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现代作家林海音女士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窃读为线索,描写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窃读,到晚上才依依不舍离开的读书过程。真真切切地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文学知识的渴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窃读记部编版自读课文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窃读记部编版自读课文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人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从“窃”中明了文意
1、导入
七八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都读过哪些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给大家讲一讲。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读书有关的文章,看到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老师在课前查了字典,知道“窃”的含义有三种: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联系课文内容,你认为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第②种)
2、预习交流
同学们已经完成了预习稿,你在预习中遇到了有什么问题,想与同学们交流吗?请大家把自己的预习情况在组内交流一下,然后请一个小组展示。
预设:1》字词朗读展示2》其他疑问3、预习稿中感知栏第1小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从“窃”中品味爱书之情
预习了课文后,请大家对照感知栏第2小题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作者“窃读”的滋味,勾画下来。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伴随着一种复杂的感受,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酸、甜、苦、辣吗?
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画一画,读一读。选择你自己的方式再来读书,大声读、轻声读、默读都可以,一会儿与大家交流。(生读书、交流)
预设:
如果说酸甜苦辣还只是感性的、表象的,读懂作者心灵深处的一个“爱”字,则是深入其骨髓。①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
②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③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④“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预设:(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跨、踮、挨蹭、钻、挤”这几个动词很有表现力,通过这一细节动作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窃读”的辛苦,表现了“我”对书的急切渴望。
(2)“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
(3)“我的腿真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贴”等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窃读”的辛苦。
(4)“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瘦狼”,那样“贪婪地吞读下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书的酷爱。
(5)“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咽了一口唾沫”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师:忍受了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经历了担忧恐慌、惧怕痛苦,最终体验了惊喜快乐、满足幸福。在酸甜苦辣的交织中,作者却仍旧说“我很快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对书的挚爱)诗人徐志摩曾这样形容读书的愉悦:“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受了感动,精神上复新了一般。似乎每一个字都有灵魂,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师:(出示句子)“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回答:
“吃饭能让身体成长,读书能获取精神的养分,让自己成熟、豁达。”
“读书和长大有相类似的地方。读书的滋味是丰富的,酸甜苦辣都有,人生就像一本书,成长的过程也包含酸甜苦辣,逆境中更能磨炼人的意志。”
(三)、从“窃”中感悟人之尊严
师:贫穷不是耻辱,放弃尊严才是耻辱。小女孩没有钱,只能在“窃读”中满足对书籍的渴求,却执著坚守着一份令人感动的自尊和高尚。你从文中读出来了吗?请大家抓住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重点词句,一边咀嚼一边提出问题,加深理解。
预设问题:
“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为什么小女孩用眼睛寻找而不用手去翻找?)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为什么小女孩要装着皱起眉?她装给谁看?)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为什么“贴”在大人身边?“站”不行吗?)
师:文中写到了书店老板,你赞成老板的做法吗?假如你是老板,面对一个酷爱读书又买不起书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做?原文中还有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你会用怎样的词语去评价他?展开想象,完成填空:
1.-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
店员在心中默默对小女孩说:“”
2.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表示对他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我想对他说:“--。
出示句子:“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结合自己的人生体悟,谈谈见解。
(四)、从“窃”中感悟人之尊严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吃饭长大,是人的生存需要;读书长大,是“我”在窃读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精彩;而后一次“窃读”,店员明知“我”不会买书,却依然留书给“我”“借读”。让我领悟了“爱”的真谛,也最终懂得了“我是在爱里长大的”
三、拓展延伸
师:文章虽没有什么情节冲突,读来却感同身受。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真实感人的文章的?(心理活动和细致动作的描写)
布置课外任务(摘录读书名言、阅读林海音《童话》、观看影片《城南旧事》、回顾读书经历写一篇日记、互讲读书故事等.)
窃读记部编版自读课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复杂的心理描写。
2.体会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
3.抓住主要内容,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
文章内容容易理解,但由于篇幅较长,可能给学生阅读、提炼信息以及品味语言造成一定困难,再加上学生生活体验较浅,也可能给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造成困难,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没有书的生活将黯然失色,没有书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板书:作者、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读准生字音。(幻灯片出示生字)
2.作者介绍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女作家。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影响的作品。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在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上荣获“终身成就奖”。
三、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1.思考:“窃”的含义是什么?“读”的心理怎样?“记”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怎么“记”的?
