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是多方面的。沙尘暴的动力是风。物质基础是沙尘。那么防御沙尘暴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防御沙尘暴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防御沙尘暴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要最大限度的减轻和防止沙尘暴灾害损失,就必须做好以下4方面的工作.
1、必须深入研究沙尘暴发生发展的机制,完善和改进沙尘暴的监测手段,提高沙尘暴的监测预警预报水平,将沙尘暴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中国气象局已经召开了2次全国沙尘暴研究和预报服务会议,从2001年3月1日正式开展了全国沙尘暴预警预报服务工作,2002年成立了第一届全国沙尘暴专家委员会,筹措资金进行全国第一期沙尘暴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工程,并争取利用3—5年的时间,建成具有现代化水平、覆盖我国沙尘暴发生和严重影响区域的监测预警服务系统,有效地监测预警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
2、加大退耕还林和绿化西北生态环境建设.要保护好现有植被,在减少人为环境破坏的基础上,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山川秀美的新西北;要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干旱化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所以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建立适宜的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加强《防沙治沙法》、《森林法》、《土地法》等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使建设小康社会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加快防灾抗灾生物工程和技术工程建设步伐,重点搞好风沙防护林、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
4、加强群众防灾减灾科学普及工作.要注意收听沙尘暴天气预报警报,视沙尘暴到来的时间,对学生离家近的提前放学,远的留校,提前结束露天社团活动等.提前做好塑料大棚等安全防御措施,经实地调查,春季塑料大棚走向与强沙尘暴天气有极大关系.一般大棚走向与沙尘暴天气风向平行的损失大,与风向垂直或者接近垂直的损失小.
沙尘暴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天气干旱少雨、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时,就有利于沙尘暴的产生,另外,狭窄的地形条件也是沙尘暴产生的重要条件;
2、环境因素:土壤风化也是沙尘暴产生的重要条件,当土壤逐渐变成细沙时,就会产生沙尘暴,另外,土壤的含水量也会影响沙尘暴的产生;
3、人为因素: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4、气象因素:沙尘暴的形成是以东亚特殊的大气环流为背景,并与冬季风紧密联系在一起,发生主要与冬半年西伯利亚与蒙古高压驱动下的冷锋过境有关,属冷锋型沙尘暴。
沙尘暴出行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走路、骑车少走高层楼之间的狭长通道。因为狭长通道会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在通道中会加大,从而对行进在其中的行人会带来一定的危险。
第二,要注意不要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长期逗留。有的广告牌由于安装不牢,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倒塌;而一些老树由于已经枯死,根基不牢,也非常有可能在大风天气中断裂,对行人会造成危险。
第三,要注意轻型车的安全。由于轻型车重量较轻,所以在高速行驶中可能被大风掀起。所以要在轻型车上放一些重物,或者慢速行驶。
第四,要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因为在大风天气中,顺风或逆风虽不会对骑车造成太大危险,但是一旦侧风向骑行,很有可能被大风刮倒,造成身体损伤。
第五,要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系统造成损伤。
为了预防沙尘天气所造成的危害,沙尘天气出现后,大家应注意以下措施:
第六及时关闭门窗,减少外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必须到室外活动的人最好带上口罩,也可以用湿毛巾、纱巾等保护眼、口、鼻,以有效减少沙尘吸入体内。进食前应注意洗净手和脸。
第七,由于天气比较干燥,人们应多饮水,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等排出,这对皮肤和全身保健都很有益。
第八,一旦发现身体有明显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上一篇:闰二月为什么不能上坟
下一篇: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