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篇1
这是我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节课,我满怀信心地走向了教室,走向了完全陌生的学生。
对于《新课标》的学习已有一段时间了,自认为对《新课标》的理解不算肤浅,而这节课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的,先是用录音机给学生放一首与友谊有关的英文歌曲,使互相相当陌生的学生立即进入渴望得到友谊的氛围,从而踊跃地进行自我介绍。这是分组进行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说的机会,然后由小组长作总结汇报,以此让口语较好的同学有展示才能的机会。接着向全体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Doyouneedgoodfriends?Why?”再接着问,“Areyougoodtoyourfriends?”由此引入Warmingup要求做的调查,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而且,我还设计了一个得分表格,使学生对自己的选择一目了然,然后让学生判断哪一个答案更好,使学生对自己是否擅长交友做出评价。甚至本节课要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认真考虑过了,务求让学生听得明白,而且层层深入,自然过渡,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解决如何交友和保持友谊等问题,以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然而,事实并非如我想象中的那样完美。
先是学生听完那首歌后,并非如我所预期的那样立刻被友谊的氛围所感染,而是没什么反响,这令我大失所望。后来我向学生了解为何会这样,学生说对这首歌非常陌生,而且也不欢它的旋律。这令我明白到若不多花时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就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而在后面的讨论环节,情况更令我失望:这是五道让学生做出选择的题目,因为考虑到其中只有7个生词,于是我让学生尝试结合语境猜猜这些生词的意义,可学生听后很不满意,认为这么单词多没学过,很难猜,于是我引导学生去猜,花了不少的劲总算弄好了。可到了讨论的时候,我听到的并不是学生说自己选择哪一个答案和原因,而是纷纷用中文互相问单词的意思。了解一下才知道当中的许多学过且较简单的单词学生都己遗忘。待到弄清单词的意义,真正讨论的时间己不多,因此只讨论了三道题就到了下课时间,下面的环节当然就无法实施。
这第一节课的失败源于我对学生的不了解,不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也因为这一节课的失败,令我深刻认识到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因此,我经常抽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每堂课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比如,对于每一篇精读课文,我都先让学生预习,写上自己的问题,然后针对多数存在的问题,设计生动的讲解,使每一堂课更具有针对性。又如,课文的听力理解对这一帮基础不很好的同学有很大的难度,于是我将原来的问答题设计成判断正误或选择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慢慢地提高难度。而对于Talking的话题,我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他们认为有话可说的内容,使每次的口语操练更具实效性。这样,因为注重沟通,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篇2
__学生作文指导方法体会一则
这几年,每年经我指导的学生作文见诸于报刊数都保持在两位数,获奖的也不在少数。于是有人问我:“你指导学生作文是不是有什么‘秘决’?”我说,哪有什么秘决?只是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始终把握好了一点: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首先是针对学生作文内容而言。每次作文训练时,我都会反复重点强调的一点就是: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人,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每一届学生,我也会从不同角度表明我对他们作文内容的一个基本态度:坚决反对在写作时无中生有,无病呻呤,装腔作势。
之所以反复重点强调这一点,一方面是因为写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学生有东西可写;另一方面是因为写熟悉的人熟悉的事,也很容易写出感情,把文章写好。古人去:真情出至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动人先动已。作者自己被文章的材料感动过,才能更好地去感动别人。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第二条就是作为学生作文的指导者,要熟悉学生的生活,有一颗“童心”。这也就是说,作为师长的我们,不少时候有必要放下“架子”,真正走到学生中去,真正走到学生的心里去。这样做除了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搞好教学外,还可以使我们对学生作文内容的真假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还可以根据他们生活的实际对他们作文的选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使作文理论能真正落到实处。
这里有我经历过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前年元旦左右,一次课间休息时,一个学生眉飞色舞地说:“还是初中同学讲究情谊重。小学那么年,我收到的贺卡不过十来张;这才上初一,我就收到一大摞贺卡。”看着他那兴奋劲,我心里一动,就饶有兴趣地问了有关的情况。问清楚后,我就建议他就他刚才讲的写一写。第二天,这个学生就给我拿来了三篇文章:《我和贺卡的“友情”》、《我喜欢贺卡》、《友谊之花绽放在贺卡上》。三篇文章,三个不同角度,篇篇翔实,篇篇堪称佳作。寄出去后,都见诸于报刊。其中《友谊之花绽放在贺卡上》还获得了一家报社的“花季风采”杯作文大赛一等奖。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第三条就是对学生写的每一篇作文都抱有强烈的热情,尊重、珍惜学生的劳动。我们做老师的,都做过学生。做为学生的,需要老师的肯定,哪怕是一句鼓励。每一篇作文我都细读,重点找出其中的闪光点,并在评语及讲评中予以肯定;对于不足,则具体指出修改意见。
事实上,如果不细读,学生写得不算很好的作文特别是那些写得并不怎么好但闪光点却不少的作文,就会很容易从自己的眼前溜走。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战不贻。细读正是真实掌握学生作文水平的基础,正是精心指导学生作文的基础。试想,对学生作文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遍,你又谈何精心指导?
当然,通过细读,更多的也还是我们总结学生作文的长处和短处的最好的方法。对于那些多数人都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开设专题讲座予以集中辅导。纯粹地讲作文方法作文技巧,没有多少学生能听进去,而结合实例特别是结合学生作文自身的实际,他们则往往兴趣盎然,效果也不言而喻。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视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也是改出来的。对于学生作文而言,修改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老师出具具体的修改指导意见,学生自己修改;一是老师自己从不同角度修改,给学生作例子。这两个方面都很效果,不能偏颇。
我们之所以重视修改,也就是要让学生从修改中学习写作,在不断的修改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我们平日里教育学生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实际上,这句话对于我们作老师的自己也有用。学生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比较大的一个方面,容不得忽视。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精心指导,学生的作文能力绝对会不断地提高的。
下一篇:英语教学反思:月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