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务文库!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学习委员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篇1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昌乐小学 马剑

教材版本:河北版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一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细、直、能弯曲的塑料管(或纸管),火柴等

演示材料:幻灯片——光源、从密林缝隙透过的光 ,光学演示箱,影纸片、小手电。

教学过程 :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时间

目的

1、游戏激趣

导入

1、 游戏:钻套子

2、 问:你在套子里看见什么了么?你有什么感觉?

3、 总结:对啊,黑色的套子里没有光,我们什么都看不见。没有了光明,我们会感到恐惧。

1、 钻进一个黑套子

2、 生回答

5分钟

1、 引起学习兴趣

2、 引入光源的概念

2、探讨光源、分类光源

1、 还好,世界到处都有光,不然我们生活在没有光的世界,将什么都看不到。能发光,带给我们光明的物体叫做光源(出示ppt),大家知道那些物体是光源么?

2、 师将学生的说的物体板书出来,请同学们看着这些物体,说说有什么发现?

3、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人造光源,什么是天然光源,现在请同学们把23页的空填上

4、 引导镜子和月亮不是光源(反射光而不是发出光)(在学生列举光源时讨论,如果学生没有说,则放到第3环节老师提出讨论)

1、 生说哪些是光源

2、 看分成2类的光源,说:一种是天然光源,一种是人造光源。

3、 填23页上部的空

5分钟

1、 了解光源。

2、 通过总结归类分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 知道反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3、探讨光的传播

1、 导语: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那么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板书课题)

2、 播放ppt看看透过密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你能猜猜光是怎样传播的么?

1、 猜猜光是怎样传播的(通过讨论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假设)

5分钟

1、 猜想引起探究的兴趣。

4、实验验证假设

1、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这个观点呢?分组实验

2、 帮助学生总结,并请学生填写23页的空

3、 教师演示实验:调整光学演示箱使进光孔为3个,在箱内充满烟雾,使灯光或阳光通过光栏射入箱内,可以看到三条直线光束。

1、分组实验:也可让学生看课本23、24页图示实验。

2、 小组汇报简单的实验过程总结得出结论。

3、 填写24页上部的空

15分钟

1、 分组实验证明猜想。

2、 学会总结汇报

3、 养成科学态度,证明结论。

5、总结

看来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光是。。。。。。

1、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填写23页下部的空

5分钟

1、总结,明确概念。

6、作业建议

1、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呢?请大家回去再认真观察。

2、 学完这课,你还想探究关于光的什么问题呢?(老师帮忙归纳)

1、讨论有兴趣的问题

5分钟

1、 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2、 引起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知识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篇2

一、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线传播是光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学习光的反射规律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也是信息传递一章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是反射、折射现象的基础,可以提高同学热情,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sts意识。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是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和人造光源;

理解光在真空中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4)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三、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设线性探究模块,努力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

构建“人文·物理·社会”三维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释放学生心灵,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说学法、教法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主要学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与此相适应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是发现法。发现法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所提倡的,是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依据教师所提供的器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具体体现在以下的教学环节中。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

通过展示大连的夜景和自然光现象,教师提问:图中的光是从哪来的?引入光源定义: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你知道还有那些物体是光源?就以学生举出的光源为例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类。

2、经历探究,完成光的传播学习

(1)提出问题:

有关光的知识你想了解哪些内容?这些问题将在我们今后学习中依依解答,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传播的呢?”

(2)猜想与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学生可能提出如下几种猜想:直线、曲线、折线、射线。

(3)设计实验,评估优化探究方案

教师给出实验器材:激光笔、大矿泉水瓶、蚊香、加有少量牛奶的水溶液、果冻、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蜡烛。学生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方案。

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大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估,完善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完成实验

(5)分析与论证

小组分别向同学展示光空气、液体、固体光的传播。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从物理走向社会

接着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呢?让学生举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解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向学生提出学习物理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学以致用,那么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激光准直、枪的瞄准、排队等。如果举手同学不多,就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

4、光的传播速度

生活中还有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通过电脑展示雷电,提问: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学生回答:光速大于声速。光速多大呢?下面阅读课本内容,自学完成这部分内容。

5、师生小结

首先学生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以鼓励。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篇3

各位领导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光的传播》。

教材分析:

《光的传播》是粤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学习光学的基础课。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是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光是直线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及日食月食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知道推测要有依据;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重点:认识光是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本课的教学作出了以下教学设想

教学设想:

因为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所以在教学光的传播的特点时,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实现这一设想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猜想 2、探究 3、运用4、小结

