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解说词的情境愈发增多,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解说词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导游解说词大全例文,希望你喜欢。
有关导游解说词大全篇1
尊敬的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这天活动的导游。此刻我们身后的就是美丽的武夷山。
武夷山座落在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市境内。相传很久以前,武夷山是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们辗转沟壑,无以为生。之后从远方来了一位叫大王的勇敢青年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最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这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沙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从此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一天,玉女架云出游,被武夷山的美景迷住了,并下凡与大王相亲相爱。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告诉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大怒,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定要与大王结为夫妻。铁板鬼施展妖法将他俩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了讨好玉皇,也变成山岩横亘在两恋人之间,日夜监视他俩。这就是此刻的铁板嶂。从此两人只好凭借镜台,泪眼相望了。玉女峰下的浴香潭相传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的“印石”是大王送给玉女的定情信物。
武夷山还有一处景色优美的地方,叫“东南麓”。东南麓处在武夷山脉的北段,景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那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爷神工,构成了奇峰峭拔、秀水潆洄、碧水丹峰、风光绝胜的美景,古人说它“水有三三胜,峰有六六奇”,被誉为“奇秀甲东南”。
这天的浏游览到那里就结束了,期望透过这次游览,武夷山的美景能够成为你一段最完美的回忆。也期望那里的人们能够爱护武夷山,让武夷山的美景代代相传下去。再见!
有关导游解说词大全篇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您来到秦兵马俑,也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您玩得开心!玩得满足。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秦兵马俑的概况。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你们看,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鹤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您再看,武士俑平均身高约1.8米,体格健壮,体型均称。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还有那些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的强大力量的英雄气概。
现在,您可以自由参观,也请您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并且注意安全!
有关导游解说词大全篇3
各位____的朋友:
大家好!古语有云:“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你我能在此相会,就说明我们有缘!那什么是缘分呢?缘分,是佛教文化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佛语有云: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因缘聚则物在,因缘散则物灭。所有的一切都有它出现的理由,不必为此而感到惊讶!那可能就有人问了,眼前拿话筒的这个人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呢?因为我是大家此次无锡之行的地接导游。(语调上升)自我介绍部分……欢迎大家来到中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和10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的无锡市。很高兴能够带领大家去了解我们这座美丽的江南古城。在这里我谨代表600多万的无锡人民和______旅行社欢迎各位朋友的到来。同时我也预祝各位在无锡期间能够玩得开心,看得尽兴,也希望这几天我的服务能让大家满意。我们的车牌是____,大家上下车时请多注意一下。接下来,由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无锡城。