提示:(1)偷偷的;(2)惧怕;(3)“我”“窃”读时候的各种经历;(4)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有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波澜起伏的妙处。
四、品析课文,自主体验
1.作者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呢?试着用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出来。
提示:(1)下课后急忙赶到书店读书(第10段);(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第11段);(3)贴在大人身边(第12段);(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第13段);(5)饥肠辘辘的时候以花生来充饥(第15段)。
老师总结:作者童年时代真是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地去阅读那些名著。
2.速读书店受辱相关段落,画出相关关键词句着重品味,体会书店老板形象以及作者从走进书店到离开书店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提示:书店老板:粗暴、吝啬、唯利是图;“我”的心情:迫切、兴奋→悲愤、屈辱、仇恨。
3、这次书店受辱带给童年的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
提示:第()—()段。
老师总结:原本作者是怀着迫切兴奋的心情来到书店,但是受到了一个粗暴、吝啬、以金钱至上的老板的羞辱,结果作者怀着无奈、悲愤、仇恨的心情离开了曾经心爱的书店。这使作者尝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淡薄的一面。
五、合作探究,感悟人生
1.圈画出作者第二次“窃读”过程中的心情变化的词语,这次的“窃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提示:恐惧、惶恐(第18段)→快乐、激动(第19段)→焦急、忿忿不平(第20段)→绝望(第21段)→慌忙、紧张(第22段)→害羞、感激、激动(第23段)→愉快、满足(第25段),作者由第一次的悲愤、屈辱、仇恨到现在的充满感激、感到愉快、轻松、满足。
2.速读课文,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提示:身体的物质需求——吃饭长大。
作者的快乐源于能够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源于同伟人的对话,源于感受到书香气,源于从书本中吸取各种营养。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读书长大。
被人关爱,被店员默默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地仇恨人类。也让我懂得,今后我也要把这种爱传递给别人,帮助别人。——在爱里长大。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爱哺育的则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精神境界。
这句话画龙点睛,道出了文章的主旨,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六、与人物说话
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呢?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也来说说你的心里话。
以“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说……”的句式说话。
结束语
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在读书中体会快乐,在读书中体会人情冷暖,在读书中感受关爱,在读书中渐渐成长!今天我们和林海音一起经历了那既快乐又惧怕的窃读生活,懂得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读书,离不开关爱,离不开百态的社会,更离不开感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的题目和作者的至理名言吧。
【板书设计】
窃读记
林海音
第一次第二次
老板:粗暴、吝啬、唯利是图店员:友善、好心
“我”:迫切、高兴→悲愤→仇恨→感激、激动→愉快、轻松、满足
(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真挚关爱、人间温情)
窃读记部编版自读课文教学设计3
知识与技能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圈画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学生
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老师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林海音(1918-2001),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作家。代表作为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1.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2.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课文的行文思路:
“窃读”被老板发现受屈辱--插叙“窃读”的原因--“窃读”受到店员的照顾--点明主旨:读书长大,在爱中长大
1.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
2.读书有千百般滋味,请浏览课文,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窃读”的滋味?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从“窃”中品味爱书之情,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请在小组内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本文语言特点,解决小组讨论中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探究本文主旨。
(1)“我跨进书店门……踮起脚,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踞”“挤”“钻”“急忙地寻着”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让人感受到作者读书的强烈渴望。
(2)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
写出了作者读书的辛苦。
(3)我的腿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为了多读书,作者窃读时忍受了腿酸脚麻、饥肠辘辘。
(4)“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我”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吞读”,这样写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5)“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怎样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贴”“装”“皱”“望”一系列动作,把作者为了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不让别人发现的动作、神态传神地表达出来,再加上细致的心理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窃读的艰难以及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4.文中写书店的老板和耳朵上架着铅笔的店员,有什么作用?
“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书店老板的冷酷无情让“我”受到屈辱,心灵受了创伤。而耳朵上架着铅笔的店员却明白我的苦衷,特意为我留书,让我感受到世间的温暖,人间的爱。两相对比,揭示本文主旨: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5.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6.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
抓紧时间读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好书: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善读书: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读书的乐趣: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日日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第一部分(1~8段):窃读被抓的尴尬。
第二部分(9~16段):叙述窃读的酸甜苦辣。
第三部分(17~29段):写“我”对在窃读时得到帮助的感激。
这篇文章通过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的语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1.情节一波三折。
作者通过富有悬念的起笔、中间的插叙、突然的转折及深化主题的结尾,把文章写得起伏有致,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开头连续设置悬念,让读者不断地追问“她要干什么”,谜底揭开一角时,却又突生变故。结尾,读者预感到要发生什么时,又有出人意料的转折。
2.内容真实感人。
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是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窃读记窃读被抓,尽显尴尬窃读中自有酸甜苦辣窃读中得到一些帮助热爱读书渴求知识感悟人生
本课教学,我将课文品读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品读“我”窃读的心理、动作,充分感受作者对读书的酷爱,并引导学生分析本文一波三折、悬念迭起的写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窃读记部编版自读课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帮助学生学会“踮、婪、辘”3个要求会认的字和“窃、婪、唾”3个要求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同学们,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书形影不离。在读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取知识、学会思考,而且能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所以,读书可以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一)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本文的作者林海音,从小就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在她少年时期,选择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窃读”(教师相机板书“窃读”),陪伴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让我们跟随少年林海音一起来感受她读书的乐趣吧。
