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开学第一节室内说课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幼儿园开学第一节室内说课稿(篇1)
幼儿在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喜欢把玩具推来推去,拉来拉去。为了激发幼儿探索、实验的兴趣,培养幼儿喜欢尝试、乐于动手,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一些科学知识和现象的学习意识和从事简单的技术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平时游戏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娱乐交流中的话题,我设计了一节尝试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较强的科学活动——物体怎样移动。
“物体的移动”除了教幼儿获取有关的物体移动需要的具体经验外,还要对幼儿进行相关的科学知识教学,并从科学探索出发,生成有关技术的目标和内容,将幼儿的科学与技术学习有机地、自然地结合起来。
在教幼儿“物体怎样移动”的之前,我预设了一下“物体怎样移动”的学前目标:首先,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尝试让物体动起来,使幼儿感受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获取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的具体经验。其次,让幼儿尝试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移动的一样吗?再次,让幼儿想办法在不用身体碰物体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办法让物体动起来?最后,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并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在学习“物体怎样移动”的时候,教师为幼儿共同准备了各种物体。如:积木、汽车、纸、圆珠笔、各类玩具以及绳子、轮子、木板等等。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在进入教室之前,我领着幼儿在室外活动了一下。
随后我放开音乐,幼儿听着音乐《碰碰车》来到了教室,看到地上放着各类玩具,顿时来了兴趣。
我趁机说:“小朋友们,地上放了这么多的玩具,我好想玩一玩,你们想玩吗?”说完,我就独自拿着玩具玩起来,小朋友也跟着玩起来。在我的启发和引导下,孩子们开始了活动中的第一次尝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了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材料,让幼儿通过尝试,发现物体自己是不动的,只有去推它碰它物体才会移动。
我来到孩子们中间,问身边的几个幼儿:“文文,佳佳,你们在玩什么?你怎么玩的?文文说:“我在玩积木,我可以搭高楼”。佳佳说:“我在和皮球玩,我碰它就滚。”“我在玩汽车,我一推它就跑。”孩子们有各种回答,我没有阻止孩子,但当一名幼儿回答到本次活动的主题(我碰它就动,我推它就动)时,我及时抓住,引出话题:“小朋友说的真棒,放在地上的东西,自己是不动的,那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呢?”
幼儿再次尝试,这次尝试,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幼儿比较投入,这时我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一方面发现幼儿操作中的创造性思维,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也帮助了一些思维和操作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使幼儿都能有所发现。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来到我身边向我演示,等幼儿围坐在我身边时,我问:“谁能主动说说你是怎样让物体动起来的?”“我是用手推的,一推我的积木就动起来了。”“我是用手拉的,一拉我的汽车就跑起来了。”“我是用嘴巴吹的,一吹纸就飘起来了。”“我是用脚踢,一踢皮球就动了。”
孩子们边说边演示给其他小朋友看。
在这次尝试中,幼儿很专注,很投入。
教师说:“小朋友说的真棒啊!刚才小朋友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物体移动,可以用手推、拉,可以有嘴巴吹,还可以用脚踢———————小朋友可真聪明。”
接着我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小朋友只要用力推,物体就会移动,那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移动得一样吗?”
幼儿再次尝试。这是一个新的,而且动脑筋的问题,孩子们被吸引了,我刚说完,孩子们就去自己尝试了。我来回走动了,观察了一下。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孩子在我周围坐好。
“刚才,小朋友都在认真的做实验,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动的一样吗?你是怎样做的?”