教学过程

(一) 第一环节:猜想

我首先以镭射笔的红色光线照射屏幕,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光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跑到屏幕上的?这种实物作为导入,让学生对光学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的同时也作出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测想。然后进入重点环节:验证 我将分两步进行

1、提取生活经验进行初步验证 2、通过实验再次验证

(1)提取生活经验进行初步验证

学生作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猜测后我再追问,生活当中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这时可利用课件配以图片如:舞台上的灯光、阳光照射森林┉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看到的直线形式的光。使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就的确存在着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让学生从猜测发展到初步信服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通过实验再次验证

生活经验只是一个事实,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证明出来?接下来我为学生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实验由简到难,层层推进。实验活动1管子看光实验,实验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充许有有不同方法,但只要学生有一个共识,只有管子是直的光才能传播出来,当管子是弯的光就不能传播出来了。这样就能得出我们的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活动二光线打靶,实验发现只有B孔和中间挡板的小孔及靶心三点在一直线上光线才能打到靶心,这就又一次地验证了光是直线传播的。两个实验由简到难,层层推进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进行了充分证明学生从初步信服发展到充分肯定光是直线传播的。当充分肯定光是直线传播的结论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环节:运用

(三)运用

科学知识的学习在于运用,科学知识的运用又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达到这一目的先让学生根椐课文了解小孔成像,再让学生根据光是直线传播的特点猜想在白屏上所看到的内容并把它画出来。之后我通过实物演示让他们惊奇的发现,蜡烛倒过来了,而且还有颜色,还能动呢。这时学生肯定会有疑问但可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光通过小孔后的传播过程。结果不用讲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学生此时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我紧接着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光是沿直线传播来解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并利用课件演示帮助解释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现象。

当学生明白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能简单运用后,为提高他们的技能我布置拓展练习自制简易

(四)最后一个环节小结

我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以鼓励。

整堂课,其实内容都很简单,就是如何一步步加深验证,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兴趣更大,因为这堂课注重更多的是探究的过程。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典型事例(如小孔成像、日月蚀等)。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要求知道光速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现在我们学习光学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过,请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

1、什么叫光源,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光源?

2、光线如何表示?

3、小孔成像说明了什么?

(二)新授环节

1、光源:

(l)光源:(自身)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蜡烛的光焰等。(charutupian)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

在研究光现象时,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通常研究点光源的关学现象,所谓点光源,就是可忽略自身尺寸的光源,象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一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光源的尺寸远小于它到观提点的距离时就可看作点光源。

(2)光源发光的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光照到物体上,光能又可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光束射入人眼才能引起人的视觉。

光能:光具有的能量,包含在光束中。

分类:

1)、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a、太阳等恒星都是天然光源(火星不是恒星)。

b、白炽灯、水银灯、荧光灯和蜡烛等是人造光源。

2)、按光的激发方式分:冷光源和热光源。

a、热光源: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白炽灯、弧光灯等)。

b、冷光源:利用化学能、电能激发的光源(萤火虫、霓虹灯等)。

3)、按光线特点分: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和体光源。(着重介绍点光源)

a、定义:凡是光源本身的大小与它被照到的物体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光源都可以看作是“点光源”。

b、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点光源并非数学上的点,而是物理意义上的点,即光源本身有一定线度。

2、光的直线传播

(1)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和路径的几何线叫做光线。在光线上标明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介质: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如:空气、水、玻璃等。

注意: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明光的传播并不依靠介质。

(3)光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中。

光直线传播产生的光现象有: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3、影:

(l)点光源的影

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

(2)较大发光面的本影和半影。

完全不会受到光的照射的范围是本影,本影周围还有一个能受到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照射的区域,是半影,比较以上两图,光源的发光面积极大,本影区越小,无影灯就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

注意强调: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发出的光可用光线表示,但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光在同一种约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正因如此,才能在障碍物的背面留下影子。

4、关于证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很多,例如日食月食现象:

(1)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在地球上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全食,如a区。在月球半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如b区,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里的人看不到太阳发光表面的中部,能看到太阳周围的发光环形面,这就是日环食,如c区。

(2)、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同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如图所示,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全食,如图a区;当月球有一部分进人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偏食,如图b区;但要注意,当月球整体在c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

5、光速:光的传播速度。

1)、真空中的光速:各种不同频率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均为:

c=3.0×105km/s=3.0×108m/s。

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c=3.0×105km/s=3.0×108m/s。

3)、光在其它媒质中的速度都小于c,其大小除了与媒质性质有关外,还与光的频率有关(这一点与机械波不同,机械波的波速仅由媒质的性质即密度、弹性和温度等决定)

6、光年:

1)、定义: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

2)、大小:1光年=ct=3.0×108m/s×365×24×3600s=9.46×1015m。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