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务文库!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丑小鸭 课堂实录

pix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丑小鸭 课堂实录 篇1

执教 干国祥

【背景】

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浙江教材中大量缩改的《丑小鸭》,这次学的是只有少量删节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而 “丑小鸭”的故事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隐喻,渗透在各种文本及其他信息中,在尚未接触安徒生的原著前,“丑小鸭情结”早已经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那么这次我们还能做什么?学生重读的目的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对《丑小鸭》这一伟大名著的二度解读。

【现场】

教学地点: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初一(1)班

授课时间:2004年2月11日上午第四节

从“个体解读”到“相互印证”

一进教室,首先请寿馨蕊上台来讲《丑小鸭》的故事――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生日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象征,就像是丑小鸭的“天鹅蛋”。对其他同学的要求则是:仔细听寿馨蕊所“演绎”的故事,想一想她的故事中遗漏了哪些你觉得不应该遗漏的细节,为什么你觉得这个细节不该遗漏?作为预习的一种检查形式,我要求讲故事的和听故事的都不能打开课本。

8分钟后,寿馨蕊讲完了。在讲的过程中,学生间有一些小小的交流,几个同学想提示寿馨蕊,她拒绝了;几个同学想纠正寿馨蕊,我阻止了,我提示:允许创造性讲述――即删节和增添,而且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地方,因为无论增删,恰恰是个人解读的结果的呈现。然后,我抛出讨论话题:“请大家说说她的故事中你觉得不该遗漏,或者与原文不同的信息――大家仍不要打开书本,我们要借此了解大脑为自己筛选了哪些信息。”

许多同学举起了手,岑刚强第一个:“在老太婆家里的时候,丑小鸭不是因为受到欺侮而逃走的,他是自己想要去游泳。”大家纷纷发言,或表示同意,或进行补充,有同学甚至还复述了课文中的原话:“在水里游泳是多么痛快呀!”“让水淹没你的头,往水里一钻,那是多么痛快呀!”

“好,我也觉得这一处很重要,我们待会儿再结合原文详加分析。现在先请其他同学也来说说。”

坐在最后面的大个儿沈腾骏站起来,说:“丑小鸭在农夫家里的一段,跳到黄油和面粉中去的话不能省略,因为这表现了丑小鸭很讨厌人类……”他显然是严重地误读了,马上有许多同学举手表示反对,有几个在位置上就喊:“那不一定的!”我赶紧打住:“让他说完,行不?……现在大家对这个故事读出了完全不同的意思,谁是谁非暂且放下,我们待会儿还是结合课文再来展开进一步讨论。请继续――”

窗边的胡纪平站了起来:“小鸭在沼泽地里没被猎狗咬死,这是很幸运的事。”果然怪才,思维总是那么独特,我知道他的言下之意是什么,但现在还不是追问的时候。

胡纪平:“还有,我认为不能把丑小鸭进老太婆家的原因略掉,他进去是因为狂风,刚才的故事中丢了这一点。”

我追问:“你为什么认为不能去掉这一点呢?”

“因为这说明丑小鸭是在没有办法――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去的。……还有,不能把在野外第一次遇见天鹅的情节去掉。”

胡纪平接二连三的“指摘”已经使得好胜的寿馨蕊坐不住了,她甚至举起了两只手。我只好让她发言:“我觉得不能认为猎狗不吃丑小鸭是因为幸运,如果这样的话丑小鸭就不必说‘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我很满意这种“斗争”的形成,但现在不能让他们就斗起来:“好,这个地方矛盾看来不小,我们在这里画个圈,待会儿再仔细看看。”边说,边在白板上事先画着的一条由白板的右下角延伸到左上角的“丑小鸭成长线”的相应位置上画了一个圈。

接下来是机灵的林琰发言:“沼泽地里野鸭和大雁对丑小鸭的语气是不同的,应该区分出来――野鸭对丑小鸭说的是‘你丑得厉害’,大雁对丑小鸭说的是‘你丑得可爱’……”天,有这回事?此刻我不好翻书本,只能相信这是林琰仔细阅读的成果,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为强调这点,我对林琰的话进行了重复。

新生郑朔一直跃跃欲试,到现在终于站了起来:“我觉得文章结尾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时的感受不能不讲,‘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有这么幸福’,我认为这几句话很重要。”

“为什么?”

“因为我觉得这句话是从丑小鸭的内心中呼唤出来的,这是它对所有磨难的一种感受。”

“噢。郑朔说这句话是丑小鸭在经历了所有的磨难后内心的一种感受,一个回顾,所以不能够不讲到。好啊,讲得太好了。还有谁觉得有哪个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在寿馨蕊演绎的过程中失落了?”

跳级生岑佳梅站了起来:“我觉得要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的感受尽可能仔细地讲出来。”

“你觉得哪些信息――也就是哪些感受需要表述,怎样表述呢?你能不能试一试?”

“苦难之后的幸福。”

“你能不能用具体的语言表述一下?”

“……”

“看来要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还是有困难的。请坐。”我知道岑佳梅想说的是“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这几句,但在不能够记忆性复述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表述对这个11岁的女孩还是有困难的。

平时学习最有困难的钮贤成站了起来:“应该重点说说冬天变到了春天。”

那一段确实很美,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便感动得不能自已,可惜现在还不能让大家打开书。我便伺机作了延伸:“也就是你认为课文中的几次环境描写也很重要,与课文的情节有很大的关系。是吧?钮贤成讲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刚才岑刚强也讲到了丑小鸭进老太婆的家是因为外面的风太大了。看来以后讲故事还是不能忽略故事发生的环境。”

“以文解问”,局部性阅读与交流

好了,差不多了。我就让大家打开书本,再来看看刚才这些问题能不能从课文的描写中找到答案,我问大家:“先解决哪个问题?”

“大雁和野鸭!”

“好。请大家朗读‘天亮的时候……碰碰你的运气’这部分课文。”

大家齐读课文后,我复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大雁说‘丑得可爱’,而野鸭说‘丑得厉害’?”

调皮的朱奇在座位上说:“因为大雁和野鸭审美观不同,因为野鸭把丑小鸭当成同类的,而大雁呢,不是说美丽的鲜花要绿叶衬托嘛,这个……”

朱奇的思维总是这样,放得开去,却收不回来。后边胡纪平接上了话茬:“是大雁把丑小鸭当成同类,而野鸭却嘲笑丑小鸭。”

“那也不一定的!”“野鸭并没有嘲笑丑小鸭啊!”“这其实也是说它丑得可爱”……同学们纷纷反对。

为避免在非要害处扯得太远,我就点一点题:“野鸭的嘲笑我们可以称之为‘善意的嘲笑’,虽然是嘲笑,但似乎并无恶意。看来不同的动物对丑小鸭的态度是不相同的,我们阅读课文时要把握这些细微的差别,而且我们还应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态度?譬如,为什么两只大雁对丑小鸭就显得比较友善呢?”

“因为他们是同类。”快嘴的郑荟说,我知道她的回答不是通过研究而仅仅是通过直觉敏感地把握的。

“因为两只大雁刚刚从母亲的蛋壳里爬出来不久,也很顽皮……”这是一直沉思着的胡纪平的回答。

“你是不是觉得两只大雁刚刚从母亲的蛋壳里出来,还比较纯洁,对人比较友善?”我追问。

“也许是他们是小孩子很好奇吧。”胡纪平回答。

“可是鸡鸭也是小的呀,他的兄弟姐妹们也是小孩子呀!”刚才被胡纪平“指摘”得过多的寿馨蕊也注意着胡纪平的反言,这倒真是给抓住了要害。

“也许是大雁没有见过丑小鸭这种类型吧,所以它觉得很新鲜。”胡纪平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着。

“可小鸭们也没有见过丑小鸭的样子啊,他们还说他是妖怪呢。”郑荟站在了同桌寿馨蕊的一边,同时她又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跟去年学的《山中访友》中的‘云雀’为什么被叫做‘弟弟’一样,只是为了不重复嘛,重复就没有感觉了。”

“是么?我看可能没有那么简单。这样吧,我给大家一个思考的线索――”我正想把话题转入探究性的思考与讨论过程,但下面有几个同学急于发言,寿馨蕊更是几乎站了起来,于是我只好打住,让她发言。

“他们后来还对丑小鸭说:‘那里有好几只甜蜜可爱的雁儿。她们都是小姐,都会说:嘎!(她的模仿引得学生齐笑)这是那么丑,可以在她们那儿碰碰你的运气!’这里明明还是在嘲讽他丑嘛。”

几乎是在同时,我这边说:“这话是有嘲讽,但是不是恶意的?”而那边胡纪平说:“没有啊……”

为不再重复论争同一小问题,我继续点拨:“他们不是恶意的,但是不是完全认同他了?”学生说“没有”。“所以这些细微的差别我们要细细品味……”还没说完,那边胡纪平不由我,继续发表他的高见,我只好让他说:“对丑小鸭说‘你丑得可爱’,这显示他自己好像很高贵的样子;而对他说‘你丑得厉害’这就有点谩骂的味道了。”他的发言引得大家一阵哄笑。我伺机继续点拨:“我们刚才分析了其他的动物对丑小鸭态度的不同,现在我们是不是来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会导致这些不同态度的原因,好不好?”