无锡简介
无锡市由江苏省管辖,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东邻上海市128公里,西接省会南京市183公里。无锡位于苏州的西北面,在苏州与常州之间,太湖的北面,滔滔长江在境内流过,京沪铁路、大运河在此交汇。无锡市全市总面积约为478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23平方公里。同时下辖江阴、宜兴二市。2011年,无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80亿元,增长11.6%,大陆地区排名第九。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33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0元。至2009年底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有75家在无锡市投资兴办了144家外资企业。
无锡历史
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原始氏族聚居。公元前11世纪末(距今3100多年),北方姬姓部落首领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为相让王位,避居梅里修筑城池,开创了吴国的历史。梅里六百春秋,创造了灿烂的古吴文化。无锡以江南文明的发源地彪炳史册。无锡秀峰连连,尤以城西锡山为尊。相传东周末年发现此山盛产铅、锡,锡矿为冶炼兵器的重要催化剂,引来诸侯之间的争夺,经常在锡山地区交战,延绵的战火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极大的灾难。锡矿至汉初采尽,此后当地再无战火,史书称“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建无锡县,无锡地名由此而来。无锡溪水条条,自古城南梁溪河最美,据说此河为东汉名士梁鸿所开,故无锡又称“梁溪”。
商朝末年,周太古公禀父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携弟仲雍,南来梅里(今无锡梅村)定居,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受到当地百姓拥戴,被奉立为君主,筑起城廓,建立荆蛮小国,自号勾吴,筑吴城。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从泰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公元前514年,吴国第二十四代君王阖闾命伍子胥建造“阖闾大城”,并迁都于此,即今天的苏州市。泰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留下了伯渎港、阖闾城,以及东汉时期的泰伯庙、泰伯墓等许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迹。无锡商业繁盛,清朝末年已是我国四大米市之首,民国时期也曾有“小上海”之称。1949年全国解放后,无锡分设无锡市和无锡县。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原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和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规无锡市管辖。1987年和1988年,江阴县、宜兴县先后撤县建市。
太湖的形成及特产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年王母娘娘做寿,玉皇大帝让四大金刚抬去了一份厚礼。王母娘娘看见后,高兴的合不拢嘴。原来玉皇大帝送的是一个大银盆,里面有72颗特大的夜明珠,而且还有千姿百态的各种五色玉石雕凿的飞禽走兽,简直是一个聚宝盆,远远望去,活像一只精致的大盆景,各路神仙都赞不绝口。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王母娘娘设蟠桃会,没请孙悟空,结果齐天大圣很是生气,大闹天宫。他见一样打一样,当他看见玉帝送的这只大银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银盆便从天上落了下来,跌到地上砸了个大洞,银盆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万六千顷的湖,因为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面的一横落在下面就为一点,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颗夜明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间。玉石雕刻的鱼,就是现在太湖里肌白如银、肉嫩味鲜的银鱼。玉石雕刻的飞禽,变成了对对鸳鸯,只有走兽没有活成。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并无科学根据。据考证,太湖是一个海迹湖,地理学上称为“泻湖”。原来这里是一个大海湾,由于长江、钱塘江泥沙的冲积,长江三角洲不断向东延伸,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淤积成的沙坝所封闭而形成了太湖,以后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于是就成了淡水湖。