨著——《史记》。

生:重于泰山,因为他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司马迁死而无憾。 师:司马迁完成的是一部怎样的《史记》呢?谁来读读最后一段。

生:读最后一段。

师:《史记》是一部辉煌巨著,52万字。(老师展示两卷本的《史记》)。52万字的《史记》是沉甸甸的,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生:因为司马迁接受宫刑,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完全是为《史记》而活着。

生:司马迁把《史记》看成了自己的生命,《史记》里凝聚着司马迁的生命。

师:后人对司马迁的死记载了,实际上,写完《史记》,生命对于司马迁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他活着就是为了写《史记》。再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鲁迅先生这样评价司马迁的《史记》,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鲁迅

知道《离骚》是谁的作品吗?

生:屈原写的。

师:《离骚》是屈原的作品,是非常了不起的作品。鲁迅将《史记》与《离骚》相提并论,是对司马迁极高的评价。史家的绝顶之作,不压韵的《离骚》。《史记》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思想价值。让我们再一起读读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生:齐读鲁迅的评价。

师:同学们,学完司马迁写《史记》这篇课文,我相信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用一两句凝练的话写出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并属上你的大名。(音乐响起,学生写感受,大约4分钟。)

师:让我们听一听同学们的感受。

司马迁遭受飞来横祸,写出了辉煌巨著,这跟题目中的哪一个词有很大的关系?

发愤,什么是发愤?

(发愤就是态度坚决的完成某一件事,发愤就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发愤就是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师:是呀,正是因为司马迁发愤,他才写成了一部前无古人的著作。 环境越是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英雄人物把困难挫折当作是一笔财富。他们用行动来诠释着发愤是什么? 可以说发愤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写成的《离骚》;发愤是左丘明眼睛瞎后写成的《国语》;发愤是谈迁在《国榷》原稿被盗后重新写成的新《国榷》。

出示:发愤是海伦 发愤是阿炳 发愤是

这无数个发愤谛造了无数个英雄,无数个英雄的人生经历凝成了无数句震耳发愤的话语,给我们以启迪,催我们奋进。

《史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今天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让我们来读读这些成语:(大屏幕出示)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卧薪尝胆

唇亡齿寒 毛遂自荐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背水一战 狡兔三窟论功行赏霸王别姬一言九鼎

师: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司马迁的《史记》是古文,同学们现在还看不懂。我这里有一套学生版的《史记》,很适合同学们阅读。(推荐学生版《史记》)

师:司马迁以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史记》的诞生,他的著作竖立起了一块历史的丰碑,司马迁因《史记》而流芳百世!

总结全文: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伟人,他叫——生接:司马迁。师:了解了一部辉煌巨著,叫做——生接:《史记》。老师相信在学习的过程中,司马迁的形象一定已在你心中悄然立起,而且越来越丰满、厚重。

《史记》这部书也变得不再那么遥远、陌生。

课的最后老师想用这样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苦难给一般人带来的是叹息、伤心、沉沦,但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苦难是一笔财富,让我们坚强地面对苦难,笑对人生,执著追求,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名师教学实录2

一、教学目标:

1、紧扣课题,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真正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形象进行渐进、深刻的解读。

2、感情朗读,情感共鸣,进行文化浸润。

3、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阅读训练,不断提升语文素养与技能。

二、教学过程: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人物。(板书:司马迁)

2、司马迁著写了《史记》,谁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谈谈《史记》是一部怎样的书?(板书:《史记》)

3、司马迁为什么偏偏要写这样一部书呢?(板书:写)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

一、二自然段,说说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

5、学生读后交流。

6、环境的熏陶、家庭的影响将司马迁与史学紧紧相连。父亲的临终遗言托对司马迁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

7、出示句子: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8、教师范读,这是父亲的临终嘱托。这是一份怎样的嘱托?

9、齐读。

10、身为儿子的司马迁岂能不明白老父的心?此时此刻,望着泪流满面的父亲,聆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在想些什么呢?

11、学生交流。

12、引读、出示: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13、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

14、学生交流。

15、司马迁忘我研读,认真整理,专心致志写作《史记》,如此发奋。(板书:发奋)

16、学生质疑。(板书:发愤,并打上问号)

17、“愤”教师加点。让你联想到哪些词语?