“因为它们不是同类啊。”郑荟果然聪明,但此刻可不能停留于此。我说:

“是的,不是同类,可是它们都不是丑小鸭的同类啊。”

“野鸭们和他是同类,所以他们看它丑得这么有个性,就笑它……” 我原以为一直静听的金铮会认真地回答这个问题,谁知他竟然是搞笑,调侃的语气让大家都笑了起来。

“谁和他是同类?”我追问。

“雁儿和他是同类。”下面不知是谁在说。

“雁儿和他更像同类――这个同学说得有些道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因为他叫丑小鸭就搞错了。――我们可能要作更全面的考察,要把这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结合起来考虑,也许更能够解开我们的困惑。我们应该把鸡鸭场上的鸡鸭,猫狗,大雁,天鹅,野鸭对丑小鸭的不同态度都综合起来考虑。那么在这些动物中,和丑小鸭交流得最多,但最不理解丑小鸭的是谁呢?――对,是母鸡。下面我们就来把这段文字集体诵读一遍,注意母鸡和丑小鸭不同的语气。”

于是大家集体朗读“第二天早晨……‘好吧,你去吧!’母鸡说”。

这是一段极富人物个性的对白,自以为是的母鸡教训着向往着自由和飞翔的丑小鸭,里面的许多语句简直可以当作成人教育孩子的翻版,但学生们显然还没有明显地感到这一点。课文实在很长,就读这一小部分,也用了好几分钟,我提问:

“刚才我们在分析野鸭与大雁对丑小鸭的态度时,发现他们对丑小鸭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但共同点是都不理解丑小鸭。现在我们读了母鸡与丑小鸭的对话,发现母鸡的态度更不一样(学生在下面说:也更离谱了,郑荟补充:因为她还不会游泳),至少野鸭和大雁能够理解丑小鸭在外面、在水里很快乐很自由,但她就一点不懂了。对吧?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们议论纷纷,但谁也没有把握站起来发言。我指了指趁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我画在白板上的几种动物,至上而下依次写着:猫,母鸡,家鸭,野鸭,大雁,天鹅。问:“大家看,我这里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会游泳→不会游泳。”

“不会飞翔→会飞翔。”

我不再等着大家从纷乱中争出一个生物学的答案来,说:“这个顺序依据的是跟丑小鸭的血缘关系,或者说物种的远近关系。我们看,猫是哺乳动物;鸡是禽类,但不会水;家鸭是野鸭驯化后的物种;大雁又叫做鸿雁,与天鹅很像,长脖子,但毛色是青灰的,它还是家鹅没有驯化的先祖;而丑小鸭就是一只天鹅……我们看,在文章中似乎就是按照这种亲疏关系在写着,关系越远的,就越不理解丑小鸭在想着的东西,不理解就会导致误解,甚至是不屑。我们这样从动物学来解释他们对丑小鸭的态度为什么不同,也许并不正确,但至少是一个巧合。为什么后面丑小鸭看到天鹅就感到激动与亲切,天鹅看到丑小鸭也立即表示了亲热?因为它们完全是同类,完全理解对方的‘语言’与梦想(同学跟答‘因为他们也是由丑小鸭变来的’)。好吧,这个问题不管这样理解对不对,我们就先理解到这里。我们现在再回头来看看,是不是还有讲故事遗留下来的问题?没有了。那么我们就来分享大家在课前所作的批注,谁先来?――朱奇先来。”

聚焦:解读“天鹅蛋”

“我觉得这篇课文丑小鸭并没有经过‘不屈的奋斗’,他并没有努力拼搏,很多时候他自暴自弃,吃了很多的苦,后来他太苦了,感动了上天,所以把他变成了天鹅。”

哇,他竟然这样说。我实在很满意这样的思考。但是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看来是意见不一。“谁来说说?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一个同学坐在位置上说:“课文后面说了,他原本就是一只天鹅蛋,这说明他不是上天可怜他才把他变成天鹅的嘛。”

“对,他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够变为天鹅!”

“天鹅就永远是天鹅,鸭子就只能是鸭子。”

岑佳梅补充:“再说,自暴自弃也不可能感动上帝的嘛。”

“说得好,自暴自弃不能感动上帝。――但这似乎离课文远起来了,我们回到课文上来。”

“老师,我感觉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天鹅,只不过他的演变过程曲折一点,困难一点。”郑荟试图作一总结,“因为他生在养鸭场里,所以历经了更多的波折。”

“可是,许多人都这么认为,我们以前看过的丑小鸭好像就是在告诉我们他都在努力,是靠着自己成为白天鹅的。”在生活中只信奉天赋不相信努力的朱奇继续着他的质疑。同学们又议论纷纷起来。

“确实如此,在我小时候,老师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丑小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只白天鹅。但是现在朱奇竟然读出来:他并不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变成天鹅的。”我补充并强调这一点,我知道,这里面可大有嚼头呢。

“他注定要变成天鹅的!不管他努力不努力。”坐在最前面的跳级生茅泽鑫竟然也开了口,这个小书虫平时是语文课也会捧着一本课外书笑出声来的。“对,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天鹅蛋嘛。”朱奇得到支援,口气轻松起来。

女生们纷纷提出议论,有几个甚至就坐在下面喊着:“贼努力的,贼努力的……”我提示,一个个发言。

寿馨蕊首先说:“他努力的,课文中不是说是冬天吗?如果他不努力,早就饿死在冬天了。死掉了他还怎么变成天鹅?”

“寿馨蕊说得有些道理,如果他不努力,他可能就饿死在寒冬中了。”

“老师,我也觉得他努力的,他努力地熬过了所有困境。如果他不努力,他在没有变成天鹅之前就死了,天鹅小时候的样子与鸭子也没有多大差别。”不知道郑荟的这个补充是对同桌的支援,还是她上学期在考试中屡屡失败的自我写照?

“丑小鸭生在鸭群中,他以为自己是小鸭嘛。后来,他没有想到自己长大后是个天鹅。”最老实不过的钮贤成竟然也发了言,有几个女生似乎想笑着批驳他,被我示意阻止了。

朱奇突然来了灵感:“丑小鸭不是已经死过一次了吗?他不是在冬天的时候冰死在野外吗?”

“是啊,丑小鸭还冻死过一次。这说明你即使努力了,但仍然可能会失败,也说明可能外人的帮助很重要。”

“外人的帮助?所以,这纯粹是个运气罢了,跟努力无关的。”朱奇抓住了我的话头。

“外人的帮助可能是幸运,你的奋斗也可能遭遇失败。这一点问题值得探讨,却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也许该把问题的焦点先集中一下,来讨论:是不是注定丑小鸭就会变成白天鹅,不管他怎么做?”我的话音刚落,“一定会”“不会”“他本来就是天鹅蛋嘛”的声音就在下面吵得开了锅。

“好,好,好,能不能换个思路……”我正想提示大家作进一步的思考,下面却已经顾不上理我了。岑佳梅大声地说:“如果丑小鸭不努力,就呆在那里,他就变成一只家鹅,不可能再变成白天鹅了嘛。”

“对!”“对!”女生一片赞成声。

“老师,如果他不努力,就一辈子呆在鸭群里,那么他就根本不会飞翔,而且可能他连天鹅奇异的叫声都会失去,只会跟着鸭子叫‘嘎’,他其实也就成了一只形状大一点的鸭子。”郑荟的“嘎”声引来了一片善意的笑声。

“你想这可能吗?天鹅的习性是基因决定的,他只会进化,怎么可能再退化呢?”朱奇说。

“大家知道狼孩的故事吧?动物在习性上的退化是可能的。”我提醒道,大家都说“知道”。看来得抓紧时间推一把了,我接着说:“这里我再提示一个有关联的信息,大家知道安徒生的生平吗?谁已经读过《安徒生:阿拉丁的神灯》这篇文章?(5个学生举了手)大家觉得这篇文章与课文有关系吗(我问读过的同学)?有!有什么关系?”

“因为安徒生是把自己比喻成了一只丑小鸭,他小的时候也是一只丑小鸭,受到别人的嘲讽。”有学生回答。

“他其实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演化成一个动物的故事,写成了《丑小鸭》这篇课文。”有人再补充。

“哦,这种方法在我们学诗歌的时候学过,叫什么?对,象征。也就是说,我们刚才争来争去的那句话――哪句话?”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

“不对,是‘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一句。”

“对啊,争来争去的这句话,我们却没有用象征的方法来看它。我们现在来想想,什么是‘天鹅蛋’?”我感到几乎已经抓住了要害了。

“天鹅生出来的蛋。”一个快嘴的同学喊,不知是捣乱还是真的这样想,他的回答招来了一片嘘声,大家用“哇”来笑他。但是朱奇却帮着他的同伙强调:“就是‘天鹅’生的蛋。”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句很重要的话――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现在我让大家来综合思考一下:刚才我们说丑小鸭无非是一个象征,那么猫呀鸡呀狗呀大雁呀也无非都是一些象征,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些动物分成各种不同的种类,看成这是禽类,这是兽类,这是候鸟……你看,这些动物说的都是同一种语言,我们因此可以把他们看成是人的象征,他们象征了人中不同的(卢夏禹补充:角色和性格),对,代表了同一物种――人――中间的不同性格和品质。我们其实可以反过来这样看:我们人类之中有哪些是天鹅,哪些是鸭子,哪些是为老太婆下蛋的母鸡。那么我们来看,天鹅与他们的不同之处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什么?――对,卢夏禹说‘高贵’,郑晏楠说‘优雅’,还有人说‘美丽’,我看‘高贵’可以代表天鹅的气质。现在我来问大家:哪一种心灵可以称之为‘高贵的心灵’?(有学生答‘好的心’)对啊,具有哪些品质的心,可以称之为‘高贵的心灵’或者‘好的心’?”说到这里,我在白板的核心部分用红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天鹅蛋,在中间写上“高贵的心灵”。

“现在我们来重新演绎课文,根据课文的文章来分析,怎样才能算是拥有一颗‘高贵的心’。――好,请岑佳梅先说。”

“不嫉妒。”

马上有人补充:“不骄傲。”

“对别人的成绩他不嫉妒,对自己的成功他不骄傲。课文中这两点写得明白。”我补充。

“受到挫折不灰心,继续努力。”仍然站着的岑佳梅说。

“你从哪里得出这个结论?现在反对派众多,你得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明。否则朱奇又要有意见,他已经一再说丑小鸭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努力。”我提示。

于是岑佳梅读课文:“冬天就很冷,非常的冷!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好使水面不至于完全冻结成冰……最后,他终于昏倒了。”

“对啊,如果小鸭不拼命地游动,那么等到农夫发现它的时候,它就已经冻死了,变成了一只死鸭子了。”郑荟抢着发言。

“对啊,因此,你可能会遭遇挫折甚至失败,但是,你绝对不能够放弃!也就是说,你只能自己拯救自己,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丑小鸭告诉我们的。对吗?这样解读课文就对了。”我“向上”提一提。

不料朱奇死不买账:“这不过是幸运罢了,万一他一直不动,刚要结冰时农夫就过来了呢?或者说他已经冻死很久了农夫才过来呢?”