因此也有人说他是“海的儿子”。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湖区属于江苏省。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正常水位3米时湖面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1.94米,蓄水27. 2亿立方米。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为70多条漊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泄长江,以娄江(下游称浏河)、吴淞江(下游称苏州河)、黄浦江为主(“三江”)。黄浦江为最大泄水河道,约占总出水量的80%。其余诸河港流量较小,每因海潮顶托或江水上涨而倒流。
我国人民对太湖流域的开发治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开挖河道、修建江堤海塘、建设塘浦、圩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使太湖流域较早成为我国经济发达、物产富饶的地区。我们的祖先修筑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这个西靠山丘、东接大海、南北滨江的地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湖泊河网系统。这个河湖系统能吞、能吐、能蓄、能排,可以兼收灌溉、排水、通航和水产之利。太湖宽浅的水域还为各种鱼类洄游、产卵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太湖鱼虾多达30多种,其中以银鱼、白壳虾、淡水珍珠为水产珍品。太湖流域是我国重点淡水渔业基地,全区淡水鱼产量约占全国的10%。90年代末在东太湖还大量发展了螃蟹养殖。
太湖三白
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贵特产。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银鱼又是江苏传统外贸产品,太湖牌冷冻银鱼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日本人常把银鱼与鲱鱼籽、海胆酱一起,配上调味品,制成珍贵菜肴。将银鱼晒成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烹制前,用水浸一下,柔若无骨,制成各类应时名菜,不比鲜银鱼逊色。八十年代太湖银鱼南移滇池,西湖,成为当地的名特产。
太湖白鱼: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当时白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皇庭。白鱼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长,以小鱼虾为食,是太湖自繁睡鱼类,一年四季均可捕获,在六、七月生殖产卵期捕捞产量最高。《吴郡志》有“吴人以芒种日谓之入霉,梅后十五日谓之入时。白鱼至是盛出。谓之时里白”。解放后,对白鱼资源进行保护,繁殖期禁止捕捉,使之常盛不衰。马迹山湖面开阔,盛产太湖白鱼、白虾,堤圩内辟有4300亩精养鱼池。壳坚、肌丰、膏香的太湖淡水蟹,更别有风味。
太湖白虾: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是人民喜爱的水产品。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白虾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去皮后便是“湖开”。虾还可入药。托痘疮、下乳汁,壮肠道。是强壮补精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酒后喝一碗虾米汤,顿觉肠胃舒适,美味不尽。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 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她流经无锡时是穿城而过,因此给无锡带来了无限商机。公元613年,隋炀帝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以后,无锡古运河就发挥了交通上的重要作用,成为南北运输的大动脉。16世纪初,无锡成为全国著名的“布码头”和“丝市”,与长江沿岸的汉口“船码头”,以及镇江的“银码头”齐名。1888年,清政府实施“南漕北移”的措施时,就把无锡作为南方一些省县漕米的起运点。当时,各省县常年派人住在无锡,采办漕粮。据史料记载,当时无锡的仓储大米每年都达到130万石以上,从而粮食业成为无锡的百业之冠。当时它同湖南长沙、江西九江、安徽芜湖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无锡位列中国“四大米市”之首。无锡米市的兴旺同时带动无锡各行各业的繁荣,当时运河沿岸人来人往,商铺林立,各地客商也纷纷云集于此,洽谈生意,贸易交流,使无锡真正成为“商贾云集,船乘不绝”之地。古运河交通的便利也给当时的统治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浪漫的巡游方式,康熙、乾隆几下江南,都曾在无锡逗留。位于无锡古运河中的黄埠墩,由于周围水面宽阔,就成为他们换乘小船去惠山游玩的驿站。
无锡特产
无锡传统四大特产为:酱排骨、油面筋、惠山泥人、阳山水蜜桃。