【以轻松的谈话导入,开门见山地介绍作者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指名练读词语。
出示“窃读、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踮起脚尖”的字卡,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窃、婪、唾”的间架结构,指导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字、组词。
二、紧扣题眼,揭示课题。
(一)巧用查字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教师在“窃”字下加上红色标记,请学生查字义。
这个“窃”字有多种含义,请同学们快速在字典中找出答案。(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2、教师引导学生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那么,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
【并不急于让学生说出词语的答案,而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再次读书,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三、再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交流,感知概括。
1、指名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原来课文记叙了(教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2、学生齐读课题。
3、小结:所以,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在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讲述的事件的基础上,“窃读”在课文中的正确含义到底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联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朗读训练,熟悉课文。
(一)同桌合作,分段读课文。
提出要求:1、读的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2、听的要求:认真倾听组员读书,为组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多种形式练读。
1、可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评价时多用激励性语言,激发读书兴趣。)
2、也可出示课文中有较多生字的段落和写作者矛盾心理的段落让学生多种形式练读。
【教师善于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多种形式的练读,目的在于把课文读流利,为后面的体会作者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围绕问题,思考探究。
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的课文,相信作者这种独特的读书方式——“窃读”一定让大家印象深刻。
(一)谈一谈“窃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
【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多元感受。】
(二)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概括出了作者自己对“窃读”的感受的句子。
(引导学生画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六、置留问题,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那么,这种窃读的滋味到底如何呢?下节课,我们将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好好品味一下她所说的“滋味”。
作业:
(一)搜集作者林海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
(二)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词语。
1、出示带有课文中生字的组合词语,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听写词语:“窃读、贪婪、唾沫、担忧、知趣、适宜、倾盆大雨、白日梦”
(二)以“白日梦”引读第7自然段。
1、理解“白日梦”的含义,提问:作者做着怎样的“白日梦”呢?
2、引读第7自然段。
【以“白日梦”和“窃读”的对比读,让学生来感受作者的心情,更容易让学生走进作者“窃读”的情感世界。】
3、师:在“白日梦”里读书的滋味那真是“甜滋滋、美滋滋”的,但白日梦毕竟是白日梦,现实中作者却只能用“窃读”来成全自己喜爱读书的心愿,她发出了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的感慨。这种“窃读”的滋味是十分复杂的,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什么滋味呢?
二、品味“窃读”,体验情感。
(一)默读精思,体验“窃读”滋味。
1、请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画一画,特别是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再作上批注。然后你自己的方式再来读书,大声读、轻声读、默读都可以,一会儿与大家交流。
2、生自由读,画,批。
(二)交流研讨,朗读感悟“窃读”滋味。
(注意顺学而导,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相机教学。)
1、体验品味“甜中有酸”的滋味:
⑴“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好吗?
【引导学生感受用贬义的词语和反面的形象来反衬表现作者嗜书如命,如饥似渴地读书。】
③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句子。
⑵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①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一生读句子,其他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此时的滋味。
③创境对比读,感受“滋味”。
当“作者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的时候,实际上,作者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齐读“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以求暂时的休息。”)
【创设不同的情景进行对比读,目的是让学生进入情景,感受作者当时的处境,进一步感受作者“窃读”的滋味。】
④多元感受“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亮了起来……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这句话传递出来的个中滋味——“有酸有甜”
⑤指导读出“甜中有酸”的滋味。
⑶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体验品味“苦中带甜”滋味:
⑴“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默读句子,边读边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②思考: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揣摩小海音的心理活动。
③读句子,感受作者“窃读”的苦滋味。
④思考:从作者的动作和心理角度出发,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音?
【研读关键的词句,感悟词语的精妙,品味这些描写的好处,学习细腻的写作方法。】
⑵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师:同学们,从“一”和“几”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悟作者读书的辛苦)
⑶多种形式引读第3、4自然段,感悟作者读书的“苦中带甜滋味”。
①师引读:放学后,我急匆匆地从学校起到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②师引读:我又急匆匆地赶到另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③师引读:可这时候,我该回家了。第二天放学后,我又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④师引读: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于是,从头来,再找一遍——
生读:“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贪婪地读着。”
⑤师引读:可是,就是终于找到了书,贪婪地读着,我的心里还是惴惴不安,因为——
生读:“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再走进另一家。”
⑥师引读:到了另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⑦师生共读:“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⑷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引读:这就是“窃读”的滋味,苦中有甜,甜中带酸。作者说——
生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创设反复多次地读的情境,学生会想象当时的画面,能够更进一步地走进当时的情景之中,去切身体会作者“窃读”中的多种滋味。】
3、体验品味“酸中有甜”的滋味:
⑴“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体会“辛酸”)
①体会“酸滋味”,指导感情朗读。
师:这一读就是两个多钟头,每天120多分钟,每天7200多秒!
