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金荣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学科四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声音》中的内容。
二. 建议思考的问题
1.怎样针对本年段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
2.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例描述
将学生分成十个实验小组,前面摆放实验桌,桌子上有学生实验用的各种材质的瓶子,如:玻璃瓶子、塑料瓶子、纸瓶子、不锈钢瓶子等;各种填充物,如:豆子、钢钉、橡皮、棉花、笔帽等,本课教学着力点在于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和实验活动,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认识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不仅与发声罐、罐里填充物的软硬有关,还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检查作业,进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做发声罐的作业,你们完成了吗?
生:我们完成了。
师:谁能说一说,你的发声罐是怎么做的?
生:我用一个塑料罐子加上几个钉子做成的发声罐,我来给大家摇一摇。
生:我用一个铁罐子,里面放了两粒豆子,做成了发声罐,我来给大家摇一摇。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好地完成了作业。那么,要想让发声罐发出声音需要具备几个因素呢?
生:三个:罐、填充物、振动。
师:板书。
师:如果学生没有把振动说出来,老师引导:像老师这样把填充物装到了瓶子里,放在桌子上不动,能发出声音吗?
生:不能。
师:那么,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如何来控制呢?
师: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点评: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主题,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发声罐。
师:我们要想控制发生罐的声音,就应该能使发声罐发出更大或更小的声音。
师:怎样做一个发出更大声音的发声罐。
【自主实验,进行探究】
师:你能做一个发出更大的声音的发声罐吗?
生:学生想一想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点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求知欲。)
师:请同学们亲自设计以下实验方法,然后自己动手做实验试一试。
生: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填写实验报告。
(点评: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体现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生:分小组实验,然后讲一讲,让同学们听一听。自己组用什么实验方法改变的发声罐的声音就把这种实验方法写在报告单上。找出对比实验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交流合作,互换信息】
师:这组同学改变的是实验条件中的哪一个因素呢?还有哪个小组改变的也是这个因素呢?
生: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看谁最注意倾听?他们的汇报好不好?
生:他们小组同学之间的分工很明确;他们把对比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得很清楚。
(点评:交流与汇报实验结果部分采取让学生互相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让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又培养了他们的评价能力。) 知识创造财富。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汇报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填充物越多、越硬,声音就越大;罐子越硬,声音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
师:制作一个发出更小声音的发声罐。
师:你能做一个发出更小的声音的发声罐吗?
生:做实验,填写报告单。
生:讲一讲。
生:用毛巾包住瓶子能阻隔声音的传播。(板书)
师:这些就是决定发声罐声音大小的因素。(板书)
【因势利导,品德教育】
轻轻说话和大声说话。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声音是可以控制,那么我们说话的声音需不需要控制呢?请同学们来看一个短片。
生:学生观看课件内容。
师:谁能讲一讲,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们大声喊,可能没觉得怎么样,但是可能已经对别人造成很大影响。
生:一般情况下,人的耳朵能够承受的最大声音是120分贝,超过这个限度,人就会感到头疼、迷糊、恶心和减少寿命了。
师:老师告诉大家,我们在低声耳语说话大约是30分贝,大声说话是60—70分贝,这还不是大声喊。那么,如果是大声喊,声音就更大了。这还只是一个人,如果象刚才放的短片那样,十几个人一起喊叫,那么声音就更大了。
师:看来,我们说话的声音大小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当时所处的环境而言。
师:该大声说话的时候我们就要大声说话,该小声说话的时候我们就要小声说话。千万不要在需要我们小声说话的地方大声说话,不要扰民,以不吵到别人为准。这与我们的个人修养和所受的教育有关。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小声说话?
生:我们要轻轻关门、扫除的时候轻轻挪动桌椅、上楼梯不要使劲跺脚、中午吃饭时不在教室里喊叫、课间不在走廊里大声说话、中午在食堂小声说话、……
师: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学校做起,从家庭做起,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变成环保小卫士。
(点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很自然,贴进学生的认知能力。)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减少噪声而努力。
下一篇:科学教学反思:《蚂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