“老师说这不过是象征罢了。”有女生针锋相对。

“对,我们讲到了运气,在生活中有没有运气?(学生:当然有!)但是运气会不会落到不去争取的人身上?对运气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可能你努力了,但是却没有得到运气的照顾;但运气不可能照顾一个没有努力的人。对一只不努力的鸭子而言,死亡对他来说是即使逃过了今天,也逃不过明天的。”

“对!”我的发言赢得了大多数学生的首肯。

“从课文中还可以看出,丑小鸭很勇敢。”近来上课常常走神的大个儿林力把我们的思绪从“运气”的争论中拉了出来。

“勇敢――怎么说?”

“他在老太婆的小屋里感到不自由,敢于一个人到外面的世界去,敢于一个人独立去面对生活。”这段话,林力结结巴巴地说了好久,一些同学还帮他用了几个词。

这时候,下课铃声响了,一些同学很是意犹未尽,很想把课继续上下去的样子,我也很遗憾这铃声响得似乎并不是时候。但是无论什么问题,都只好放到下一堂课了。

课后余音

下课后,走在走廊上,前面郑朔和卢夏禹两个还在讨论着课堂上的事,我越过他们,对他说:“郑朔,讲得真不错。”

他说:“你听到了?”

我说:“我说的是你刚才课堂上的发言。现在你说了什么?”

他告诉:“我在说,我们在奔向天鹅的环境。”

我说:“可是天鹅开始的环境并不好啊,它可贵之处,就是始终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所以……”

他接上话头:“我们要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

【后记】

在接下来的课中,我们的触角除了继续向“高贵的心灵”、“成长中的寂寞”和课文几处精彩片段伸展外,还把单元主题——“成长”的话题在此作了一个整合。

但是,在别班的授课过程中,回头又发现在此课堂中失落了一些东西——虽然在此课堂中的某些精彩与激烈,也没有完整地出现在那儿。正是在追求生成性课堂的过程中,我更深刻地明白了“课堂是遗憾的艺术”这句话的含义——缺失成了一种必然!但学习的过程已经生成,它不可能以另外的一种面目重现,它也不可能再有另外的目的(收获)。所以我只好安慰自己:对一堂课而言,重要的也许并不是缺了什么(或者还可以怎么上),而是它已经拥有了什么。

我目前在追求的课堂,可以用“目的在过程中”这句话来形容。从五六年前最严谨的“问题→图示”课堂模式,到两年前“问题→问题”课堂模式的探索,再到现在这种不能用模式来指称的模糊程序,正反映出我这些年来语文教育观念的演变方向。

把课堂视为一个学生建构自己思想与语言的动态的场(当表述思想时,他其实就是在理解和运用语言,这是我的一个提法——“在遗忘语文中学习语文”的大概意思),把学习视为一个学生内部的通过外在关系消解他原有思维-语言模式进而建构新的语言-思维范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在不平衡与不稳定中);同时,不把教学目标视为先在于学习与学生存在的知识点或者成形的思想,而视之为一种含有方向的力量的施加,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朝某一个含有我们意愿的方向发展(就此文而言,让《丑小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隐喻,每个人在这个框架中建构自己的人生象征,也许可以称之为我此课的惟一的教学指向。)……这些都成了我新的追求。然而要把这种尚在朦胧中的想法变成行动,则要困难得多,而且作为一名改良主义者,我势必不可能拿课堂当成革命的工具,而始终只能是在现实的行动中,融合一些新的但却难免是粗糙的理念。

【回音壁】

宣讲·对话·独语

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中东京章太炎先生的课堂,“谈天时以玄同说话为最多,而且在席上爬来爬去。所以鲁迅给玄同的绰号曰‘爬来爬去’。”这样的课堂实在令人神往——师生亲密无间,寥寥数人,对话问答,耳提面命。

而今的中学课堂,一般总在四十人以上,坐席如方阵般的罗列,格局的先验设定,使一一对话的机会甚少,课堂的声音,也往往成为宣讲,语文课堂纵然精彩,总难逃乎布道与说书之间,教师的角色,或如牧师、或似演员,这也正是许多老师觉得疲惫的症结所在,一如张爱玲对教育的十二字评价:“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

干国祥老师的可贵努力,正在“宣讲”与“对话”间求得平衡。整堂课,除了开头寿馨蕊讲述故事的8分钟和课文片段的朗读,其余的时间,都充满学生的声音。有意思的是,从“许多同学举起了手”,到“女生们纷纷提出议论”,到将近结束时的“下面却已经顾不上理我了……”——成功的课堂有两个表征:一是课堂因激烈思辨而忘记纪律、忘记老师、甚至忘我,只想参与进去,发表意见。二是课堂之后,或者是纠缠住老师不放,或者同学继续探讨不休,或者进行相关的阅读……课堂结束了,而问题的思考也许才刚刚开始。实录中“一些同学很是意犹未尽,很想把课继续上下去的样子”,与课后郑朔和卢夏禹的讨论,也说明了这堂课的成功。

事实上也只有在课后,才能从被动地听“宣讲”、师与生以一敌众的不平衡“对话”,转向自由思考,独立探索的“独语”阶段。思考与表达都是最具个体性的,几十年不变的集体化课堂模式,终有一天,也当会以小班或选修的形式,来尽可能的满足个体发展的要求。

从“问题→图示”课堂,到“问题→问题”课堂,到不把教学目标前定设定,仅含有授课者基本意图(不确定指向)的课堂,在模式上,也大略呈现出“宣讲”→“对话”→“独语”的轨迹。

但开放的课堂不等于教师的缺席,对学生个体的深切了解,课堂及时准确而到位的反馈都不必说了。操作层面上——不打开书本的禁令、“今天过生日”的寿馨蕊上台讲述、主要段落的朗读、主干问题的设置(为什么大雁说‘丑得可爱’,而野鸭说‘丑得厉害’?是不是注定丑小鸭就会变成白天鹅,不管他怎么做?安徒生与丑小鸭是什么关系?哪一种心灵可以称之为‘高贵的心灵’?)都体现出干老师课堂的艺术。

从《丑小鸭》,也许我们还可以读出诸如以下主题:广大的世界(“这个世界真够大!”),出走与找寻(在流浪中才能证实世界的博大,外界充实了丑小鸭,让它完成到白天鹅的转变),个人和群体(种种不同动物对它的评价),沉默和言说(“白天鹅没有说话,把头深深藏在翅膀底下”)……

课堂以“我们要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作为收束,也许还是不够的。

杭州外国语学校 郭初阳

丑小鸭 课堂实录 篇2

【背景】

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浙江教材中大量缩改的《丑小鸭》,这次学的是只有少量删节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而“丑小鸭”的故事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隐喻,渗透在各种文本及其他信息中,在尚未接触安徒生的原著前,“丑小鸭情结”早已经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那么这次我们还能做什么?学生重读的目的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对《丑小鸭》这一伟大名著的二度解读。

【现场】

教学地点: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初一(1)班

授课时间:2004年2月11日上午第四节

从“个体解读”到“相互印证”

一进教室,首先请寿馨蕊上台来讲《丑小鸭》的故事――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生日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象征,就像是丑小鸭的“天鹅蛋”。对其他同学的要求则是:仔细听寿馨蕊所“演绎”的故事,想一想她的故事中遗漏了哪些你觉得不应该遗漏的细节,为什么你觉得这个细节不该遗漏?作为预习的一种检查形式,我要求讲故事的和听故事的都不能打开课本。

8分钟后,寿馨蕊讲完了。在讲的过程中,学生间有一些小小的交流,几个同学想提示寿馨蕊,她拒绝了;几个同学想纠正寿馨蕊,我阻止了,我提示:允许创造性讲述――即删节和增添,而且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地方,因为无论增删,恰恰是个人解读的结果的呈现。然后,我抛出讨论话题:“请大家说说她的故事中你觉得不该遗漏,或者与原文不同的信息――大家仍不要打开书本,我们要借此了解大脑为自己筛选了哪些信息。”

许多同学举起了手,岑刚强第一个:“在老太婆家里的时候,丑小鸭不是因为受到欺侮而逃走的,他是自己想要去游泳。”大家纷纷发言,或表示同意,或进行补充,有同学甚至还复述了课文中的原话:“在水里游泳是多么痛快呀!”“让水淹没你的头,往水里一钻,那是多么痛快呀!”