18、学生举例。

19、那么到底是什么事使得司马迁满怀愤慨,发愤写成《史记》呢?

20、学生交流:李陵事件。你了解宫刑吗?

21、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22、你读懂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23、奇耻大辱、悲愤欲绝,也许此时,死,对于司马迁是最简单、最好的解脱。但是,他这样做了吗?

24、继续出示: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25、“发”教师加点,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马迁的轻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下定决心,发愤写成《史记》呢?请同学们静心默读下面的文章,用心体会。

26、音乐起,学生品读。

27、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马迁的轻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发愤写成《史记》呢?学生交流。

28、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29、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0、为此,司马迁呐喊到: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你听到了司马迁怎样的声音?

31、齐读,配乐。

32、教师过渡: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音乐起,出示插图)

大雪纷飞的寒冬,司马迁伏在冰冷的竹简之上……

夜深人静,昏黄的油灯下,司马迁又提起了手中的笔……

狱卒尖刻的笑声中,司马迁眉头紧锁……

中秋之夜,满头白发、重病缠身的司马迁仍然写着……

33、让我们走进司马迁的悲壮人生,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听到了他怎样的心声?

34、学生描述。

35、出示:是的: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36、此时,这一行行工整的隶书,仅仅是用墨在写就吗?(血泪写成、生命写成)

37、整整13年,痛苦、耻辱,没有让司马光屈服,血泪和生命凝成了辉煌巨著,因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38、此时此刻,你理解了“发愤”的内涵与深意吗?(板书:忍辱负重、百折不挠……擦去“发奋”)此时,你认为司马迁的生命历程还是“残生”吗?

39、朗读第三自然段。再次读课题。

40、教师引读:就这样……

41、司马迁写作《史记》,仅仅用了13年吗?

42、《史记》,生命铸就。这真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

43、出示:忍辱负重用生命写成巨著,百折不挠以血泪著就史书,横批:中华伟男儿

44、让我们永远记住“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让我们永远记住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司马迁,让我们好好读读辉煌巨著〈〈史记〉〉,让我们心中的司马迁永远陪伴我们的人生之路。

三、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围绕“司马迁著写《史记》”,选择“发奋”或“发愤”,查阅资料,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四、板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 史记》

忍辱负重辉煌巨著

百折不挠前无古人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名师教学实录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知道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内因,深刻领会司马迁遭遇酷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4、通过学习,激发自身情感,做司马迁式百折不挠的人。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文字、课文插图、配乐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文

1、出示图片:《史记》

师:大家看,这部著作的名字叫什么?(板书:《史记》)

你知道它是谁写的吗?(板书:司马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

2、揭示课题,板书:

12、发愤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

再读一次,想想就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主要问题有:《史记》这本书主要写什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为什么说发愤写?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二、精读课文

1、学习描写《史记》的语句

(1)师:同学们的问题既多又好,相信大家学了本文,一定能从中获得答案。让

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去读读课文,先看看哪些语句是介绍《史记》这部著作的?读完后用横线划下来。

(生自由读划,师巡视,与学生交流,并及时纠正读书姿势)

(2)指名读所划句子。(相互补充)

(3)出示句子:

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

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余年间的历史。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

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4)师:同学们把这两句话好好读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①跨度之长:3000余年

师:3000余年长吗?指导读好句子,注意3000余年这个词。

②时间之久:整整13年(板书:十三载)

③字数之多:52万余字

(5)齐读这两句,读出对《史记》这部鸿篇巨制的赞叹。

2、理解写作的原因

(1)师:司马迁为何要花费毕生的心血撰写《史记》呢?同学们再仔细读读

1、2

小节,看看究竟为什么。

(2)交流,指名:

①喜欢听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说明他喜欢历史故事,《史记》

的主要内容正是记载历史故事的,读出激动之情)

②受父亲的影响;(从小耳濡目染)他做了哪些事情?