无锡排骨:无锡酱排骨俗称无锡肉骨头,从问世到现在已有140年历史。酱排骨产生于清朝光绪年间,无锡南门莫盛兴饭馆为了充分利用剩下的背脊和胸肋骨,加调味作料,煮透焖酥,起名为酱排骨,当作下酒菜出售。1927年,慎馀肉庄开张后,对肉骨头的烧制技术作了明显的改进。随着无锡经济的发展,外地游客日益增多,肉骨头深受大家青睐,一时间无锡酱排骨声名鹊起。无锡酱排骨是采用猪肉肋排或草排,配以八角、桂皮等多种天然香料,运用独特的烧制方法,烧制出的排骨色泽酱红,油而不腻,骨酥肉烂,香气浓郁,滋味醇真,甜咸适中。1982年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在无锡拍摄了酱排骨的烧制销售情况。
清水油面筋:创始于清咸丰年间,已有近两百年历史,在国内外享有声誉。该品以小麦蛋白质粉(谷芫粉)为原料,用素油炸制,成品大小均匀、金黄溜圆、油光闪亮、皮薄松脆。油面筋吃法多样,既可加在各种素食中,也能与各种肉类配伍,炒、烧、煮汤均可。尤其是在油面筋中塞进肉糜制成的肉酿面筋,经得起久煮,不破不碎,口味极佳。
惠山泥人:蜚声中外的惠山泥人,始于南朝,盛于明代,距今已有千余年历。惠山泥人题材丰富,技艺精湛,惟妙惟肖,雅俗共赏。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手捏泥人。构思巧妙,做工精细,郭沫若先生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属泥人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另一类为泥人、石膏工艺品。用模具成批生产,量大,价廉。惠山泥人即可作案头摆设,点缀环境,又是馈赠亲友之高尚礼品。无锡惠山泥人厂生产的泥人,涉及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文、历史人物、现代人像乃至动物,数千个品种,远销五大洲。在惠山泥人中,人们最熟悉,也最受欢迎的便是惠山大阿福。胖墩墩的它手捧温顺驯服的猛兽,朝着人们甜甜地微笑,一副孩子气,一脸福相,确实惹人可爱。提起大阿福,这里还有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惠山一带荒草丛生,古木参天,经常有野兽出没,危害人类。人们谈兽色变。但是,事物总是一物降一物的。在深山里,不知何时开始,住来了两个人形巨兽,名叫“沙孩儿”,它们力大无比,山中各种猛兽长虫,只要见到它们微微一笑,就会俯首贴耳地投入它们的怀抱,任其吞食。自从出现了“沙孩儿”之后,附近的百姓从此都安居乐业了。有一年冬天来临,上山伐木的农民纷纷下山。雄的“沙孩儿”出于好奇,就在未伐下的大树下玩耍。这时,这棵大树突然倒下,把它压死了。雌“沙孩儿”寻踪到此,见此惨状,伤心不已。为了殉情,也就一头撞死在这棵树下,后来,人们为了怀念它们,便根据它们的形象捏制了一男一女两个泥人,取名为“大阿福”。从此,这一对大阿福就作为镇山驱兽、避灾辟邪的吉祥物流传于民间。
阳山水蜜桃:阳山水蜜桃是无锡著名特产之一,已有近七十年的栽培历史。有形美、色艳、味佳、肉细、皮韧易剥、汁多甘厚、味浓香溢、入口即化等特点。 水蜜桃的品种很多,其中以早熟的『雨花露』、中熟的『白凤』和晚熟的『白花』水蜜桃为最佳。不仅色、香、味具佳,而且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是畅销港、澳及海外的无锡特产。
小笼馒头:无锡小笼馒头,是无锡的传统名点,已有百年历史。它选用上等面粉、选料精细,小笼蒸煮,南方口味。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等特色。馒头紧酵皮薄、馅多卤足、鲜嫩味美,秋冬时,馅心中回入熬熟的蟹黄油,即为著名的“蟹粉小笼”,食时鲜美可口。
无锡商业圈
崇安寺
崇安寺是无锡最古老的寺院,它和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南京的夫子庙齐名。这里原来是清净的佛教圣地,后来无寺有名,发展为商业繁华区,成为无锡市中心的代名词。崇安寺相传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宅社,晋哀帝兴宁二年(364)改为寺院,命名为兴宁寺。宋太平二年(977)改为崇安寺。清乾隆时封为静慧寺。以后几经毁建,辛亥革命后,神像陆续被毁,房舍改作它用。
崇安寺旧址东起盛巷、新生路,西至中山路,南起观前街(今人民路),北至县下塘。建筑群主要有:山门,上有贴金砖刻“梁溪首刹”、“吴会名胜”等题字,两旁塑有哼哈二将。解放后被拆除,并在原址建造了第一副食品商店。金刚殿,塑有四大金刚,辛亥革命后改为商店,今为超市。大雄宝殿,是崇安寺的主体建筑群,左右筑长廊,东殿为钟楼,西殿为观音阁。1927年,秦起领导的无锡总工会所在地即在大雄宝殿。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大悲楼,有五间楼房,明万历年间造,楼上为藏经阁,阁前为王右军(王羲之)涤砚池,后改为崇安寺小学。1963年因属危房改为平房,1969年填没涤砚池。1983年改为市老干部活动室。西方殿,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吴稚晖、俞复等人在此创办三等学堂。皇亭,清光绪元年,无锡知县廖纶为恭维皇帝,在大雄宝殿前建造圣谕亭,俗称皇亭。亭内供牌位,上写:“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每逢农历初一、月半或皇帝婚丧喜庆,地方官一定要到皇亭顶礼膜拜。辛亥革命后拆毁,改为四面开通的瓦楞敞厅。上午为菜市,下午为杂耍和皇亭小吃摊。皇亭小吃集聚了无锡几十种点心。还开设有拱北楼、新万兴、金阿胖等面饭馆。1975年皇亭所在地改造为4层5000多平方米的人民路菜场,现为超市。此外还有南院、北院、万松院、中隐院等,都早已被拆除或改建。
