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什么是平移以及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增强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难点】
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老师做关窗、拉黑板的动作。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移现象。
追问:你还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平移的现象?学生答:升旗,缆车,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等。
2、生成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题1图。
先让学生说出虚线部分和实线部分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感受平移,并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并数一数。(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纠错。之后组织全班交流。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4)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5)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3、应用新知
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4、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移的现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3
【教学设计】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我适当改进教材内容,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比较感兴趣、比较贴近实际的材料,从生活常见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百分数。通过比较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然后通过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自学讨论,补充完善对百分数的认识。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关系,不表示一个数值。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这就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中,我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可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练习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层次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读写百分数,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教具:多媒体
学习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填写到调查记录单上。
教学过程:
里庄是个篮球之乡,村村都有篮球场,是不是?同学们爱篮球、画篮球、更爱玩篮球。谁能告诉我班里谁打篮球?前阶段举行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知道男篮和女篮冠军都给哪个队拿走的吗?(解放军队),我们江苏获得多少块金牌?
一、报道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10月23日,全国十运会在江苏南京隆重闭幕。我们江苏队获得56块金牌,占了金牌总数的12%,解放军队获得的金牌数是金牌总数的9%,广东队获得的金牌数是金牌总数的10%。
同学们,这三个队中,你们知道哪个队获得的金牌数呢?然后呢?的又是哪个队?
你是怎么知道的?能具体说说看吗?如果把金牌总数看作是100份的话,江苏队就获得了——12份,解放军队?广东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二、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理解意义
老师在课前布置大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带来了吗?
(1)从生活中的百分数引出意义
A、实物投影学生收集的百分数。说一说,这个百分数是谁与谁比的。
板书:是的
B、像这样,请同桌交流你收集的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C、我们现在已经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百分数了,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就能把它叫做百分数了呢?
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2)巩固对意义的理解
老师收集两条信息。
(出示)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人口却占世界的20%。目前,我国的耕地面积由于沙漠化、开发等因素,还在不断减少。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而日本却高达60%。尽管如此,日本却从中国大量进口一次性筷子,很少砍伐本国树木。
问:这条信息中的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看了这句话你还有什么想法?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百分数的意义?你还知道有关百分数的什么知识?
那你还想知道百分数的什么知识?
(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有顺序的板书:读写法、用途、和分数的区别……)
三、自学课本,探究交流
1、自学是我们高年级同学常用的有效方法。看书P89-90
要求:默读、划出重要地方——思考所提问题——自由交流,看能解决其中的哪些问题?或者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生默读后,引导自由交流)
全班交流,解答问题。
(1)读法:读黑板上的百分数。
写法:请学生上来,大家一起边说边写。
(2)用途:便于统计和比较,因为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是吗?让我们来试一试,能不能用刚学到的百分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哪组是投篮组。
组别投球数投中数
甲组5043
乙组200180
丙组300252四人小组分工计算,请其中的一个同学汇报。
汇报,我们一下子比较选出了投篮组了。
(3)和分数的区别
我们还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吧!
(出示)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口答)
因此我们知道,百分数只能表示……,而分数呢?
现在,你认为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区别?
(出示)“一堆煤97/100吨”不能改写成97%吨。为什么?
小结:通过我们的自学交流,我们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指读)意义、读写法、用途以及它和分数的区别。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检查一下同学的掌握情况。
四、走入生活,实践运用
1、填一填:P91第4题
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2、根据这些读法,写出百分数
出示:百分之五十
百分之三点五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百分之一百三十
百分之零点六五
百分之一
百分之五点七
百分之二百八十点三
百分之七十
学生动笔书写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笔。
A、你写好几个,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
B、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一百的举手(展示评价)
C、请同学们读出其中的一个百分数,的、等于1的、等于二分之一的。
3、辩一辩:
1.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叫做百分数。
2.我们羊毛衫厂的产品质量特好,一件羊毛衫中的羊毛含量可达200%。
3.下周一大扫除,各班派10%的同学打扫,那每班派出的人数一样多。
4.一根绳长50%米。
五、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
愉快吗?
问题?
你的收获是什么?(交待:……知识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满意吗?满意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多少?
2、老师送大家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3、课外作业:收集一段含有百分数的资料,分析这个百分数的意义,谈谈感受,写成一篇数学小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①号锐角和A尺②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①号锐角和B尺②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钝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二、活动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1.组长汇报。
2.挑选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2.讨论交流: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3.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一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交流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
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
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交流讨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伸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
2、方法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中事物搭配规律和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归纳出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今天有许多位老师来到了我们教室和大家一起上课,我想用握手的方式对他们表示欢迎,谁愿意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2、揭示课题。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中有序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办法来学习新课——“搭配中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笑笑的生日
1、穿衣搭配: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一条休闲裤,如何搭配出一套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
2、早餐搭配:
饮料:牛奶豆浆
早点:面包油条
饮料和早点各选一份,有几种搭配办法?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一小组交流。
汇报。板书搭配方法,强调有序搭配。启发说出不同的方法。
3、去动物园的路线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汇报,再次强调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照相的搭配。
5、找搭配的规律。
6、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猜电话号码。
四、总结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下一篇:幼儿园健康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