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务文库!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小秘书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过渡时期总路线: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953年实施“一五计划”,主要内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农、轻、重等关系。这一计划的实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3.三大改造:1956年底,中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计划经济得以建立。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中共八大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当前的主要任务,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然而,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及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造成了国民4.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1959-1961年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面对这些问题,1960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然而,从1966-1976年,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5.改革开放决策:1978年12月,中共会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这些知识点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和经验教训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模式,这是小农经济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要为了满足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缴纳赋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精耕细作是一个重要特点。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其中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手工业的领先地位:

冶金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炼钢技术的国家,灌钢法的发明在16世纪以前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工匠烧制出了原始瓷器。宋代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

纺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丝织品专门供宫廷消费。

古代商业的发展:

秦汉时期,商业得到了初步发展。西汉时期,“关梁”制度的推行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城市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市”,由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

唐代出现了“草市”,宋代出现了“镇市”,明清时期,城镇商业繁荣,商业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市镇。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唐宋时期,海上贸易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清代的“一口通商”使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阶段,经济全球化是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经济区域集团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经济区域集团化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经验和条件,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为经济区域集团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并行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 阻碍的因素:

①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 推动发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国家政策扶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城市的发展概貌:

1、自周秦迄唐: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唐:坊市制

3、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4、因经济发展兴起的城市:

汉唐丝绸之路(敦煌、楼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明州、扬州、杭州、登州)

明清工商业发达地区兴起的中小工商业市镇(棉纺织的松江、冶铁的佛山、制瓷的景德镇)

(1)含义:主张重视发展农业,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措施。

(2)理解(哪些现象属于“重农抑商”):农本商末的思想;盐、茶等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3)首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4)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

(5)推行:汉初严厉推行;中唐以来以后又有了某种松动。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思想。

(6)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7)评价:A、该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维护国家统一具有积极作用。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该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