板书:勤读广搜(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③牢记父亲的嘱托。(板书:家父遗愿永不忘)

父亲怎么说的?指名读。什么表情?要注意哪些词语?(千万不要忘记)师与一学生模拟对话。

牢记父亲的嘱托后,他每天忙着干什么?(指名读下句)

是啊,他继续勤读广搜,他更坚定了撰写《史记》的志向,以慰父亲的在

天之灵。(板书:立志向)

3、齐读

1、2小节。

三、作业:《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前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用“因为„„所以„„”说说司马迁为什么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边说边出示)指名。

注意引导,相机板书:勤读广搜立志向家父遗愿永不忘

我们用这两句话来说一说。(出示)

3、这两个原因中哪个更重要?让我们来听听父亲司马谈临终前的嘱托。

二、精读课文。

1、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完成的史书哇!”

(1)谁能用朗读把司马谈的殷切期望表现出来。

指名感情读。(什么表情、什么语气、什么语速、什么期望)

(2)齐读。

(3)如果你就是司马迁,此时,你会对父亲说什么?(指名)

(4)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谁能用他的这句名言来对父亲说?

(5)让我们一起高声朗读司马迁的这句豪言壮语。(齐读)

2、精读第三小节。

过渡:这句话正是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发出的感慨。

(1)请大家自己认真地读读课文第三小节,然后画出与这句话相对应的一段心理描写。(生读划,师巡视)

(2)指名读,出示:“人总是要死的,„„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这段心里描写共几句话?哪一句和名言的意思一样?指名读。一个人的死应当怎样,而不能?再读。

第二句是什么句子?(反问)请你读出反问的语气。

三、四两句是什么句子。(感叹句)请你读一读。一定要活下去是为了什么?活下去重要还是写完《史记》重要。读出递进。

谁来连起来把这段心理读好。

齐读。

(3)“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会想到死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第三小节开头三句话。(指名)

“飞来横祸”什么意思?究竟是怎样的一场飞来横祸?文中怎么说。

究竟受了怎样的酷刑,居然让司马迁想到去寻死觅活的呢?同学们有所不知呀!请大家一起听听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点击播放)

你认为司马迁遭遇了什么?(冤枉、耻笑、羞辱、摧残、奇耻大辱„„)

(4)因此,(出示,齐读)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5)他在蒙受了如此的奇耻大辱之后,为何又打消了了此残生的念头?

是啊,《史记》是司马迁从小勤读广搜立下的志向,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家父的遗愿,《史记》还没有写完,我怎能死呢?他想——再读。

(6)从此,司马迁忍受着巨大的耻辱和痛苦发愤写《史记》。

书中这幅图正是刻画了司马迁在狱中奋笔疾书的身影。

出示,指名读。“想到这里,„„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他把什么埋在心底?把什么重担挑在肩上?你想到了哪个成语?板

书:忍辱负重这个词就是“发愤”这个词最好的解释了。

(7)请大家想象一下,司马迁是怎样忍辱负重、发愤写作的呢?

往下续写。

出示:盛夏,;

寒冬,一二两组写盛夏,三四两组写寒冬。

(8)配乐朗读。齐读第三小节,然后根据情况各选两三个接下去读。

师范读第四小节。板书:功成名就万古扬

(9)凝视着画面,我们不妨给这幅图写一副对联,好吗?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

可以引用名言,可以自己创作,写在课文插图左右。

(可以两人读上联,两人读下联)

老师也忍不住送一幅对联给这位伟人,我请同学们一起读好吗。

(10)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司马迁说:

三、总结全文

1、结合板书,总结四个自然段的大意。再次齐读创作诗。

2、齐读课题。

四、作业

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有感”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勤读广搜立志向,

家父遗愿永不忘。

忍辱负重十三载,

功成名就万古扬。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名师教学实录4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最终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文章围绕“发愤”,可以分为“少年受染——临终嘱托——受辱发愤——坚持写成”四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条例,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课件;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了解有关司马迁的故事。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理清课文的条理,知道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这个故事的。学习课文第一段。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司马迁——齐读

师:有谁听说过这个名字?有谁知道他是什么人?——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并导出——《史记》

2、板书:《史记》

师介绍《史记》——《史记》是我国历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质疑:司马迁是如何完成《史记》这部宏篇巨著的呢?