幼儿争着演示自己的实验,边说边做,这时,我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如个别幼儿介绍不够流利的,我将耐心地给他们第二次机会,鼓励他们把话说完整,把操作做的更好。
“我玩的是小汽车,我发现,我用很大力推,汽车就跑的很快、很远,用力小轻轻的推,汽车就跑的很慢、很近。”“我玩的是纸,我用嘴巴用力使劲的吹,纸就飘的很远,我用嘴巴轻轻的吹,纸就飘的很近。”“我玩的是皮球,我用脚使劲的踢,皮球就跑的很快很远,我轻轻的踢,皮球就跑的很近。”
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都能发现用力大和用力小物体动的不一样,可见幼儿的思维注意力都非常的集中。
教师说:“小朋友的实验都很成功,而且说的棒极了,用力大的时候,物体移动的就快、就远,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就移动的慢、近。
面对幼儿的感性经验,紧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
“小朋友用身体去碰这个物体,物体就会移动,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身体去碰这个物体,能让这个物体移动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由于有了先前的尝试经验以及探索的基础,他们有的单独实验,有的合作实验,边尝试,边操作。教师的问题给幼儿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环节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了迁移,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成功感,把这次的探索活动推向了高潮。
一段时间后,幼儿围坐在我的身旁,迫不及待的想演示自己的实验。没等我问,孩子们的小手就举的高高的了。
“我想让小汽车动,我没有用手,我把绳子寄在积木上,一拉绳子积木就动了。”“我把木板的一头放在高处,一头放在低处,把汽车放在高处,一动木板汽车就自己跑下来了。”“我把纸往空中一扔,然后不断的吹,纸就动起来了。”孩子们越说越兴奋,总结出:让物体移动,用的力不一样,物体移动的也不一样,用力大,东西就动的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就动的又慢又近。
看到孩子们积极的表现,于是我把延伸活动放到了室外。
“孩子们,关于物体移动的秘密可多了,刚才小朋友还没有发现更好的方法,现在我们到院子里试一试,看看还有没有新的方法,然后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人们是怎样让重、轻的东西从下面移到上面,或者从里面移到外面。你自己也可以试一试。”
通过这个活动延伸,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力和运动的关系。
记的我曾经看到这么一段话:在尝试教学时,不要忘记要先尝试后教,尝试教学中一定要让幼儿有尝试的机会,一定要让幼儿带着问题、目的去尝试,不要想幼儿是否能尝试成功,要重在过程,尝试以后要让孩子有交流的机会,让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学习。所以在整节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方法放到了首位,让每个幼儿都有尝试、交流、发现、发言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尝试教学的课程的模式,在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节课结束后,我并没有把这一活动结束,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物体移动的问题,都能和孩子一起共同的讨论。
如今,尝试教学在我园已广泛展开,孩子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是尝试的重要内容,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让孩子们在尝试中学习。遇到问题,让孩子尝试解决,孩子们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孩子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尝试教学给老师们带来了挑战,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探索和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孩子们在尝试教学的氛围中,已经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广阔的蓝天。
幼儿园开学第一节室内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科学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乐于参与科学实验活动,能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探索。
(2)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初步了解改变沉浮的方式。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和探索改变沉浮现象。
4、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1)每组一份实验材料:盛满水的脸盆,小石头、橡皮泥、小木块、泡沫板、塑料瓶、玻璃珠,擦手毛巾。(摆好后用盖布盖上避免分散孩子注意力)
(2)记录材料:每组一份彩色记录卡、铅笔。
(3)教师示范材料:鱼缸、小石头、橡皮泥、小木块、泡沫板、塑料瓶、玻璃珠,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演示法:
(1)大鱼缸有助于幼儿清楚的观察到教师演示的物体沉浮现象,PPT上也有相应的图片展示。
(2)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记录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2、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物体沉浮的现象。
2、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后面的讨论活动提供依据。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四、活动流程:
1、导入活动(展示PPT的实验物品图片,让幼儿说出有哪些东西。出示鱼缸,事先用盖布盖住,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演示活动:先示范两种物体的沉浮,木块和石头。
3、认识活动(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表示“上浮”、“下沉”的箭头号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4、操作活动(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先要讲解操作规则,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5、记录活动(哪些东西会下沉,哪些东西会上浮,请你用沉与浮的标记记录下来,并出示记录表。)每组让一个幼儿记录。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
6、交流总结活动(展示每组的记录表)7、探索活动:(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想一想怎么改变沉浮,例如如何让橡皮泥浮上来或让水瓶沉下去)在此环节中幼儿主动动脑想象,大家一起探索改变沉浮的方法,老师按小朋友的方法进行实验示范。
幼儿园开学第一节室内说课稿(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故事欣赏活动《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视,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故事极具创意,从问题—冲突—解决都充满童趣的处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于个体差异而受到别人的嘲笑,于是它想尽种种办法让耳朵竖起来,其实是带出小伙伴们与小兔子之间的关系。小伙伴们不仅没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两次地嘲笑小兔子,于是制造出了更多的问题。
最后小兔子通过医生的点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并用很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结果反而受到了别的小伙伴的欢迎。这个故事和生活比较贴近,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这个故事同样也适合我们广大的家长和老师,读后发人深省。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认识的对待它。
2、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结合相关动词短句讲述故事情节。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它。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结合图片运用相关动词讲述故事情节。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耷拉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教学图片一套,故事课件一套。角色头饰若干。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伙伴们取笑你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你会怎样?你会用什么方法让耷拉着的耳朵竖起来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猜测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迁移经验,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且通过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只小兔子的耳朵和我们平常看见的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讨论并说说,学习词语:耷拉。)这只小兔子有点特别,他的一只耳朵总是耷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发生了许多事情。你们想听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吗?