师导读: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贪婪地读着,一个小时过去了,我——
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师导读:我躲藏在书柜的角落头贪婪地读着,一个半个小时过去了,我——
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师小结:作者这读书的辛酸滋味,不知道同学们体会了多少。但这辛酸的滋味中,又透着些甜味,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②通过与“白日梦”对比读,感悟“酸中有甜的滋味”。
a、引读“当饭店飘来一阵菜香时……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师导读:当作者美滋滋地做着甜丝丝的“白日梦”的时候,实际上作者的情况如何呢?
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⑵“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把握作者的心理。
a、找一找,句子中那个词用得好,写出了作者此时复杂的心理?(装)
b、“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呢?指名读句子。
c、感受作者“窃读”的“酸中带甜的滋味”。
师: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就是──(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d、感受作者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师:为了多读书,作者“窃读”时真是用尽了心思,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当时酸中带甜的滋味吧!
e、学生读第6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⑶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以上几个环节都是围绕着情感主线“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来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去多元感受作者当时“窃读”的百般滋味,并通过读表达出来,最终理解“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的含义。】
4、总结滋味:
师:在作者“窃读”的过程中,可谓是品味到了多种滋味,虽然心里“也很惧怕”,但终归是“很快乐”的。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是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书的挚爱。)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书的体验。
(教师可补充相关资料,激发学生谈话的兴趣,拓展学生谈话的思路。诗人徐志摩曾这样形容读书的愉悦:“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受了感动,精神上复新了一般。似乎每一个字有灵魂,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说一说。)
(三)体会“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含义。
1、师:少年林海音之所以爱读书到如此的地步,在一定程度上和她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是分不开的——
生读:“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对课文深层次地品读感悟之后,学生对于“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应该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学生的心中此时也充满了想说的内容,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3、提供林海音成长简介,帮助学生感受“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再次感情朗读这句话。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人,她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她为了读书可以表现像一匹“饿狼”;她为了读书每天体验着“酸甜苦辣”多种滋味。因为,她始终记着这句话:“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多读读名人读书的故事,相信大家对于读书的感受一定会更深的。
板书设计:
25《窃读记》
滋 味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快乐 惧怕 也是读书长大的!
甜中有酸 苦中带甜 酸中有甜 ……
课后练习:
1、解释词语并用词语造句。
饥肠辘辘:
贪婪:
白日梦: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我( )进店门,( )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 )过去。哟,把头发( )了,没关系,我总算( )到里边来了。
⑵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
3、大胆想象,练笔写片段。
假如你是老板,面对一个酷爱读书又买不起书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做?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补充建议:
一、教学时,要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我”“窃书”的感受。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展开对话与交流。
二、重点研读关键的词句,感悟词语的精妙,积累摘抄描写人物动作、心理的语句,品味这些描写的好处,学习细腻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乐趣,课外拓展阅读,使阅读走向生活,走向孩子的内心。
窃读记部编版自读课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 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 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难点、重点:
1. 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 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 “窃”字的含义:
(1) 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 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 “窃读”的含义:
(1)一般含义;
(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 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 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
(2) 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
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提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 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2) 设身处地地体会其所反映的当时人物的心情,写在书边(假如我是主人公,我会有何种心情);
(3) 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
(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问: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四、简述“窃读”的收获。
小结: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拓展(古今中外爱读书之例)
1、 问: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我相信,同学们也读了不少书籍,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吗?
(提示:例如中国的成语故事)
明确:可列举匡衡“凿壁偷光”等。
2、 拓展材料
(1) 引导学生回忆“读书格言伴我成长”活动中所收集到的高尔基的读书格言;
(2) 分发材料;
(3) 指导学生浏览材料及思考题,并布置分组讨论任务。
3、 总结:
这些古今中外的人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十分恶劣,但他们仍热爱读书,并想尽办法读书。
4、 联系实际:
(1) 请同学回忆自己是否也有“窃读”的经历;
(2) 联系课文、成语、材料,对比自己的学习环境,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板书设计:
窃读记
“窃” 林海音
“窃读”
因窃读被赶出书店——孤独无助
详写两件事
人物描写 得到帮助,读完好书——感动、感激
略写窃读方法
————一个家境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课后记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对某一篇课文熟记在心,也不仅仅是记住某些知识在课文中出现过;而更重要的则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会发怵,都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理解和_。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 通过对“窃读”一词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词语的方法;
2、 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
3、 了解并会区分详写和略写;
4、 了解运用描写的方法使文章更为生动、更为丰满;
5、 让学生学会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提高理解能力;
6、 让学生学会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得到的更多。
上一篇:中学体育情境导入教学设计
下一篇:清贫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