崇安寺东向原是道院洞虚宫,曾是无锡道教最大的庙观。主要建筑有:三清殿,1915年拆除后改建为市图书馆,图书馆楼有大自鸣钟,人称钟楼。2000年,市图书馆搬迁至太湖广场之南。三清殿改建后,当家道士在旁另建小三清殿,包括雷尊殿、火神殿,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在这里居住了近40年,即今图书馆路30号,现为阿炳故居。玉皇殿,解放前曾是无锡县参议会会址,解放后曾为市少年之家。现设园林商场。三官殿,已拆。
旧时,农历六月十九观音生日,正月初九玉皇生日,供奉、朝拜活动隆重,并发展成为庙会。从年初一到正月半,无锡四乡八镇的人都来游崇安寺,和庙会一样热闹。
建于1905年的公花园是我国最早期的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园,誉为华夏第一公园,有方塘书院、池上草堂、绣衣拜石、草堂话旧、松崖挹翠、白水试泉、兰移听琴、樱丛鸟语等24景。因崇安寺而有崇安寺小学,在寺后门,即崇安寺后门(后名公园弄),建于1909年,无锡籍革命家陆定一曾为母校题写校牌。1971年,学校总部校舍让给崇武小学(后名崇安小学)。1984年,崇安寺小学迁至图书馆旁的新校舍。而崇安小学也于1982年迁入大娄巷小学旧址,寺后门原址由市老干部局改建后设无锡市老干部活动室。20世纪90年代,崇安寺小学校舍因崇安寺改造而被拆掉,学校并入大娄巷的崇安小学。
2003年,实施崇安寺改造工程的一期工程,以城中公园及原有的古井、故居、古殿等文化遗迹为依托,将建成精品服饰区、文化娱乐区和商业服务区,成为融特色商业、餐饮、文化、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商业步行街区。崇安寺改造工程总用地面积28.6公顷,改造后将建成苏南第一、全国一流的繁华中心商务区。
南禅寺
无锡南禅寺位于无锡南隅、古运河畔,高高的妙光塔向人昭示,南禅寺就在眼前。据县志记载:南禅寺建于南梁武帝太清初年(公元547年),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刹。旧称“梁溪丰大刹,首惠山,次南禅”。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后人又称“江南最胜丛林”。
南禅寺历经风霜,迭废迭兴,但总体来说,幸运大于不幸。北宋天圣年间重建,宋仁宗赐名“福圣禅院”。八年以后,宋仁宗又为与南禅寺相对应的北禅寺赐名“寿圣禅院”。同一皇帝,给锡城两寺院,赐以“福圣”、“寿圣”之名,这是无锡佛教界引以自豪的幸事。特别是南禅寺赐福有福,经历代修复,面目一新。可见那天王殿,殿身辉煌,香火鼎盛;妙光塔,塔尖矗天,气势不凡;五戒堂,堂内庄严,净化人心;放生池,池水碧绿,清澈照人。大雄宝殿中,如来形体雄伟,仪表安详庄重,慈眉慧目,微具笑颜,口欲启齿而又止,状若演法且未尽。诸佛罗汉,面貌慈祥多姿,形体丰满俊俏,眼神专注,衣纹流畅,匠人之巧,绝非一般。
南禅寺是一座七级八面,高 43.3米的古塔。传说是为了制服水患才把塔立在羊腰湾与运河的交汇处。据《南禅寺记》记载,在北宋雍熙年间(984-988),有僧持钵而来,走进庙中,忽然不见了踪影,后来发现寺壁上有该僧的影子,人们信以为佛,建造佛塔,并到苏北泗州接来了三尊佛像。明代进士无锡人张思安在《南禅寺重修塔碑记》中说:“院之西有溪,曰‘梁溪’,溪之脉与惠山第二泉通。父老相传云:昔有巨蛟蜿蜒其中,每天地晦暝,辄兴风雨,喷腥涛,居民震怖,商贾怀忧。雍熙中,有异僧驻锡于兹,谕于众曰:苍龙在耳,宜建浮屠(宝塔)以镇之,则蛟自潜,民安业矣。”这些传说使南禅寺名声大振。到了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赐塔名为“妙光塔”。妙光塔历经元、明、清多次劫难,现存建筑都是明正统年间所建。1925年,荣宗敬、荣德生、唐申伯等出资做了修复。1930年,曾在这里设游民习艺所。1980年,政府拨专款予以全面整修。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妙光塔按原样修葺一新,重新对外开放。妙光塔系楼阁式砖塔,八角七层,总高 43.3米,是“无锡八景”之一,睛日黑塔之影可以落到数里外的一座桥下,故名“塔影桥”。历史上还有许多奇闻异说,最神奇的是相传发出过五颜六色直冲云霄的妙光,近已有科学论证,这是雷电作怪。20世纪80年代始,南禅寺建成文化商城,规模不断扩大,已建成商业用房9. 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似无锡的“城隍庙”,南禅寺已成为人们游玩、购物的好去处。其中妙光街被无锡市定为旅游一条街。
无锡购物
太湖珍珠
太湖珍珠,又名:太湖珠。是按产地分类的九大珍珠品种之一。我国古代珍珠的四大产地分别为合浦、南海、洞庭和太湖,其中太湖珍珠以“无核”为奇,现代太湖珠大都是人工养殖,其特点是表面褶皱少,圆润柔和,光泽明艳。清慈禧太后曾大量使用淡水珍珠养颜,传言她曾赞誉:“东球、南珠不如太湖淡水珍珠”。
太湖现在也是我国江、浙一带的淡水养殖珍珠的重要基地之一,产珠的软体动物以河蚌类为主,太湖珍珠养殖也曾经盛极一时,但是,浙江诸暨一带珍珠养殖集群化发展迅猛,后来居上。
太湖珍珠是淡水珍珠,具有光泽明亮、粒圆饱满、细腻光滑、形佳色美、硬度高、比重大、弹性好、正品率高等优点,它既是珍贵的装饰品,又是贵重的药材。珍珠清热解毒、性寒、味甘甜、潜阳,能镇心安神、止咳化痰、明目止痛、收敛生肌、治疗高血压、老年支气管炎,胃溃疡等,是珍珠散、六神丸、小儿回春丹等2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成分之一。珍珠制品还有增进身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化体质、延缓衰老等功能,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热门货。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珍珠的化学组成为:碳酸钙91.6%、水和有机质各4%、其它0.4%。珍珠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梨形、蛋形、泪滴形、钮扣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圆形为佳。颜色有白色、 粉红色、淡黄色、淡绿色、淡蓝色、褐色、淡紫色、黑色等,以白色为主。