(二)、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
a、布布去找伙伴们玩,伙伴们是怎么对他的?他们怎么说的?(你的样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竖起来,你应该和我们一样才对。)
b、布布的耳朵和伙伴们的不一样,所以大家都笑话他。如果你是布布,你会怎么想呢?还会怎么做?让幼儿猜猜说说让耳朵竖起来的方法。
2、讲述故事第二段,先讲小兔子用的第一个方法,提问:
a、布布想了什么办法让耳朵变直?
b、你们猜猜看,布布还想了哪些办法呢?让幼儿说说故事中的原句(倒挂在树枝上、把烧汤的锅戴在头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里插胡萝卜、把树枝和耳朵绑在一起、用鱼竿把耳朵钓住、用氢气球绑着耳朵。)它想的这些办法有没有用?
c、可是小伙伴们还是取笑他,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讲述故事第三段,提问:因为小伙伴们的取笑,布布到医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医生是怎么告诉他的?布布又是怎么想的?
4、讲述故事结束部分,提问:后来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伙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布布是笑得最开心的?最后小伙伴们喜欢布布吗?
(三)、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伙伴们取笑的心情,使幼儿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通过看课件的形式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涵。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小兔子有着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伙伴们应不应该取笑他?总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我们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个子很矮,但只有加强锻炼,多吃饭,不挑食,身体就会很健康,各自也会慢慢长高;我们看到一些有特别的小朋友也不应该笑话他们。
四、延伸活动:
分组:角色表演。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绘画:小兔子还可能使用的方法。等等。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开学第一节室内说课稿(篇4)
无论学校领导、教研员还是普通教师,都经常需要听课评课,那么,在通过听课评课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中,评课者该把握哪些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评课水平呢?
一、常见评课误区浅析
尽管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在评课中,评课者自身也很容易出现失误甚至错误,除了技术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外,属于评课方式的问题也有不少,就笔者所见,经常出现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哄”评:你好我好大家好,敷衍了事。这种“皆大欢喜”的评课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评课者准备不足或能力有限(比如听非自己专业的课),由于准备不足,所以就难以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的得失,而跨专业听课时,评课者有时对授课教师“讲了什么”都不甚了然,又如何有效评课呢?因此,评课者就不得不勉强应对、多夸少评,无论表扬还是批评、分析还是建议,都不免流于空泛笼统。另一种“哄”评则更等而下之,主要是出于人情面子和各种利益的考虑,“课未完,评已定”,这种“评课”其实基本已经不能视为教研活动了。对于“哄”评,有责任感和进取心的教师并不喜欢,尽管“面子”无虞,但难有真正的收获。
第二,“套”评:用理论、理念、理想套教学。课堂教学实践当然需要理论层面的引导,但是指望一节课“全面、彻底”地体现理论、理念、理想的要求则未必实际,不用说日常课,就是精心包装的“公开课”也难以实现。有的评课者,对教学工作本身并不熟悉,对所听的课了解有限,于是乎只好在评课中祭出“理”字大帽,“套”上一番了事。有些评课者则是带有比较强的理想主义色彩,总以为一节课只有用课改理念和教育理想“武装到牙齿”才算好课,于是乎大套特套,被评教师在不得不赞同其理念、理想的同时,却又是一头雾水,大生“这课该如何教”之疑。
第三,“替”评:用自己的教学设想来评课。不可否认的是,评课者在听课时,在做判断时,心中重要的参照系就是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但是,一些评课者喜欢越俎代庖,在评课时教教师如何授课,这就未必妥当了。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一些懂教学,也对所听的课比较了解的评课者身上。评课的目的其实与教学的目的很相似,在教学中,“告诉”学生怎么做的效果远不如帮助学生自己探索的效果;同理,评课者“代位设计”也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退一步来看,在实际教学中,评课者的教学设想真的能“替代”授课教师的设计吗?笔者认为恐怕不能,且不说前者未必就比后者高明多少,更重要的是评课者一般都对学情了解有限,其设想也就容易“看上去很美”,实施起来很难。
第四,“苛”评:评课中过重细节,求全责备。清朝道光皇帝有一条“驭下之术”,就是在大臣的奏折里面挑错别字,让大臣们觉得皇帝神目如电、无比圣明,因而战战兢兢。我们有些评课者也有类似的做法,在评课中,不重整体而偏好局部,不观大体而好抠细节(细节当然很重要),找到一点问题就大肆发挥、上纲上线。教学固然要精益求精,但教学又是“遗憾的艺术”,“有问题”是正常的,指出即可,没有必要抓住不放。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曾说:“一事之失,无妨全体之善,切不可效宋儒所云,一有差失,则余无可观耳。”他主张在批评中“去其一非,成其百是”(《答王西庄书》),我认为这也正是评课者在评课中应该有的态度。