“好,我也觉得这一处很重要,我们待会儿再结合原文详加分析。现在先请其他同学也来说说。”

坐在最后面的大个儿沈腾骏站起来,说:“丑小鸭在农夫家里的一段,跳到黄油和面粉中去的话不能省略,因为这表现了丑小鸭很讨厌人类……”他显然是严重地误读了,马上有许多同学举手表示反对,有几个在位置上就喊:“那不一定的!”我赶紧打住:“让他说完,行不?……现在大家对这个故事读出了完全不同的意思,谁是谁非暂且放下,我们待会儿还是结合课文再来展开进一步讨论。请继续――”

窗边的胡纪平站了起来:“小鸭在沼泽地里没被猎狗咬死,这是很幸运的事。”果然怪才,思维总是那么独特,我知道他的言下之意是什么,但现在还不是追问的时候。

胡纪平:“还有,我认为不能把丑小鸭进老太婆家的原因略掉,他进去是因为狂风,刚才的故事中丢了这一点。”

我追问:“你为什么认为不能去掉这一点呢?”

“因为这说明丑小鸭是在没有办法――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去的。……还有,不能把在野外第一次遇见天鹅的情节去掉。”

胡纪平接二连三的“指摘”已经使得好胜的寿馨蕊坐不住了,她甚至举起了两只手。我只好让她发言:“我觉得不能认为猎狗不吃丑小鸭是因为幸运,如果这样的话丑小鸭就不必说‘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我很满意这种“斗争”的形成,但现在不能让他们就斗起来:“好,这个地方矛盾看来不小,我们在这里画个圈,待会儿再仔细看看。”边说,边在白板上事先画着的一条由白板的右下角延伸到左上角的“丑小鸭成长线”的相应位置上画了一个圈。

接下来是机灵的林琰发言:“沼泽地里野鸭和大雁对丑小鸭的语气是不同的,应该区分出来――野鸭对丑小鸭说的是‘你丑得厉害’,大雁对丑小鸭说的是‘你丑得可爱’……”天,有这回事?此刻我不好翻书本,只能相信这是林琰仔细阅读的成果,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为强调这点,我对林琰的话进行了重复。

新生郑朔一直跃跃欲试,到现在终于站了起来:“我觉得文章结尾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时的感受不能不讲,‘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有这么幸福’,我认为这几句话很重要。”

“为什么?”

“因为我觉得这句话是从丑小鸭的内心中呼唤出来的,这是它对所有磨难的一种感受。”

“噢。郑朔说这句话是丑小鸭在经历了所有的磨难后内心的一种感受,一个回顾,所以不能够不讲到。好啊,讲得太好了。还有谁觉得有哪个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在寿馨蕊演绎的过程中失落了?”

跳级生岑佳梅站了起来:“我觉得要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的感受尽可能仔细地讲出来。”

“你觉得哪些信息――也就是哪些感受需要表述,怎样表述呢?你能不能试一试?”

“苦难之后的幸福。”

“你能不能用具体的语言表述一下?”

“……”

“看来要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还是有困难的。请坐。”我知道岑佳梅想说的是“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这几句,但在不能够记忆性复述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表述对这个11岁的女孩还是有困难的。

平时学习最有困难的钮贤成站了起来:“应该重点说说冬天变到了春天。”

那一段确实很美,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便感动得不能自已,可惜现在还不能让大家打开书。我便伺机作了延伸:“也就是你认为课文中的几次环境描写也很重要,与课文的情节有很大的关系。是吧?钮贤成讲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刚才岑刚强也讲到了丑小鸭进老太婆的家是因为外面的风太大了。看来以后讲故事还是不能忽略故事发生的环境。”

“以文解问”,局部性阅读与交流

好了,差不多了。我就让大家打开书本,再来看看刚才这些问题能不能从课文的描写中找到答案,我问大家:“先解决哪个问题?”

“大雁和野鸭!”

“好。请大家朗读‘天亮的时候……碰碰你的运气’这部分课文。”

大家齐读课文后,我复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大雁说‘丑得可爱’,而野鸭说‘丑得厉害’?”

调皮的朱奇在座位上说:“因为大雁和野鸭审美观不同,因为野鸭把丑小鸭当成同类的,而大雁呢,不是说美丽的鲜花要绿叶衬托嘛,这个……”

朱奇的思维总是这样,放得开去,却收不回来。后边胡纪平接上了话茬:“是大雁把丑小鸭当成同类,而野鸭却嘲笑丑小鸭。”

“那也不一定的!”“野鸭并没有嘲笑丑小鸭啊!”“这其实也是说它丑得可爱”……同学们纷纷反对。

为避免在非要害处扯得太远,我就点一点题:“野鸭的嘲笑我们可以称之为‘善意的嘲笑’,虽然是嘲笑,但似乎并无恶意。看来不同的动物对丑小鸭的态度是不相同的,我们阅读课文时要把握这些细微的差别,而且我们还应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态度?譬如,为什么两只大雁对丑小鸭就显得比较友善呢?”

“因为他们是同类。”快嘴的郑荟说,我知道她的回答不是通过研究而仅仅是通过直觉敏感地把握的。

“因为两只大雁刚刚从母亲的蛋壳里爬出来不久,也很顽皮……”这是一直沉思着的胡纪平的回答。

“你是不是觉得两只大雁刚刚从母亲的蛋壳里出来,还比较纯洁,对人比较友善?”我追问。

“也许是他们是小孩子很好奇吧。”胡纪平回答。

“可是鸡鸭也是小的呀,他的兄弟姐妹们也是小孩子呀!”刚才被胡纪平“指摘”得过多的寿馨蕊也注意着胡纪平的反言,这倒真是给抓住了要害。

“也许是大雁没有见过丑小鸭这种类型吧,所以它觉得很新鲜。”胡纪平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着。

“可小鸭们也没有见过丑小鸭的样子啊,他们还说他是妖怪呢。”郑荟站在了同桌寿馨蕊的一边,同时她又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跟去年学的《山中访友》中的‘云雀’为什么被叫做‘弟弟’一样,只是为了不重复嘛,重复就没有感觉了。”

“是么?我看可能没有那么简单。这样吧,我给大家一个思考的线索――”我正想把话题转入探究性的思考与讨论过程,但下面有几个同学急于发言,寿馨蕊更是几乎站了起来,于是我只好打住,让她发言。

“他们后来还对丑小鸭说:‘那里有好几只甜蜜可爱的雁儿。她们都是小姐,都会说:嘎!(她的模仿引得学生齐笑)这是那么丑,可以在她们那儿碰碰你的运气!’这里明明还是在嘲讽他丑嘛。”

几乎是在同时,我这边说:“这话是有嘲讽,但是不是恶意的?”而那边胡纪平说:“没有啊……”

为不再重复论争同一小问题,我继续点拨:“他们不是恶意的,但是不是完全认同他了?”学生说“没有”。“所以这些细微的差别我们要细细品味……”还没说完,那边胡纪平不由我,继续发表他的高见,我只好让他说:“对丑小鸭说‘你丑得可爱’,这显示他自己好像很高贵的样子;而对他说‘你丑得厉害’这就有点谩骂的味道了。”他的发言引得大家一阵哄笑。我伺机继续点拨:“我们刚才分析了其他的动物对丑小鸭态度的不同,现在我们是不是来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会导致这些不同态度的原因,好不好?”

“因为它们不是同类啊。”郑荟果然聪明,但此刻可不能停留于此。我说:

“是的,不是同类,可是它们都不是丑小鸭的同类啊。”

“野鸭们和他是同类,所以他们看它丑得这么有个性,就笑它……”我原以为一直静听的金铮会认真地回答这个问题,谁知他竟然是搞笑,调侃的语气让大家都笑了起来。

“谁和他是同类?”我追问。

“雁儿和他是同类。”下面不知是谁在说。

“雁儿和他更像同类――这个同学说得有些道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因为他叫丑小鸭就搞错了。――我们可能要作更全面的考察,要把这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结合起来考虑,也许更能够解开我们的困惑。我们应该把鸡鸭场上的鸡鸭,猫狗,大雁,天鹅,野鸭对丑小鸭的不同态度都综合起来考虑。那么在这些动物中,和丑小鸭交流得最多,但最不理解丑小鸭的是谁呢?――对,是母鸡。下面我们就来把这段文字集体诵读一遍,注意母鸡和丑小鸭不同的语气。”

于是大家集体朗读“第二天早晨……‘好吧,你去吧!’母鸡说”。

这是一段极富人物个性的对白,自以为是的母鸡教训着向往着自由和飞翔的丑小鸭,里面的许多语句简直可以当作成人教育孩子的翻版,但学生们显然还没有明显地感到这一点。课文实在很长,就读这一小部分,也用了好几分钟,我提问:

“刚才我们在分析野鸭与大雁对丑小鸭的态度时,发现他们对丑小鸭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但共同点是都不理解丑小鸭。现在我们读了母鸡与丑小鸭的对话,发现母鸡的态度更不一样(学生在下面说:也更离谱了,郑荟补充:因为她还不会游泳),至少野鸭和大雁能够理解丑小鸭在外面、在水里很快乐很自由,但她就一点不懂了。对吧?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们议论纷纷,但谁也没有把握站起来发言。我指了指趁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我画在白板上的几种动物,至上而下依次写着:猫,母鸡,家鸭,野鸭,大雁,天鹅。问:“大家看,我这里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会游泳→不会游泳。”

“不会飞翔→会飞翔。”

我不再等着大家从纷乱中争出一个生物学的答案来,说:“这个顺序依据的是跟丑小鸭的血缘关系,或者说物种的远近关系。我们看,猫是哺乳动物;鸡是禽类,但不会水;家鸭是野鸭驯化后的物种;大雁又叫做鸿雁,与天鹅很像,长脖子,但毛色是青灰的,它还是家鹅没有驯化的先祖;而丑小鸭就是一只天鹅……我们看,在文章中似乎就是按照这种亲疏关系在写着,关系越远的,就越不理解丑小鸭在想着的东西,不理解就会导致误解,甚至是不屑。我们这样从动物学来解释他们对丑小鸭的态度为什么不同,也许并不正确,但至少是一个巧合。为什么后面丑小鸭看到天鹅就感到激动与亲切,天鹅看到丑小鸭也立即表示了亲热?因为它们完全是同类,完全理解对方的‘语言’与梦想(同学跟答‘因为他们也是由丑小鸭变来的’)。好吧,这个问题不管这样理解对不对,我们就先理解到这里。我们现在再回头来看看,是不是还有讲故事遗留下来的问题?没有了。那么我们就来分享大家在课前所作的批注,谁先来?――朱奇先来。”

聚焦:解读“天鹅蛋”

“我觉得这篇课文丑小鸭并没有经过‘不屈的奋斗’,他并没有努力拼搏,很多时候他自暴自弃,吃了很多的苦,后来他太苦了,感动了上天,所以把他变成了天鹅。”

哇,他竟然这样说。我实在很满意这样的思考。但是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看来是意见不一。“谁来说说?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一个同学坐在位置上说:“课文后面说了,他原本就是一只天鹅蛋,这说明他不是上天可怜他才把他变成天鹅的嘛。”

“对,他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够变为天鹅!”