淡水珍珠除了做首饰外,珍珠粉还有美容养颜和增白的功效。也可将珍珠粉掺在牛奶、稀饭、以及咖啡里食用。珍珠粉也可以拿来泡脚,在洗脚水里放上一两小勺即可。太湖珍珠不仅可作为装饰品配戴,又可入药,还可口服。无锡第一百货商店、商业大厦的珍珠制品,从手饰到口服液、珍珠粉、珍珠膏和保健品、化妆品,总有一样让你动心。
宜兴紫砂
宜兴紫砂陶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陶瓷工艺品。它经历了一千多年,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中国茶具以“景瓷宜陶”为上品。其中,“景瓷”指江西景德镇所产茶具,其青花瓷茶具最为有名;“宜陶”指的就是江苏宜兴所产紫砂茶具。紫砂是以石英为主要成分的一种陶土,紫砂壶是陶壶,主要产于中国江苏宜兴等地。紫砂壶所用的主要原料紫泥,与一般的红色粘土不同。行家形容紫泥是泥中有“骨”。这个“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颗粒,也就是紫泥中的“砂”。它与粘土、云母、赤铁砂共生一体。紫泥不能用水直接膨润,粉碎至一定细度,不必与其他原料调配,单一原料即可成型烧成品种繁多的紫砂壶。辅以别致的造型,精湛的手工制作和装饰艺术,烧成后的茶具具有保持茶的色、香、味,不易变质发馊,耐冷热急变性好;花盆栽花不易烂根,有利植物生长等特点。因此,紫砂陶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紫砂茶壶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实践证明,紫砂茶壶确实具有保持茶香清醇,不易变质发馊等良好性能。紫砂壶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它能吸收茶之香味保持较长的时间。紫砂壶嘴小,壶口壶盖配合紧密,口盖形式多呈压盖结构。而瓷壶壶嘴大多口朝上,口盖形式多是嵌盖结构。由于紫砂壶制作精度高,比瓷壶减少了混有黄曲霉等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渠道。因此,相对地推退了茶汁变质发馊的时间。
特点:紫砂壶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能经骤冷急热之剧变,冬天泡茶也无爆裂之虑,使用时抚摸不易炙手。有些紫砂壶可以直接在明火上煮茶。
选购注意事项:
1、看颜色:紫砂壶有几种基本颜色,即紫色、红色、黄色、绿色等。其中,高档绛紫色、墨绿色紫砂壶为上品。
2、看外型:质地坚实,造型别致,色泽华润;无明显划痕、破损;壶嘴、壶钮、壶把应“三点成一线”。
3、听声音:用壶盖轻轻敲击壶把2/3处,声音如金属般清脆悦耳者为好。
4、看壶内:无明显损伤,无异味。
5、看密封性:轻轻转动壶盖,壶盖与壶身嵌合严实,阻力小者为好;然后,在壶中装满水,用手指压住壶盖上的气孔,倾壶倒水,壶嘴不出水者为好。
6、看“走水”:倾壶倒水,出水流畅,水柱无拧麻花状者为上。
7、看“挂珠”:壶走水时,突然将其持平,壶嘴下沿不挂水珠者为好壶。
时间过的真快,短短两天的无锡之旅已经圆满结束了,离别虽然有许多不舍,但还是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感谢大家这两天来对我工作上的支持与配合,在这次旅游过程中,难免会有些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同时也希望你们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您的意见将会使我们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进步。我们虽然做不到最好,但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导游,但是大家却是我遇见过最好的客人,能和最好的客人一起度过这愉快的两天是我的幸运,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再次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你们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如果你有亲戚朋友要出外旅游,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遇!最后祝愿所有的朋友健康快乐,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有关导游解说词大全篇4
丰都位于忠县和涪陵之间的长江北岸边,是一座以神奇传说而著称的古城,是《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中所说的“阴曹地府”、“鬼国幽都”。
丰都城的旅游景区主要是两座山,一是名山,二是双桂山。
名山原名“平都山”,海拔287.3米,面积0.45平方公里。相传汉代有阴长生、王方平两人曾先后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道家就把这里列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一。