二、评课的几条原则
关于评课的原则,我觉得很可以借鉴学术批评的要求,因为评课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学术批评,不能随意,也要尽量避免偏颇、疏漏。
第一,转变态度、谦虚谨慎。著名学者齐世荣先生说:“批评者的意见即使正确,也只是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正确,而从总体水平上不见得就一定超过被批评者。”(《漫谈学风问题和学术批评问题》)这是非常正确的。
比起被批评者来说,批评者处于相当有利的地位,著名学者余嘉锡先生所作的《四库提要辨证》纠正了清代学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许多错误,但是余先生却认为,纪昀需要为浩如烟海的典籍作提要,而自己却是只挑自己有兴趣、有心得的内容作批评,所以,“纪氏之为《提要》也难,而余之辨证也易”,余先生断言,如果把他和纪昀身份对换,“纪氏必优于作《辨证》,而余之不能为《提要》决也”。正因为如此,批评者就更应该谦虚谨慎,这并不仅仅是风范、风度的问题,谦虚谨慎也会让评课者少了许多犯错误、出问题的可能。
第二,深度钻研,不说空话。评课者决不能“赤膊上阵”,而是要对教学内容研究深透。比起其他一些教研方式,评课是很“日常化”的,但是,“日常化”不等于“随意化”。有一些评课者存在一种想法,认为自己可以“熟悉内容就评内容,不熟悉内容就评教法”。殊不知,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那里,面貌可以千差万别,而所谓“教法”如果脱离了内容,就成了无源之水。如果对自己所听课内容不作研究,不从授课教师和中小学教学的角度实实在在地分析课的内容,评课就难以切中肯綮,甚至会闹出笑话。
第三,设身处地,“了解之同情”。一节课(即使是刻意准备的课)不是孤立的,它与教师的整体教学延续性,学校、教研组的情况密切相关。一节课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根植于这个班学生的种种状况。而这些往往都是评课者一无所知或不太了解的,而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调控,以及教学效果的达成,恰又与这些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在评课时需要充分了解情况(特别是学情),设身处地地评课。陈寅恪先生研究历史,特别重视“了解之同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充分考虑历史事件产生的各种条件、历史人物行为的环境背景,置身其中,设身处地地作研究,这种思想是我们评课时应当效仿的。
顾泠沅教授指出,教育教学研究要“回到粗糙的地面”(《校本教研:从制度建设到聚焦课堂》),评课也是如此。课堂教学的“粗糙地面”非常复杂,存在于教师、学生、环境等许多方面中,而且带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忽略这无法回避的“粗糙地面”,评课就容易失去指向性和客观性,也就容易想当然,容易简单化、机械化、空泛化,难以评到点子上。
第四,反复论难,力求严谨。很多著名学者,在进行学术批评的同时,也希望别人“入室操矛”,再来批评自己,以深化认识、推进研究。我们的一些评课者却自以为自己说的都有理,加上老师们往往因为地位、面子、利益的关系,不予反驳或讨论,也助长了一些人根本不准备接受辩难的态度。这对于评课,对于教学研究工作没有好处。
我觉得,批评者应该随时准备被人批评,因此,评课者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需要在心中反复掂量、仔细论难,力求“止于至当”。同时,随时准备被人挑刺、反驳。一句话,就是把评课当成完全开放而又非常严谨的“口头学术讨论”,而不是一言堂的“专家指导”或随便的“谈谈意见”。在当前的教研工作中,我们特别重视交流与对话,而形成有效对话起码得有这么两个条件:一是大家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也都有开放的倾听态度;二是大家的发言都(尽量)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这样才能产生高质量的观点交锋,思想碰撞。
评课,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最基础的形式,其鲜活性、及时性、互动性和针对性都是其他教研方式难以替代的。我们有责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让它在教师的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幼儿园开学第一节室内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摘草莓》是一首活泼、抒情的儿童歌曲,以流畅跳荡的旋律、轻盈灵活的节奏和生动细腻的歌词,刻画了小姑娘的可爱形象。第二声部中间的衬词“呦喂”力度由弱到强,节奏由松到紧,又拉宽,这既是对小姑娘美好心灵的赞美,也是小姑娘心里活动的表露。这首歌曲我们和小朋友已经学习过,所以本次活动把学习第二声部作为难点也是重点学习的部分。
2、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运用气息的控制,较有弹性的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
(2)迁移两个声部念歌词的经验,并在图谱和老师的帮助下演唱两个声部。
(3)知道在两个声部的演唱中,必须边听边唱才能保持美好的声音效果。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歌曲演唱表现出轻快、欢跃的情绪来。能较好地表现力度与速度的变化。
(2)难点:在图谱老师的帮助下演唱两个声部。
二、说课前准备
1、幼儿已经学会歌曲摘草莓,因为只有熟练地掌握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才能更好地进行两声部的合作演唱。
2、图谱两份,给幼儿更直观的视觉帮助。
