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务文库!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pix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平移

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三、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

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数一数。

活动一:体会生活中有大数。

教师出示教科书中的四幅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读出图中的说明,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一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像笑笑和淘气那样,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活动二:数小正方体,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

教师出示一个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可能会想:这么多,怎么数呀?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每个同学准备2条小正方体,每条有10个小正方体。5人一小组,摆出100个小正方体,要求让大家很快看出是100个。在小组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出来的,复习已学过的个、十、百三个计数单位。

每小组摆出的100个是一层,让10个小组(如果班上没有那么多学生,教师可以设法补上)把一层正方体逐一放到讲台上,组织学生一层一层地数,数10层是一千个,和教师一一开始出示的正方体是一样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千个小正方体的模型。

以一千个小正方体为单位,出示图片,组织学生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活动三:感受一千、一万有多大。

教师出示10本同样厚的书,让学生感受一下一千页的书有多厚。随后,教师出示小学生敬礼图,让学生结合本校实际,想像一下一千名学生在操场集会是什么样的,像10所这样的学校有多少人,万人体育场有多大。

仿照上面的例子,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对一千、一万的感受。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师:现在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要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234—66—34(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234—34—66(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苹果,已卖了476千克,坏了2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好苹果没卖?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总结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4)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关键:

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估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概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__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幻灯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

(3)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30=2100

(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巩固练习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在活动情境中体验事件的发生有的是确定的,有的则是不确定的。

2.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并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加以描述。

3.在简单的猜测和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激发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初步体验可能、一定、不可能,能用自己语言加以描述。

【教学难点】

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学情分析、设计理念】

四年级学生上课纪律良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对猜想一类的问题比较感兴趣。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到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在教学活动中,适时、恰当地使用激励手段,注意学生情感的鼓励与交流,利用多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体验人文关怀,思想教育蕴涵其中。

1.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精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他们觉得数学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并快乐的学习。

2.课标指出: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总结,获取知识,使孩子们乐学善思,体验成功。

3.在教学活动中,适时、恰当地使用激励手段,注意学生情感的鼓励与交流,利用多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体验人文关怀,思想教育蕴涵其中。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1、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平时都喜欢玩哪些游戏?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游戏,学生产生积极情感)

2.抛硬币,初步感知

(先请学生观察硬币,说明正面、反面)

师:同学们先猜一猜,硬币落下后哪面会朝上?

师:到底哪面朝上,我们验证一下。老师先抛一次验证。

3、小组活动。

课件出示活动规则:先猜一猜,再抛。每人抛2次,用你喜欢的方式统计。

4.小结:师:不论怎么抛硬币,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到底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我们是不能确定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可能会正面朝上,也可能会反面朝上。

师:请同学们用可能说说抛硬币的情况。

二、活动探究,体验发现

1.体验可能:

师:在装有3个白球和3个黄球的盒子里摸球。请同学们先猜一猜每次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再摸球。每人摸一次。(摸球游戏)

师:从汇报的摸球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体验不可能:

师:从刚才的盒子里能摸出黑球吗?为什么?

生1:不能摸出黑球,因为盒子里只有白球和黄球。

生2:盒子里根本就没有黑球,所以不可能摸出黑球来。

师:好。还不可能摸到什么颜色?

生1:不可能摸出绿球。

生2:不可能摸出蓝球、红球和紫球。

生3:不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球。

生4:除了黄球和白球,别的颜色的球都不可能摸到。

3、体验一定:

教师出示一盒球,摇晃均匀,请学生先猜再摸球。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来摸球,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

生1摸出的是白球。(猜对的学生异常兴奋,继续猜,有人猜可能会是白球,还有人猜可能会是红球,个别人依然坚持别的颜色)

生2摸出的还是白球。(猜对的学生更加兴奋)

生3摸出的依然是白球。(学生已经迫不及待想说明原因)

生答:我知道下来摸出的还是白球。因为盒子里装的全是白球(许多学生表示赞同)

师:怎么装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生1:盒子里装的全是白球。

生2:盒子里只装白球,其他颜色的球都不装。

4、感受可能性的大小(拓展):

(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往盒子里装入6个白球和1个蓝球。)师:同学们猜一猜,摸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请5位学生摸球,并将结果统计在黑板上)

师:从统计的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可能会摸出白球,也可能会摸出蓝球。

生2:摸出白球的次数多,蓝球的次数少。

师追问:为什么摸出白球的次数多而蓝球的次数少?