“天鹅就永远是天鹅,鸭子就只能是鸭子。”

岑佳梅补充:“再说,自暴自弃也不可能感动上帝的嘛。”

“说得好,自暴自弃不能感动上帝。――但这似乎离课文远起来了,我们回到课文上来。”

“老师,我感觉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天鹅,只不过他的演变过程曲折一点,困难一点。”郑荟试图作一总结,“因为他生在养鸭场里,所以历经了更多的波折。”

“可是,许多人都这么认为,我们以前看过的丑小鸭好像就是在告诉我们他都在努力,是靠着自己成为白天鹅的。”在生活中只信奉天赋不相信努力的朱奇继续着他的质疑。同学们又议论纷纷起来。

“确实如此,在我小时候,老师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丑小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只白天鹅。但是现在朱奇竟然读出来:他并不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变成天鹅的。”我补充并强调这一点,我知道,这里面可大有嚼头呢。

“他注定要变成天鹅的!不管他努力不努力。”坐在最前面的跳级生茅泽鑫竟然也开了口,这个小书虫平时是语文课也会捧着一本课外书笑出声来的。“对,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天鹅蛋嘛。”朱奇得到支援,口气轻松起来。

女生们纷纷提出议论,有几个甚至就坐在下面喊着:“贼努力的,贼努力的……”我提示,一个个发言。

寿馨蕊首先说:“他努力的,课文中不是说是冬天吗?如果他不努力,早就饿死在冬天了。死掉了他还怎么变成天鹅?”

“寿馨蕊说得有些道理,如果他不努力,他可能就饿死在寒冬中了。”

“老师,我也觉得他努力的,他努力地熬过了所有困境。如果他不努力,他在没有变成天鹅之前就死了,天鹅小时候的样子与鸭子也没有多大差别。”不知道郑荟的这个补充是对同桌的支援,还是她上学期在考试中屡屡失败的自我写照?

“丑小鸭生在鸭群中,他以为自己是小鸭嘛。后来,他没有想到自己长大后是个天鹅。”最老实不过的钮贤成竟然也发了言,有几个女生似乎想笑着批驳他,被我示意阻止了。

朱奇突然来了灵感:“丑小鸭不是已经死过一次了吗?他不是在冬天的时候冰死在野外吗?”

“是啊,丑小鸭还冻死过一次。这说明你即使努力了,但仍然可能会失败,也说明可能外人的帮助很重要。”

“外人的帮助?所以,这纯粹是个运气罢了,跟努力无关的。”朱奇抓住了我的话头。

“外人的帮助可能是幸运,你的奋斗也可能遭遇失败。这一点问题值得探讨,却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也许该把问题的焦点先集中一下,来讨论:是不是注定丑小鸭就会变成白天鹅,不管他怎么做?”我的话音刚落,“一定会”“不会”“他本来就是天鹅蛋嘛”的声音就在下面吵得开了锅。

“好,好,好,能不能换个思路……”我正想提示大家作进一步的思考,下面却已经顾不上理我了。岑佳梅大声地说:“如果丑小鸭不努力,就呆在那里,他就变成一只家鹅,不可能再变成白天鹅了嘛。”

“对!”“对!”女生一片赞成声。

“老师,如果他不努力,就一辈子呆在鸭群里,那么他就根本不会飞翔,而且可能他连天鹅奇异的叫声都会失去,只会跟着鸭子叫‘嘎’,他其实也就成了一只形状大一点的鸭子。”郑荟的“嘎”声引来了一片善意的笑声。

“你想这可能吗?天鹅的习性是基因决定的,他只会进化,怎么可能再退化呢?”朱奇说。

“大家知道狼孩的故事吧?动物在习性上的退化是可能的。”我提醒道,大家都说“知道”。看来得抓紧时间推一把了,我接着说:“这里我再提示一个有关联的信息,大家知道安徒生的生平吗?谁已经读过《安徒生:阿拉丁的神灯》这篇文章?(5个学生举了手)大家觉得这篇文章与课文有关系吗(我问读过的同学)?有!有什么关系?”

“因为安徒生是把自己比喻成了一只丑小鸭,他小的时候也是一只丑小鸭,受到别人的嘲讽。”有学生回答。

“他其实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演化成一个动物的故事,写成了《丑小鸭》这篇课文。”有人再补充。

“哦,这种方法在我们学诗歌的时候学过,叫什么?对,象征。也就是说,我们刚才争来争去的那句话――哪句话?”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

“不对,是‘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一句。”

“对啊,争来争去的这句话,我们却没有用象征的方法来看它。我们现在来想想,什么是‘天鹅蛋’?”我感到几乎已经抓住了要害了。

“天鹅生出来的蛋。”一个快嘴的同学喊,不知是捣乱还是真的这样想,他的回答招来了一片嘘声,大家用“哇”来笑他。但是朱奇却帮着他的同伙强调:“就是‘天鹅’生的蛋。”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句很重要的话――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现在我让大家来综合思考一下:刚才我们说丑小鸭无非是一个象征,那么猫呀鸡呀狗呀大雁呀也无非都是一些象征,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些动物分成各种不同的种类,看成这是禽类,这是兽类,这是候鸟……你看,这些动物说的都是同一种语言,我们因此可以把他们看成是人的象征,他们象征了人中不同的(卢夏禹补充:角色和性格),对,代表了同一物种――人――中间的不同性格和品质。我们其实可以反过来这样看:我们人类之中有哪些是天鹅,哪些是鸭子,哪些是为老太婆下蛋的母鸡。那么我们来看,天鹅与他们的不同之处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什么?――对,卢夏禹说‘高贵’,郑晏楠说‘优雅’,还有人说‘美丽’,我看‘高贵’可以代表天鹅的气质。现在我来问大家:哪一种心灵可以称之为‘高贵的心灵’?(有学生答‘好的心’)对啊,具有哪些品质的心,可以称之为‘高贵的心灵’或者‘好的心’?”说到这里,我在白板的核心部分用红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天鹅蛋,在中间写上“高贵的心灵”。

“现在我们来重新演绎课文,根据课文的文章来分析,怎样才能算是拥有一颗‘高贵的心’。――好,请岑佳梅先说。”

“不嫉妒。”

马上有人补充:“不骄傲。”

“对别人的成绩他不嫉妒,对自己的成功他不骄傲。课文中这两点写得明白。”我补充。

“受到挫折不灰心,继续努力。”仍然站着的岑佳梅说。

“你从哪里得出这个结论?现在反对派众多,你得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明。否则朱奇又要有意见,他已经一再说丑小鸭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努力。”我提示。

于是岑佳梅读课文:“冬天就很冷,非常的冷!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好使水面不至于完全冻结成冰……最后,他终于昏倒了。”

“对啊,如果小鸭不拼命地游动,那么等到农夫发现它的时候,它就已经冻死了,变成了一只死鸭子了。”郑荟抢着发言。

“对啊,因此,你可能会遭遇挫折甚至失败,但是,你绝对不能够放弃!也就是说,你只能自己拯救自己,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丑小鸭告诉我们的。对吗?这样解读课文就对了。”我“向上”提一提。

不料朱奇死不买账:“这不过是幸运罢了,万一他一直不动,刚要结冰时农夫就过来了呢?或者说他已经冻死很久了农夫才过来呢?”

“老师说这不过是象征罢了。”有女生针锋相对。

“对,我们讲到了运气,在生活中有没有运气?(学生:当然有!)但是运气会不会落到不去争取的人身上?对运气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可能你努力了,但是却没有得到运气的照顾;但运气不可能照顾一个没有努力的人。对一只不努力的鸭子而言,死亡对他来说是即使逃过了今天,也逃不过明天的。”

“对!”我的发言赢得了大多数学生的首肯。

“从课文中还可以看出,丑小鸭很勇敢。”近来上课常常走神的大个儿林力把我们的思绪从“运气”的争论中拉了出来。

“勇敢――怎么说?”

“他在老太婆的小屋里感到不自由,敢于一个人到外面的世界去,敢于一个人独立去面对生活。”这段话,林力结结巴巴地说了好久,一些同学还帮他用了几个词。

这时候,下课铃声响了,一些同学很是意犹未尽,很想把课继续上下去的样子,我也很遗憾这铃声响得似乎并不是时候。但是无论什么问题,都只好放到下一堂课了。

课后余音

下课后,走在走廊上,前面郑朔和卢夏禹两个还在讨论着课堂上的事,我越过他们,对他说:“郑朔,讲得真不错。”

他说:“你听到了?”

我说:“我说的是你刚才课堂上的发言。现在你说了什么?”