三、说活动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准备按照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活动。
一、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小铃铛(将幼儿的声音打开来,为唱歌活动做好准备。)
二、复习歌曲
1、幼儿自由演唱
2、教师范唱
3、幼儿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通过对比发现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要好听一点。并进行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幼儿园开学第一节室内说课稿(篇6)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富有儿童情趣,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慧,还能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炎热的夏天》是一篇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散文诗,是很好的阅读和积累语言的素材。本教材中童话般的意境给夏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夏天的的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本教材还具有可拓展的空间,孩子们可以迁移经验进行创编,把自己对夏天的理解用绘画、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此外,除了去挖掘其内在的文学内涵,让幼儿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还可以有机整合相关领域的内容,从而让幼儿多维度地去感受美、欣赏美、体会美与表现美。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个方面制定了一下三位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欣赏并理解散文诗内容。(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通过教师配乐朗诵激发幼儿欣赏散文诗的兴趣;利用散文挂图的展示来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可以加深幼儿印象。)
2、能力目标:幼儿能够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演并朗读散文诗。(难点)
3、情感目标:感受夏天雷雨前后的不同情景,体验散文诗优美的意境,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三、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要不仅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来感染幼儿,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我运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使画面更直观更形象,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启发式提问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训练幼儿的开放性思维。
3、情境表演法:让幼儿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通过角色表演,增加幼儿的体验,强化幼儿对散文诗内容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更有效掌握学习内容。所以我运用以下学法:
1、倾听表述法: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并通过语言激励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交流讨论法:引导幼儿针对问题主动探索,发现学习,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说一说的轻松氛围中掌握学习重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我遵循实效性、简约性、重复利用的理念,准备了夏天景象(ppt)、散文挂图、图谱。
1.夏天景象ppt:是为了引题,通过ppt的展示让幼儿知道夏天的到来。
2.散文挂图:是通过直观教学法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散文内容。
3.图谱:利用图谱一一对应的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散文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说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
(一)出示ppt,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师:你们瞧,这是什么季节呢?(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通过观看ppt及教师简单的提问,幼儿都能够知道这是夏天的到来。)
2.师:夏天到了,天气是什么样的?如果天气很热,小动物和植物们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散文诗《炎热的夏天》。(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散文诗,从而进入第二环节。)
(二)欣赏散文诗,初步理解散文诗内容。
1.教师配乐朗诵,幼儿欣赏散文诗。(让幼儿在乐声中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激发学习的兴趣。)
2.请幼儿说说夏天到了,植物和动物们发生什么事了?雷雨过后又怎么样了?
