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务文库!

高一学生如何学习数学

小秘书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新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初中迈入高一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一新生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高一学生如何学习数学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学生如何学习数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学生如何学习数学

一、学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预习就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前提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只是障碍。

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等逐条阅读。

2、“划”--即划大意、划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记忆。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哪些一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应该记一些:

1、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兴趣来源于需要,需要产生兴趣。教师应首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由为分数而学习转变为为学习而学习,改变学习数学作为升学的“敲门砖”的错误观念,向学生展示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对例题进行分析,有利的条件有哪些,要达到什么目的,缺少什么条件,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达到目标。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解决数学问题不仅仅在于求得答案,更重要的是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人在社会上会面对各种问题,要思考如何去处理,采用什么方式,走什么途径,有哪些有利因素,哪些不利因素。这种思维训练将为今后面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一旦了解了数学是今后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2.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分层要求,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笔者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

3.全程参与,变被动听为主动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有效的学习模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模式不能单纯地依赖记忆公式和概念,模仿解题的方式,而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经历自主与合作的探索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并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解决问题。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加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和谐、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注重课堂教学

1.利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一节课若有很好的开头吸引住学生,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首节课可这样引入:“在本章,我们将学习集合的一些基本知识,用集合的语言表示数学对象,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一步描述函数概念,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与方法,初步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生活、社会中的简单问题。”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进一步学习函数的意义,以及所要学习的大致内容:进一步描述函数概念,建立函数模型,运用函数思想处理问题等。

教材中很多内容是通过丰富的实例展开的,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或知识产生的过程;另一方面,活生生的例子能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离自己很近,数学有用,从而产生“我要学数学”这种积极的情感。课堂的开头设计常可以在这里找到切入点,激发并保持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借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对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疑难问题有很大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要只是使用说明性文字,巧妙地借用幽默语言,可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可以这样描述:图象没有最高点,也没有最低点,总在x轴的上方,无限靠近x轴,永不相交,没有接合,像言情剧中两个有情人走得很近,非常亲密,但是有缘无分,亲密有“间”。经过这样一番描述,学生便兴趣盎然,对这一函数图象的理解就显得形象、逼真、到位了,值域是(0,+∞)结论的形成水到渠成。

3.采用典故趣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流传着许多数学家为追求数学真理的故事,反映了他们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引人深思的典故趣事,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

如,在解析几何的入门课上,可以向学生讲解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由此,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