他告诉:“我在说,我们在奔向天鹅的环境。”

我说:“可是天鹅开始的环境并不好啊,它可贵之处,就是始终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所以……”

他接上话头:“我们要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

【后记】

在接下来的课中,我们的触角除了继续向“高贵的心灵”、“成长中的寂寞”和课文几处精彩片段伸展外,还把单元主题——“成长”的话题在此作了一个整合。

但是,在别班的授课过程中,回头又发现在此课堂中失落了一些东西——虽然在此课堂中的某些精彩与激烈,也没有完整地出现在那儿。正是在追求生成性课堂的过程中,我更深刻地明白了“课堂是遗憾的艺术”这句话的含义——缺失成了一种必然!但学习的过程已经生成,它不可能以另外的一种面目重现,它也不可能再有另外的目的(收获)。所以我只好安慰自己:对一堂课而言,重要的也许并不是缺了什么(或者还可以怎么上),而是它已经拥有了什么。

我目前在追求的课堂,可以用“目的在过程中”这句话来形容。从五六年前最严谨的“问题→图示”课堂模式,到两年前“问题→问题”课堂模式的探索,再到现在这种不能用模式来指称的模糊程序,正反映出我这些年来语文教育观念的演变方向。

把课堂视为一个学生建构自己思想与语言的动态的场(当表述思想时,他其实就是在理解和运用语言,这是我的一个提法——“在遗忘语文中学习语文”的大概意思),把学习视为一个学生内部的通过外在关系消解他原有思维-语言模式进而建构新的语言-思维范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在不平衡与不稳定中);同时,不把教学目标视为先在于学习与学生存在的知识点或者成形的思想,而视之为一种含有方向的力量的施加,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朝某一个含有我们意愿的方向发展(就此文而言,让《丑小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隐喻,每个人在这个框架中建构自己的人生象征,也许可以称之为我此课的惟一的教学指向。)……这些都成了我新的追求。然而要把这种尚在朦胧中的想法变成行动,则要困难得多,而且作为一名改良主义者,我势必不可能拿课堂当成革命的工具,而始终只能是在现实的行动中,融合一些新的但却难免是粗糙的理念。

【回音壁】

宣讲·对话·独语

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中东京章太炎先生的课堂,“谈天时以玄同说话为最多,而且在席上爬来爬去。所以鲁迅给玄同的绰号曰‘爬来爬去’。”这样的课堂实在令人神往——师生亲密无间,寥寥数人,对话问答,耳提面命。

而今的中学课堂,一般总在四十人以上,坐席如方阵般的罗列,格局的先验设定,使一一对话的机会甚少,课堂的声音,也往往成为宣讲,语文课堂纵然精彩,总难逃乎布道与说书之间,教师的角色,或如牧师、或似演员,这也正是许多老师觉得疲惫的症结所在,一如张爱玲对教育的十二字评价:“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

干国祥老师的可贵努力,正在“宣讲”与“对话”间求得平衡。整堂课,除了开头寿馨蕊讲述故事的8分钟和课文片段的朗读,其余的时间,都充满学生的声音。有意思的是,从“许多同学举起了手”,到“女生们纷纷提出议论”,到将近结束时的“下面却已经顾不上理我了……”——成功的课堂有两个表征:一是课堂因激烈思辨而忘记纪律、忘记老师、甚至忘我,只想参与进去,发表意见。二是课堂之后,或者是纠缠住老师不放,或者同学继续探讨不休,或者进行相关的阅读……课堂结束了,而问题的思考也许才刚刚开始。实录中“一些同学很是意犹未尽,很想把课继续上下去的样子”,与课后郑朔和卢夏禹的讨论,也说明了这堂课的成功。

事实上也只有在课后,才能从被动地听“宣讲”、师与生以一敌众的不平衡“对话”,转向自由思考,独立探索的“独语”阶段。思考与表达都是最具个体性的,几十年不变的集体化课堂模式,终有一天,也当会以小班或选修的形式,来尽可能的满足个体发展的要求。

从“问题→图示”课堂,到“问题→问题”课堂,到不把教学目标前定设定,仅含有授课者基本意图(不确定指向)的课堂,在模式上,也大略呈现出“宣讲”→“对话”→“独语”的轨迹。

但开放的课堂不等于教师的缺席,对学生个体的深切了解,课堂及时准确而到位的反馈都不必说了。操作层面上——不打开书本的禁令、“今天过生日”的寿馨蕊上台讲述、主要段落的朗读、主干问题的设置(为什么大雁说‘丑得可爱’,而野鸭说‘丑得厉害’?是不是注定丑小鸭就会变成白天鹅,不管他怎么做?安徒生与丑小鸭是什么关系?哪一种心灵可以称之为‘高贵的心灵’?)都体现出干老师课堂的艺术。

从《丑小鸭》,也许我们还可以读出诸如以下主题:广大的世界(“这个世界真够大!”),出走与找寻(在流浪中才能证实世界的博大,外界充实了丑小鸭,让它完成到白天鹅的转变),个人和群体(种种不同动物对它的评价),沉默和言说(“白天鹅没有说话,把头深深藏在翅膀底下”)……

课堂以“我们要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作为收束,也许还是不够的。

杭州外国语学校 郭初阳

丑小鸭 课堂实录 篇3

【课前谈话】

师:童话王国里的动物们特别愿意和东洲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们交朋友。其中的两只动物特地让我向大家问好,他们是谁呢?猜一猜。

师:动物──尾巴──长长的尾巴──细细的长长的尾巴──尾巴能挂在树上荡秋千呢!

生:是猴子!

师:耳朵──大大的耳朵──像蒲扇似的大大的耳朵 。

生:是大象!

师:老师还让大家猜一个人──作家──童话作家──丹麦的童话作家。

生:安徒生!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安徒生爷爷的童话故事──(师手指板书)。

生齐读:《丑小鸭》

师:(指丑小鸭的画面,引说)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丑小鸭的毛──,嘴巴──,身子──,所以大家都叫它──。

师:我们刚刚出生时,家里人是多么高兴,多么疼爱我们呀!我们整天被幸福包围着。丑小鸭来到世界上,也和我们一样吗?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师:丑小鸭来到世界上,生活得快乐吗?

生:他一点也不快乐,哥哥姐姐不搭理丑小鸭,还用嘴巴啄他。丑小鸭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对他,伤心极了!

生:公鸡自己长得很漂亮,可一点也看不起丑小鸭,还用尖尖的嘴巴使劲啄他:“你这个丑八怪,我不想看到你!”

生: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丑小鸭,不给丑小鸭喂食,用扫帚打他。

师:是呀,哥哥姐姐咬它,公鸡啄它,连养鸭小姑娘也讨厌它,这就是我们课文中所说的“欺负”。

(出示词卡,读两遍)

师:如果你就是这只丑小鸭,心里会怎么想?

生:我一定很孤单,很难受。

师:谁能读第三自然段,通过朗读把丑小鸭的孤单、难受表达出来。

师:受到哥哥姐姐的欺负,受到伙伴们的欺负,离开了家的丑小鸭会找到自己的快乐吗?

指名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师:树上的小鸟在笑什么?

生:呀,大家看哪,哪来这么个丑八怪呀,我从来没有见识过这么难看的小东西呢!

生:丑呀丑,真是丑,丑东西快滚开!

师:这就是“讥笑”。

(出示词卡,读两遍 )

师:孤单的丑小鸭在树林里,不仅遇到了小鸟的讥笑,猎狗的紧紧追赶,还可能遇到了什么?又会受到怎样的欺负?

生:小刺猬走近他,用身上尖尖的刺刺他。他疼得哇哇直叫。

生:健壮的野马用脚狠狠地踢他。

生:猎人发现他,举起枪想打死他。幸亏他躲得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生:凶恶的狼发现了他,直奔过来,可是发现他太丑了,用鼻子嗅了嗅,又转身走了。

师:是呀,小鸟的讥笑,猎狗的追赶……这都叫“欺负”。

师:不管走到哪儿,大家都会欺负他。无家可归的丑小鸭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播放当时的情景,音乐渲染)夜晚,四周静悄悄、黑乎乎的,天上的星星们顽皮地一闪一闪,月亮姐姐也出来散步了。丑小鸭望着天空自言自语地说什么?(出示图和句式:丑小鸭自言自语地说:“_______________”)

生:月亮姐姐,请你告诉我,哥哥姐姐为什么这么对待我,我到底错在哪里?

生:月亮姐姐,你能带我走吗?天上一定很快乐吧!

生:星星们,你们有那么多好伙伴,可是我好孤单好寂寞,我多么希望来到你们中间呀!

生:月亮姐姐,长的丑那不是我的错,你知道吗?

师:丑小鸭多孤单,多难过呀!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就这样,丑小鸭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一片芦苇地里悄悄地过日子。一天傍晚,丑小鸭看到了什么?

(播放丑小鸭看着天鹅飞翔的录像)

师:呀,丑小鸭看到了什么呀?

生:一天傍晚,丑小鸭抬头看见一群美丽的天鹅在天空自由地飞翔。

师: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渐渐远去,躲在芦苇丛中的丑小鸭会说什么?

生: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美丽的天鹅,太奇妙了!

生:要是我也能变得像他们一样漂亮,和他们一起在天空自由地飞行,那该多好呀!

师:是呀,洁白的天鹅多美呀!丑小鸭自己却长得很丑,他多么希望也像天鹅一样漂亮呀!这就叫“羡慕”。

(齐读“羡慕”两遍)

师:可是丑小鸭仍然是一只丑丑的小鸭子,大家仍然讨厌他,欺负他。寒冷的西北风刮起来了,冬天到了,天越来越冷──(引读第六自然段) 。

师: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冰雪融化,春天终于来到了。

(播放录像)

师: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

(教师情景朗读第七自然段)

师:丑小鸭朝着镜子似的湖面上一看,看到了什么呀?