至唐代,有人误将“阴”、“王”两姓联缀为“阴王”,于是名山就逐步被传说附会为“阴王”(阴间之王)所居之地,即演变成“阴曹地府”的鬼都了。并随之陆续建起了许多与“阴曹地府”相关的寺庙殿宇。有哼哈祠、报恩殿、奈河桥、玉皇殿、百子殿、无常殿、大雄宝殿、鬼门关、黄泉路、望乡台、天子殿、二仙楼、城隍殿、九蟒殿等30多座。
参观完名山的阴世鬼都之后,人们踏过跨在两山之间的壮观的仿古建筑铁索吊桥——“阴阳桥”,就到了“阳间”双桂山。
双桂山高401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它风景优美,绿树茂密,流水潺潺,曲径通幽,建有孔庙、鹿鸣寺、苏公祠、玉鸣泉等楼阁泉池。还建有纪念周恩来的“恩来亭”,纪念刘伯承早年在丰都讨袁护国的“护国亭”,纪念贺龙的“贺龙亭”等。
有关导游解说词大全篇5
一是道教之说。在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术,成为后来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孙子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这里遂成为了道教的传教中心。后来,道教又杜撰出一个“罗丰山”,说它是北阴大帝治理的鬼都,这位北阴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级中心神,专管地狱。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丰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1]
二是鬼帝(土伯)之说:当人类社会还处在上古时代的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现象的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认为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为主,两个部落。东周时,丰都曾为巴子别都,随着巴蜀两族的不断交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习俗相互渗透,于是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丰都还留有“幽都”遗迹。
三是佛教“阎罗王”之说。“阎罗王”本是梵文的音译,原为古印度神话里管理阴间之王。佛教沿用此说法,称为管理地狱的魔王。传说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狱。据《一切经音义》称,“阎罗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丰都鬼城四是阴、王成仙之说,这是丰都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晋人葛洪在其《神仙传》中就有关阴、王成仙的说法。传说在汉朝时候,有两位方士,一位叫阴长生,是刘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们因不满社会现状,双双先后来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成仙而去。后来到了唐朝,他们二人被人讹传成了“阴王”,即阴间之王。
后来加上历代统治阶级的不断刻意渲染,历代文人、官吏通过小说、诗词、游记和碑文的描述,如《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西洋记》等等。因此一个比较全面的鬼城就在丰都形成了。它从虚幻到实物,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中国鬼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结合起来;将民间神话传说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才形成今天天下闻名的“鬼城文化”。
丰都鬼城丰都鬼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处长江上游。是七里的故乡。它是一 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时称“巴子别都”,它是从重庆顺游长江三峡的第一个旅游景区。传说这里是人死后灵魂归宿的地方。“鬼城”丰都,名山上古木参天,寺庙林立,在庞大的阴曹地府里仙道释儒,诸神众鬼盘踞各庙,等级森严,各司其职并以苛刑峻法统治着传说中的幽灵世界。
丰都鬼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来被人们当作人类亡灵的归宿之地。
丰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有特色,最有名气的历史文化小镇,以其丰都鬼城作为阴曹地府所在的丰富的鬼文化而蜚生古今中外。
鬼城丰都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内涵,神奇的传说,秀美的风光和难以替代的观赏价值,不可多得的鬼文化研究载体和独特源泉,向中外游客展现出神秘的东方神韶。丰都“鬼城”是人们凭想象建造的“阴曹地府”,人们凭想象,用类似人间的法律机制先后建成“阎王殿”、“鬼门关”、“阴阳界”、“十八层地狱”等一系列阴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