(这里的提问是让幼儿回忆散文诗内容,对散文诗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大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及理解能力已逐渐形成,相信多数幼儿都能够倾听出其中的内容,如:小草打了卷,花儿垂下了头……当幼儿回答之后教师引导用散文诗中的语言来表达,让幼儿了解句式结构。当然也会有个别幼儿倾听能力较弱,无法理解散文诗中的内容,这时我会结合挂图再次朗诵散文诗,这也是我的第三环节。)
(三)结合挂图再次欣赏,进一步理解散文诗内容。
1.出示挂图,再次朗诵散文诗。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利用挂图可以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散文诗内容。)
2.结合图谱,加深记忆。
(图谱是我为幼儿搭建学习的支架,让幼儿通过图谱来加深印象。从中我将幼儿的回答以图谱一一对应的形式展示,然后让幼儿结合散文中的语言进行朗诵。)
(四)幼儿表演散文诗。
幼儿自由结组,分别扮演散文诗中的动物和植物,边朗诵边表演。(爱表演,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边说边表演不仅加深了孩子们积极参加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散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活动中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而且从引入主题——欣赏散文诗——再次欣赏——情景表演四大环节来开展活动,其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使整个活动有效的开展。
幼儿园开学第一节室内说课稿(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增江河水变脏的一些原因。
2、知道水污染的一些危害。
3、教育幼儿珍惜水资源,培养保护增江河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
2、清水、脏水各一杯;
3、“河水污染的原因”的图片数幅。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小河生病了》。
2、提问幼儿:
(1)河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2)谁常在这里喝水、游戏?
(3)河边盖上造纸厂和宿舍后,小河怎样了?
(4)小动物们怎样了?
(5)以前我们的增江河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
3、组织幼儿讨论脏水对人和其它生物的危害。
江河等水资源受到污染,水就成了脏水。有时脏水的颜色黑乎乎的,还有一股臭味,技术人员将水取样进行化验,还会发现水里充满各种病菌和有毒物质;有时脏水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但水里已含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毒素,如果人或其它生物喝了这样的水就会致病,甚至造成死亡。
4、讨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出示图片,请幼儿说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工业废水。一些造纸厂、化工厂、印染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水。
(2)生活污水。每个家庭每天也有许多污水产生,如洗澡水、洗衣水、粪便水。
(3)生活垃圾。许多人把江河当成大垃圾箱,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倾倒进江河里。
(4)农药和化肥。残余的农药和化肥经雨水冲刷流入江河。
(5)森林砍伐。江河两岸的树木被砍伐后,岸上的泥沙会流入江河,使河水变浑
5、请幼儿谈谈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如:(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2)爱护花草树木;
(3)垃圾分类处理;
(4)建议父母使用无磷洗衣粉;等等。
总结分享:
请幼儿谈谈怎样为小河治病。
活动评价:
1、了解了河水变脏的原因。
2、知道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活动结束
附:故事《小河生病了》
美丽的树林旁边,有一条清清的小河。小动物们在这里喝水、游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有一天,这里盖起了造纸厂和宿舍。废水流进小河里,生活垃圾也倾倒在了小河里。从此,小河生病了。小动物们没有水喝,只好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别出去寻找生存的地方。河里的水越来越脏,越来越臭,它的病还传染给了河边的草儿、花儿和大树。小朋友,怎样才能把小河的病治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