生:丑小鸭看见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出示天鹅图)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样子吗?

生:天鹅长着雪白雪白的羽毛,细长的脖子,红红的嘴巴。

师:多美的天鹅呀,谁能读一读它的样子?(出示句子)

师:还记得原来的那只丑小鸭长什么样儿吗?(教师指图引说)它的毛──,嘴巴──,身子──。 而现在它变了,变成了多美的天鹅呀!(引读句子)

师:这时的丑小鸭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我不是在做梦吧,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美?

生: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吗?

生:我真的梦想成真了吗?我太高兴了!

师:小天鹅是多么惊喜呀,你能把它的惊喜读出来吗?

(出示句子)

指名读。

师:丑小鸭变成小天鹅真是太有意思了,你们愿意给刚才的录像配音吗?要给录像配音,首先得把课文读好,自己先练读练读。

学生自己练读

指名配音。

集体配音。

师:课文中的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如果再给故事加一个结尾,后面又会发生什么呢?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

生:丑小鸭又回到了养鸭场,哥哥姐姐都不认识他了。他们用好奇的目光看着小天鹅:“你是谁呀?我们养鸭场从来没有过这么漂亮的天鹅呀!”丑小鸭笑着告诉他们:“我就是去年离开这里的丑小鸭呀!”哥哥姐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张大了嘴巴。一位姐姐狠狠地瞪了小天鹅一眼,她十分妒忌小天鹅。

师:看来这位姐姐恶性不改,原来欺负丑小鸭,现在还是妒忌她。

生:小天鹅回到了养鸭场,大家一下子围到他的身边。小天鹅跟他们讲述了自己在外面的遭遇,哥哥姐姐边听边擦眼泪。等他讲完后,大家纷纷道歉:“我们让你受苦了,真对不起!” 公鸡低下头说:“我不能只看外表美不美,应该看心里美不美。”一旁的鸭妈妈一把搂住小天鹅,难过地说:“孩子,是我没有照顾好你,太委屈你了!”

师:大家都认识到自己不应该欺负别人了。

生:小天鹅飞呀飞呀,飞到农夫的家里。农夫不敢相信他是那只冻僵的丑小鸭。丑小鸭说:“谢谢您,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没有您就没有我现在的幸福。”

师:这是一只懂得感恩的丑小鸭。

生:小天鹅飞向正在天空中翱翔的天鹅群,和大家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觅食,他感到幸福极了!

师:丑小鸭终于梦想成真了!

师:我们看看安徒生爷爷是怎么写的。

(出示补充)

师:是呀,一颗美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是永远积极向上的。

师:戴老师这里有一份资料是写安徒生爷爷的。

(出示相关资料)

指名朗读。

师:你觉得安徒生爷爷和丑小鸭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生:安徒生爷爷和丑小鸭小时侯都受到别人的欺负,很可怜。

生:安徒生爷爷和丑小鸭最后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师:我想大家都喜欢《丑小鸭》这个故事,都喜欢安徒生爷爷的童话。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读了许许多多的童话故事,认识了故事中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每天读童话、讲童话,成立“丑小鸭”剧团每周演童话,永远住在童话王国里!

【简要说明】

《丑小鸭》改编自安徒生的同名童话。文章以充满情趣的语言,生动引人的情节,描写了一只“丑小鸭”出生后,历经种种磨难,最后发现自己是一只漂亮的天鹅的非凡经历。文中“丑小鸭”艰难曲折的经历,以及它身处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打动每一个读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创设情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依据这一理念,本设计试图努力做了以下尝试:

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是我班学生另一显著特点。但他们虽然聪明活泼,却缺乏认真细致,读起书来往往留于形式,没有深入到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用“图”,灵活用“文”,把图和影象作为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把文作为提高朗读能力和品析词句的一个范例。

二、激发想象,鼓励创新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些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丑小鸭夜晚一个人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丑小鸭看到美丽洁白的天鹅渐渐远去的身影会说些什么?故事的结尾又会发生什么?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文本对话,潜心会文后,产生了一系列个性化的阅读感悟。虽然其中的感悟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模糊,有的清晰,有的浅显,有的深刻,有的片面,有的全面。但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搭设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新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所以最后让大家读童话故事,讲童话故事,成立“丑小鸭剧团”演一演其中的故事。抓住一切机会激发阅读兴趣,注意课内外延伸,将课外活动经常化,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丑小鸭 课堂实录 篇4

【课前谈话】

师: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姓严,严师出高徒的严。我是严师,你们就是高徒。请你说说对我的第一印象。

生答略

师:看大屏幕,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今天我们学《丑小鸭》。

师:我叫什么?(生:严老师)是朋友要直呼其名。(生:严丽萍)

师:我是哪里人?(生:衢州)

师:还有什么信息?

生冷场

师:你能用上“严老师,丑小鸭”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生:严丽萍老师要教《丑小鸭》。

师:有不同的吗?

生:严丽萍老师家有丑小鸭。

生:丑小鸭很丑,严丽萍老师很漂亮。

师:老师小的时候胆子很小,像丑小鸭。现在我变了,胆子也大了。今天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

第一课时

师:上课,同学们真精神!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从一个蛋开始(板画),一只只蛋“啪”地出来了,可是有一只蛋让鸭妈妈等了好长时间,终于从蛋里出来这么个小家伙(师板画)取名丑小鸭。看大屏幕:看看为什么叫丑小鸭?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

师:能不能自己读,因为你的速度和人家不一样。(生再读)

老师发现大家很会读书。大家认真地读,相信你能读懂。现在明白为什么叫它丑小鸭了吗?

生:嘴大大的,腿细细的,身子瘦瘦的。(教师边板画)

师:瘦字怎样记?你来说。

生:病字旁,瘦的人容易生病。

师:生了病容易瘦。

生跟老师写瘦。

读这一部分师范读,生齐读。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怪模怪样,很丑。

生:怪模怪样,跟别的鸭子不一样。(模读错)

师: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多音字。出示多音字。

生组词。

师:读到这儿老师想问一问,你知道它喜欢这个名字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有一个丑字。

师:没有人爱丑,都是爱美。

读这几句话。

师:我们认识了丑小鸭,我们去看看它的生活,它过得怎么样?

大屏幕出示句子“丑小鸭那么丑,大家都讨厌他。”谁讨厌他?讨厌他的人怎么对待他?我们来看看他在家的遭遇。

随学生回答分句出示“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们嘲笑他,连妈妈也不喜欢他。”

师:你们有什么不懂的?

生:欺侮是什么意思?

生:为什么连妈妈也不喜欢他?怎么欺侮他了?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欺侮吗?

生:就是打他,踢他,骂他。

师:“欺侮”的“侮”还有除打他、踢他以外的另一种意思,就是看不起他。小伙伴们会怎么嘲笑他?你来学学好吗?

生学。

师:这些也就罢了,可是连妈妈也不喜欢他,下面我们来读读这个长句。

两生读。

师:这两位同学读得不一样,但都是可以的,强调了“连妈妈也不喜欢他。”

齐读。

师:出示“丑小鸭伤心极了。”

齐读,再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伤心到了极点。

指名读。

师:“极”怎么读?指名两生读,齐读。

师:有一天,他悄悄地离开了家。齐读。

师:为什么?家是多么温暖的地方!

生:在家里找不到温暖。

师:在离开家的时候,他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你想想他会写些什么?

请大家写写,看谁写得快,写得情真意切。

发下练习纸,写时可看大屏幕上的可怜的小鸭。生自由写作。

生:妈妈,我在家里找不到温暖,我想去流浪──

其余略

师:大多数同学都这样写到,“我想找一个温暖的地方──”

丑小鸭去了很多地方,他有没有找到真正的温暖的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刚才我们学了课文1、2段,现在请大家自己读课文3、4段。读后用一句话说说你读的感受。

生读课文。

师: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芦苇、讥笑、婶婶、冰湖、昏倒。

师当即解答。

生:丑小鸭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幸的遭遇?

师:丑小鸭并没有找到幸福温暖,这样的遭遇连在家也不如。再大声读,在这么多遭遇里面,你认为最可怜的是哪件事?

(课件出示4幅图:1、昏倒;2、小鸟嘲笑;3、猎狗追赶;4、野鸭在水面上游。)

请你把想说的点击、放大。

生上台一幅一幅点击说。

师:这些遭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事情发展顺序。

师:讲到这儿,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难受、伤心、酸酸的等。

师:我们高高兴兴来上课,很对不起大家。我们来休息一下。

生不愿

师:那我再问为什么猎狗追赶他,小鸟讥笑他,野鸭不理他。

生:因为他长得丑。

师:真的下课休息。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真可爱!

生:严老师真可爱!

师:话说丑小鸭离家出走后,鸭妈妈心里也不好受,因为丑小鸭毕竟是她孵出来的。有一天,鸭妈妈收到了一封信,你们想知道写了什么吗?读信的内容。

师:这封信是谁写的?你们是怎么知道?

生:是丑小鸭写的。(读了书上的内容和信上的内容。)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几只天鹅在水中嬉戏。)因为没了声音,老师在一旁解说。

师:这段录象的配音在课文的5、6段,请你自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读不懂的地方吗?

生自由读。

生:丰满、戏水、扬起翅膀、倒影、简直、油亮等词语不明白。为什么快乐?呼喊等。

师解释部分生词如丰满等。

师:这些问题刚才和我一样听明白的举手,哪些问题伙伴讨论讨论能够解决的?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再问。

学生小组解决问题。

师:解决了什么?