3、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把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课文读读通顺,读流利。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指名读词语。

入狱 酷刑 泰山 耻辱 隶字

游历 嘱托 飞来横祸 残生 发奋 前无古人

(2)指名说说对词语的的理解。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4)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说说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三、再读课文,根据问题提示,理清课文的条理。

1、师:刚才大家初读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理解,现在请大家再认真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

(3)他“发愤”努力的结果怎样?

根据上述的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并用简洁的话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归纳:

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但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三段(4)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四、深入阅读课文,质疑。

课文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的吗?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2)

(一)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

1、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司马迁立志完成《史记》的编写工作,与他的父亲有什么关系?

3、司马迁立志完成《史记》的编撰,仅仅是因为受父亲的影响吗?

为了完成《史记》的编写,司马迁作了哪些事?

(二)交流、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收获。

3、质疑:嘱托是什么意思?找个近义词是什么?能够互换吗?为什么

游历是什么意思,能够用游览代替吗?

4、小结:

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而司马迁年轻的时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他后来的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课堂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嘱托 游历 飞来横祸 前无古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完成《史记》的,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化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复述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一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2、司马迁立志完成《史记》的编写工作,与他的父亲有什么关系?为了完成《史记》的编写,司马迁作了哪些事?

3、师小结:

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而司马迁年轻的时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他后来的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司马迁编写史书,又会遇上怎样的坎坷呢?面对不幸的遭遇,他又是怎样表现的?

二、讲读第部分(第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2、为什么说是“飞来横祸”呢?这一场横祸又是怎样引起的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简要介绍关于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司马迁是一个正直的人。)

3、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4、遭受了酷刑后的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出示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句子。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朗读讨论:他为什么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2)后来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是怎样作的。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为了完成自己父亲的嘱托,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将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三、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这段,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整整13年 52万字 耗尽了毕生心血 ―― 用生命写成)

2、小组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课堂总结

1、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说司马迁发奋写史记了吗?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司马迁的“发奋”?

2、复述课文。

五、作业

书面完成课后练习题四

完成补充习题部分

附板书:

司马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父亲的影响与嘱托

甘受酷刑发愤写作

整整13年 52万字 耗尽毕生心血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名师教学实录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嘱托”、“飞来横祸”、“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等语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自主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初步体悟司马迁的人物形象。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人物形象,结合相关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追随着历史的脚步,回到两千年前的西汉,去感受一位伟大灵魂给予我们的心灵震撼,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指名学生读题目,质疑: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司马迁——司马,复姓,文学家,史学家。 发愤——决心努力战胜了很多困难。 史记——名篇巨著。

3、同学们能读懂课题,很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再读一遍课题。

4、读课题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预设:他是怎样发愤的? 《史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好,带着这些问题再读一遍课题。

(二)自学课文,解决字词。

1、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字词,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看字典。思考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了史书?(教师指导巡视)

2、出示词语:嘱托、飞来横祸、酷刑、悲愤交加、摊开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文章是有感情的,词语也同样被赋予感情,请同学们带着感情齐读两遍词语。 那么谁能结合课文来说说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由于出现的词语比较多,这样我们按照顺序来说好吗?(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交流:

(1)“嘱托”:嘱咐、拜托(谁嘱托谁?嘱托了一件什么事情?请你读出来。为什么用嘱托,它与嘱咐有什么不同,换做嘱咐好不好?)

(2)“飞来横祸”:意想不到的灾难

为什么你读作横?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读二声,什么情况下读作四声横?可做适当点拨:横冲直撞、老泪纵横。蛮横、发横财、飞来横祸。追问:司马迁遇到了什么样的灾难)

(3)“酷刑”:刑是我们今天学到的生字之一,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追问:开刀就是用刑,不错,那么司马迁到底犯了什么罪,用了什么刑?) 师简介酷刑: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上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因为他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为伍了,你们能明白吗?

(4)“悲愤交加”:悲痛和愤怒交加在一起,(司马迁悲痛的是什么?愤怒的又是什么?是啊,士可杀不可辱,请同学们试着把这词语读出你的感受。是啊,面对着这份耻辱司马迁如何选择的,继续向下看。)

(5)摊开:摆开、展开。(你能来试着做一下动作吗?从这样一个动作中我们能感受到司马迁的内心吗?)

