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一种提高教学效能和提升教育品质的手段,教师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四年级月光曲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学习。
四年级月光曲教学反思精选篇1
《月光曲》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十六课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文章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教案的第二课时,重点是学习第6~10自然段。整个教学过程把读读、议议、体会、想像、说说当作最基本的手段,教学主线突出,重点明确。同时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实践和表述的机会,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神无主 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质疑的教学环节,引出学生学习任务,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复习导入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默读6~10自然段,记下不明白的地方。然后交流,最后归纳成三个问题:
1、贝多芬给盲姑娘弹了一曲后,为什么还要再弹一曲?
2、《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
3、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什么联系?
其实这三个问题正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于是我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学习课文,这样避免教学的盲目和随意性。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他们有兴趣自已去解决,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质疑、自读、自悟,从而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文之美能够意会,却很难言传,而读则能充分发挥出表情达意的作用。《月光曲》不仅故事发生的环境美,而且《月光曲》的内容更美。如果只对《月光曲》内容的讲解、分析就枯燥乏味了,而且学生也难以理解,即使理解也只停留于表面。读是贯穿始终,默读、轻声朗读、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再现课文的意境,从而把课文的内容、词句的理解、感情的体会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也逐步获取了朗读的技巧,提高了朗读的水平。
拓展总结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在总结时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领悟,对贝多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拓宽了知识领域。
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有一个学生认为课文第9自然段后半部分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妹妹的想象,我在处理时,显得急躁,应让学生多读多体会。
2、课文第9自然段内容,少部分学生没有读出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应抽出更多时间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言的精炼,同时提问学生的面积再大一些。
4、在讲授《月光曲》旋律变化时,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轻柔──增强──高亢,也就是贝多芬感情的变化,学生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些。
四年级月光曲教学反思精选篇2
上《月光曲》第三课时时,原文有这样一段话: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了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我问学生:“贝多芬回答盲姑娘的问题了吗?”
这下教室里开锅了,“没有。”“回答了。”“没有。”“回答了。”“没有。”“回答了。”……
争吵声此起彼伏,竟吵得脸都红了。学生最后等着我给他们做评判。
我不慌不忙地答到:“既可以说他没有回答,也可以说他回答了。”
学生一听我这答案,都不解。我接着不紧不慢的解释道:“说他没有回答,是因为他没有用言语回答;说他回答了,是因为……”
学生接答:“我明白了,是在用琴声作答。”
师:“说得好,这就像我们前面学的课文里的谁和谁?”
生:“俞伯牙和钟子期。”
师生共同回顾俞伯牙和钟子期心心相映的`句子。
师:“为什么贝多芬先生不用言语回答而用琴声作答呢?”
生:“因为盲姑娘是她的知音。”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呢?”
生:“因为盲姑娘不认得他,却能根据他弹的曲子判断出他就是贝多芬,所以是知音。”
师:“是啊,贝多芬可不是遇上知音了嘛,所以,他还需要用语言回答吗?”
生:“用不着了,知音能相互了解,彼此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
师:“所以他用不着再回答了,因为答案已经在盲姑娘心里了,于是他就说”……
生接读:“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到此,争吵结束了,学生的思想也统一了,更好的是,学生们充分地理解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有感于遇到了一位懂得他琴声的知音.说来,我还真感谢这次意外的争吵。
四年级月光曲教学反思精选篇3
教学完《月光曲》,我个人认为我在教学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重视预习:
上《月光曲》这课前,我提前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进行三查一想:一查生字表,看看生字出现在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组成哪些新词;二查字典、词典,弄懂自己不懂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三查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一想是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预习中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
2、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张扬个性:
《月光曲》这课的情境教学,我主要采用语表情境和音乐帮助想象情境。第八自然段采用语表情境,学生才能把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第九自然段采用音乐帮助想象情境,学生才能体会乐曲由舒缓到明快到激昂,从而才能把九自然段读得有滋有味。
3、以读为主,重视熟读成诵的指导,充分感悟语言:
教学中,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熟读成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4、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所产生的感悟、体验并不全面、合理时,教师及时、积极地指出来,灵活地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个性才能得到真正的飞扬。
5、体会联想,拓展思维,创新教育:
联想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非常重要。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丰富多彩的联想,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使学生对联想的含义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教完全文后,问学生:“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呢?”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这不仅无碍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所以,钻研教材,吃透文本是一切生成的基础,也是教学创新的基础。
四年级月光曲教学反思精选篇4
我采用“问题学习法”,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通用自己已有知识,研究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不断寻找所需信息,互相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学生通过尝试、探索之后,明确了“问题”,不仅在思路、思维上得到了梳理,思想感情上得到了锤炼,而且在教师清晰、准确、简洁、优美的语言示范下,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必须运用现代思维方式来把握教学,尤其要强化素质、能力、智力、感情四方面意识。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一次有意义,令人欣喜的尝试,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创新教法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年级月光曲教学反思精选篇5
本课教学我通过“攥”和“仍”两个看似简单的动词统摄全篇。在认读生字中,出现“攥”和“仍”,通过做动作,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两个动词。然后,根据这两个词,整体感知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接着从“攥”字进入文本,去欣赏湖水美丽的景色;从“仍”字出发,去了解那个小孩对湖水的破坏。最后吧“攥”和“仍”这两个动词连到一起,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去发现其中的意蕴。
以文本为依托,采取多种方式充盈学生心灵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联系插图,联系生活积累,想象湖水里倒影的景象,来丰富文本的内涵,使文本变得具体、诗意而具体起来。学生想到了倒映在湖中的山石、花草、树木、飞鸟、游人,以及小鱼,并想象着这些来朗读这个重点句子,使文本活跃在学生的脑海中。紧接着扣住一个“仍”字,让学生想象扔进香蕉皮的湖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再一次勾勒湖水的景象,与前面的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两幅截然不同的图画在学生心中形成反差,足以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在语言、情景的对峙中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
本节课通过对峙来震撼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攥”和“仍”的对峙,让学生比较、发现,学生的思维如泉涌,“跳起来摘桃子”,发表了十分精彩的看法。通过“仍”前后湖水景色的强烈对比,形成理解的张力,震撼这学生的心灵,达到了学生心灵与文本和谐共振的境界。
整合平台,拓展提升
本课教学我始终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穿行文本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训练语感、积累运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让学生从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到通读全文,感知美景。再根据句子的理解难易、情感浓淡,以及环节设计的先后,处理手段的轻重,选择“读”的不同形式,提出“读”的不同要求,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本文最后我及时总结:“同样两个手上的动作,这一收一放,美丽只差那么一点点,愿我们都能像小洁一样,攥出一份美丽,一份美好的生活环境。”使主题进一步得到升华。
上一篇:月光曲四年级小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