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 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①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②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①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②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1.2.2数轴
①具有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1.2.3相反数
①只有符号不同的数叫相反数。
②0的相反数是0 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1.2.4绝对值
①绝对值 |a|
②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的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的0
1.2.5数的大小比较
①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②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去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④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⑤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c)+b
1.3.2有理数的减法
①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的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③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④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的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⑤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ab=ba
⑥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c)b
⑦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
1.4.2有理数的除法
①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②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③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②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③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④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2科学记数法。
①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1.5.3近似数
①一个数只是接近实际人数,但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近似数。
②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③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①单项式:表示数或字母积的式子
②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③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④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⑤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⑥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
①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的单项式。
②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④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⑤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⑥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①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②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
③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⑤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3.1.2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②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①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
①一般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一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利用方程不仅能求具体数值,而且可以进行推理判断。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4.1.1几何图形
①把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②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是立体图形。
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④常常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⑤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4.1.2点,线,面,体
①几何体也简称体。
②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有直线和曲线)
④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无大小之分)
⑤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⑥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⑦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就能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形成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
⑧线段的比较:1.目测法 2.叠合法 3.度量法
4.2 直线,射线,线
①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③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④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⑤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点叫做中点。
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⑦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4.3 角
4.3.1角
①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③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分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④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一样的。
⑤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①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4.3.3余角和补角
①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②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等角的余角相等。
等差数列的性质
(1)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2)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N_。
(3)若m,n,p,q∈N_,且m+n=p+q,则有am+an=ap+aq。
(4)对任意的k∈N_,有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
初中数学知识点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上一篇: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知识点
下一篇:七年级数学整式的运算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