(6)他耗尽了心血,你怎样理解耗尽,看插图,那微弱的烛光,在一点一滴消耗他的生命。

(7)是啊,司马迁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因为他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于是他释怀了,他相通了,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自己的理解,相机点拨查字典泰、及隶两个字的字形及字义)出示 (出示随后一段) 是啊,于是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引读,他耗尽心血,用了整整13年时间完成了这一部52万余字的巨著,《史记》。_如在导入环节未能展开“发愤”,则在此环节进行提升,现在同学们理解为什么课题是发愤了吗?

(三)交流资料,了解司马迁

1、本周我们自主收集了司马迁的有关资料。谁愿意来分享你所知道的司马迁?

2、学生交流

(1)《史记》是我国历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他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它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介绍了帝王将相、豪杰平民的等几千名历史人物。共有13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是一部五体俱全的综合体史书,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交流预设: (追问3000年间的历史朝代,幻灯片展示《朝代歌》。)读第一节。 是啊,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山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所以他从小在滔滔的黄河水中便懂得了历史,几千年前大禹曾在黄河岸边治理泛滥的洪水、几百年前项羽曾在这里大破秦军,古代英雄们的故事以及父亲的影响,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2)司马迁做了太史公后,有了阅读重要史料的机会,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条件,司马迁几年如一日,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几乎天天埋着头整理和考证资料。

交流预设: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父亲那临终前的遗言,时时闪现在司马迁的脑海: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以及司马迁所作的努力。引读:司马谈临终之时……

(3)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写史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深远,语言生动,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记叙了他下狱后的经过和著书的报复,为历代传诵。

(4)司马迁被叛死刑,死刑的两种减免方式:

一是交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宫刑。司马迁官小家贫,但不愿受辱,几次想到自杀,但想到逆境中成功的人,孔子、孙膑、屈原等人以及父亲的嘱托,于是有了信念,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

交流预设: 一个小小的史官出身的家庭,怎么可能拿出这么多钱,遭受冤情,也只能受刑啊,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就这样降临到了他的头上。此时他心里是在做着怎样的斗争啊?

(5)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会经过调查研究,这不仅增加了《史记》的历史价值,同时也让司马迁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胸襟。 交流预设:是啊,功夫不负有心人,吃再多的苦都值了,整整13年的时间,司马迁创造了奇迹,他完成了中国历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提升,设小标题

1、为了年少的梦想,为了父亲的一句嘱托,在耻辱面前他没有低头,司马迁义无反顾地、忍辱负重地编写史书,向伟大的史家之路迈进,结合着你的感悟,试着给每个段落归纳段意。

2、再精简一点,我们以小标题的形式来归纳每个自然段。 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板书:四处游历,积累资料 牢记嘱托,整理文献 飞来横祸,悲愤交加 耗尽心血,终成巨著。

3、结合今天学过的内容,请你试着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一下,已人物、事件、结果的顺序来进行总结。

4、教师小结:美丽的浪花是在和礁石的猛烈撞击中开放,璀璨的火星,是在铁锤和铁钴急剧敲打中迸发,人生的价值是在艰巨的斗争中显现,在生活的路上,只有那些不畏风吹雨打,扬帆前进的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磅礴气势,才能看到前途的壮丽风光。正因如此,屈原被放逐写成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成了《国语》、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发愤写成了《史记》。今天我们先讨论到这里,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教学结束: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整理资料。将资料整理成卡片,以便今后继续研究。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名师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 2021《报任安书》公开课优质教案5篇

★ 关于《管仲列传》课堂实录

★ 《荆轲刺秦王》课堂教学实录

★ 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 让阅读陪伴成长演讲稿范文多篇

★ 学会控制情绪班会教案设计内容

★ 2019好书伴我成长演讲稿优秀范文

★ 2019读好书做文明人中学生演讲稿精选

★ 2020校园励志演讲稿3分钟范文

★ 九年级语文上期中复习教案模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