生1:因为盒子里白球多,蓝球只有一个。

生2:盒子里有白球、蓝球,所以白球、蓝球都有可能摸到;但白球数量多,摸到的次数就多,蓝球数量少,摸到的次数就少。

师小结:好。盒子里的白球数量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次数就多;篮球数量少,摸到篮球的可能性就小,次数就少。

三、实践应用

1.连一连

找朋友游戏

刚才,我们小朋友玩了摸球的游戏,小淘气、笑笑和机灵狗它们也玩了这个游戏,如果它们分别从盒子里摸一个球,你们判断一下,会是什么结果呢?(出示书中的练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猜一猜、摸一摸、玩一玩、说一说等充满童趣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

2.转一转,比一比

3.练一练

4.看图说话:(拓展)

(一位小男孩正在踢球,球飞向玻璃窗,窗下走着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小孙子。)

师:同学们说一说画上谁在干什么?

师:想想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生1:球可能会打碎玻璃。

生2:球可能会反弹下来砸到老奶奶和小孙子。

生3:球可能会跑进别人家里,砸坏电视机或其他物品。

生4:球可能会打碎玻璃,玻璃掉下来会弄伤老奶奶和小孙子。

生5:砸坏了人家的东西要赔。

生6:砸伤了老奶奶和小孙子得赶快送医院。

师:可能发生这么多危险的事情,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生1:不要在花园踢球。

生2:应该找没人的地方去踢球。

生3:应该到比较空旷的地方去踢球。

生4:到体育馆去踢球,就不会伤到别人。

生5:千万不能到马路上去踢球,太危险!

四、总结谈话

点拨联想

1、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妈,好吗?

五、作业

小调查,数学书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他们乐学、善学。《抛硬币》这节课在这方面作了大胆、合理的尝试。

一、学习形式多样化,学习内容生活化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以其生活性、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心理特征、爱好倾向和思维特点,使学生容易形成认知结构,自主建构,深刻领悟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抛硬币、摸球、选礼物、装球、估算、看图说话等多样化的活动情景,给学生展示了一个情趣盎然的活动空间(有游戏、活动、生活),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与乏味,而是充满了生动情趣和创造活力。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操作验证,体验感悟,获取数学知识。

二、经历探究体验,转变学习方式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标》的重要理念精髓。传统数学教学方式过分单一、枯燥,强调讲练结合,缺乏生机与活力,而现代数学教学则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经历体验,自主构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猜测探索,体验成功,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本节课中,教师首先提供给学生的是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自己猜想,动手操作,探索可能性,体验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能从统计的结果中发现规律,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在操作、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的全新发现,就是学生的创造。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探索---体验---感悟之后,感受数学的趣味本质,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小组活动,讨论交流,学生不仅可以学会知识,还培养了主动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注重学科整合,渗透人文精神

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构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状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中,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体验感悟,获取新知。在本节课中,通过多媒体创设各种不同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自由主动的学习空间,使他们更容易突发奇想,让学生大胆猜想,再实践验证,发现规律,体验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自主获取数学知识,便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例如看图说话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生动、鲜活的现实生活情景:一位小男孩正在花园踢球,球飞向三楼住户的玻璃窗,窗下走着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小孙子。引导学生说图意,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情,对小男孩提建议,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主要的是通过建议,让学生更多地感悟到生活中各种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我们不仅要保护自己,还要关爱他人,不要做损害他人的事情,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此时此刻,学生不仅理解了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感受着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