生:扬起翅膀。

这个天鹅蛋是怎么来的等。

师:出示“丑小鸭低头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

这么美的白天鹅谁来读读?(生读)谁再来试试?

进行朗读比赛,要读好首先要读懂。“简直不敢相信,到底相信了吗?”

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朗读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生读)你的最后一句读得好。

引读:丑小鸭低头往水里一看──

脑子里有没有白天鹅了?你能不能对着老师背出来,不会背的可以偷看一眼。

师:下面我要提高要求配上动作读。

自己准备。指名读。

师:读得好,再熟练一点,相信冠军就是你的了!你们读得真好,随便叫一个都能声情并茂,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加动作齐读,坐着,站着都可以。

生读。

师:这节课你觉得怎么样?

生:快乐、幸福、甜甜的等。

师:刚才白天鹅的信还没有读完,他还有话要说。师读信到,他真想对全世界说,──,请你把这封信写完。

师:你们真是才思敏捷,拿起笔就写,像是早就想好似的。你们的写字姿势和读书一样好。

生:请不要嘲笑我,我已经成了白天鹅,请允许我来看您。

生:我找到了快乐、温暖和生活的美味,谢谢您把我孵出来──

师: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生:丑要鼓励他。不能只看相貌,重要的是心灵,才华。等等

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是谁写的吗?简介安徒生。

我建议回去后可以举办一个安徒生童话故事会。

师:原文很长,你可以上网去查查。今天你有这样的感受,3、5年后可能有新的感受,同学们爱看书吗?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

同学们谢谢啦!

【钱正权老师点评】

〖成功之处〗

总的说这是一堂成功的课。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老师通过讲故事、声情并茂地读、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的。语文课堂学习是思维、情感活动的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朗读、积累的重视:

让学生初读,分句读,背出来,写信等,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同时,让学生质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针对学生的问题来学习,让学生带问题进课堂,同时带问题出课堂。

3、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

4、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伙伴们怎样嘲笑、欺侮它?

5、读写结合:

两次书面练习动笔并有指导。现在语文教学要重视读写,加强读,控制说。读要充分,写要落实。

6、词句教学比较落实:

如:“简直不敢相信──”联系课文的语境,在读中理解。另外在想象中理解“嘲笑”。

7、教学设计颇费心机。有新意,曲曲折折。 

〖好中不足〗

1、师生对话多了点:

老师话多,占据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有时想说要忍住不说。

2、整体性不够:

一句一句体会多了点,应该整段整段读了以后再说感受。

〖谈一点个人看法〗

课无非是个例子。这里是经验交流的平台,也可能是流行病的传播窗口。

一、读课文说感悟的关系

要克服说感悟多,读课文少的通病。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读课文,整个过程是读的过程。层层推进,读中参插说、讨论、写。语文教学不管如何改,读课文永远也不会改。读的作用有两方面:1、吸收人文精神的滋养。读着体会着,可能一辈子影响着。2、发展语言。小语理事会会长崔峦“我们要把规范的语言模块整体地储存在学生的头脑里。”课文语言规范、丰富。通过读学生才会有发展。

说感悟有这么几点要求:

1、不应该是思想教育泛化,必须以读和思考为基础。没有充分读,好好读就不要发表意见,就是发表了意见也是肤浅的,反而形成不良的习惯。

2、谈感受要有层次。初读也要充分。

3、感悟要有重点,不要每个地方都去感悟。要找准入口处,一个重点有时能牵动全文,如“像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等要深刻体会。

4、集体悟与个人悟相结合:

个人悟后小组交流,集体交流,这是学习的需要。我读了之后有所悟,是自己的事,别人不知道,说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⑴ 表达自己的个性。多元解读,得到别人的鼓励,有利于个性发展,个性张扬,有独特见解。

⑵ 对与不对是第二,说出来是交流,有价值。与人分享学习成果,对人有启发,同享快乐。一个智慧变成了无数个智慧。

⑶ 得到大家的帮助,学生的智力是有限度的。 

二、说一说对理解课文的意见

要在形象、情感中理解,少一点理性的分析。“读懂了什么?”什么意思?没有多大意思。词语的意思从形象、情感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后还是要回到课文中。读的声情并茂了,就是理解了。在这基础上说说内涵。

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整体把握,重点突破。

1、充分初读,理解大致思路,总的要解决的问题。

2、重点把握。发现重点,牵一发动全身,重点有了就可以理解,找到了发射点。

3、回到整体,提升认识。

丑小鸭 课堂实录 篇5

《丑小鸭》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安徒生爷爷认识了丑小鸭(贴图),瞧,丑小鸭和他妈妈,还有兄弟姐妹都来了,他们带着词语宝宝来了,小朋友和词语宝宝交上朋友了吗?

生(齐答):交上了。

师:哪个小组愿意开火车读?如果小朋友读准了,就请其他小朋友跟读。

师点丑小鸭带着词语宝宝的课件,小组开火车认读词语“讥笑、讨厌、蛋壳、欺负、翅膀、鸡鸭、结冰、僵硬”。

(评:上课开始,老师便以充满感情的话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课文情境。并借助丑小鸭带词语宝宝的课件,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中复习,很快进入课文将描述的情景中,真的是“课未始,趣已生”。)

师:小朋友读得好,能够写好吗?指名两名学生上台在小黑板上写,其余同学在下面写。师听写难字“蛋壳、翅膀、欺负”,师评上台写的学生作品,特别指出“捺”在各个字的写法,生互评。

(评:扎扎实实进行词语练习,不搞花架子,注重低年级学生学生书写的美观。)

师:小朋友真棒,和词语宝宝交上朋友了,接着我们再次走进丑小鸭故事,请欣赏动画(课文1-3节的动画)。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丑小鸭因为长得丑,所以大家叫它丑小鸭。(师板书丑)

生2:我知道丑小鸭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丑极了!(师板书:毛灰嘴大身瘦)

生3:我知道丑小鸭受到别人的欺负。

生4: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欢丑小鸭。

生5:我知道丑小鸭很孤独,很可怜,只好离家出走。

师:这是我们上节课已经了解了的问题,这节课,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丑小鸭是怎么变成天鹅的。

生2:我想知道丑小鸭离开家后还受欺负吗。

生3:我想知道丑小鸭最后会怎么样?

师:好,那就请小朋友快快打开课本,看看丑小鸭将遭遇什么呢?

(回顾了上节课内容,也让孩子自己提出这节课想学的,在依学定教,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四段

师:自由读第四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懂了丑小鸭来到树林里,还是受欺负。

生2:我读懂了丑小鸭离开家后,很孤独,很可怜。

生3:我知道了丑小鸭受到小鸟和猎狗的欺负。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

师:想象小鸟可能讥笑他什么?和你的同桌说说。

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生1:小鸟可能讥笑丑小鸭说:“叽叽叽,你长得真丑!”

生2:“你真是一只丑小鸭呀,我是美丽的小鸟,我不跟你玩!”

生3:“你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毛灰灰的,真难看!你走远一点,我讨厌你!”

(评: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句上表现出来。注重抓重点词句,整体感悟,带领学生体会关键词,理解重点句,感受这些语句对表达中心的重要作用。如“讥笑”一词的学习,把词语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体验想象,自感自悟,让学生自主的读和悟)

师:丑小鸭受到小鸟的嘲笑,还被猎狗——

生:追赶。

师:丑小鸭觉得自己很——

生:可怜。

生:孤独。

师:你们能把丑小鸭的可怜样读出来吗?让大家感受感受。

生练读。

指名读,小组读。

师引,"它只好......."

生:白天躲起来,到了晚上出来找吃的。

(二)学习第五、六段

师:秋天来了,丑小鸭来到湖边怎样过日子呢?请小朋友看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哪个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其余的学生拿起笔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不明白什么是羡慕。

生:我不懂“丑下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为什么?

师:那就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这些句子,想想这时候的丑小鸭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同桌读书,交流,讨论。

师:“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惊奇极了,她心里想……”请做出惊奇的表情。

生1:做出惊奇的表情说:“她想,天鹅真美呀!”(学生不敢大胆表现)

生2:脸表情有点惊奇说:“多么美丽的天鹅呀!”

生3:很夸张的张开双手,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说:“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这么洁白的天鹅呀!”

大家为她热烈鼓掌。师摸着孩子小脸:“你太棒了!”

师:感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

师:“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羡慕极了,她心里想……”

生1:如果我也像天鹅那么美丽,多好呀!

生2:天鹅的羽毛真白呀,如果我也有就好了。

生3:天鹅有那么多伙伴,而我就自己一个,真可怜。

师: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这就叫"羡慕"。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

生:我考试考了100分,我同桌只考80分,他很羡慕我。

生:我们班级的小麦同学口风琴吹得很好,我不大会吹,我很羡慕他。

师:请同学们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

(自由读,小组赛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好象看到了那只可怜惊奇的丑小鸭。

(评:“惊奇”“羡慕”这两个词语是难点,教师都能够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课文环境中理解,还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恰到好处。“惊奇”在孩子说、议的基础上表演,孩子一下子能够根据自己感悟演出来了。“羡慕”一词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说,这样,无须老师解释,这词语的意思孩子都能够理解得很到位了。)

师:天气一天天变冷,冬天来了,丑小鸭是怎样过冬的?(师引读第六段)

师: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

生: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评:课文各段的学习各有重点,容易理解的段落通过师生引读而过,让孩子在读中自己理解体会。)

(三)学习第七段

师:丑小鸭遇到了种种不幸,那它后来怎样了呢?请同学们一起看课文最后一段。默读课文7自然段,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拿起笔,一边默读一边画句子,师巡视。

生交流。

生1:我喜欢第一句,因为第一句写了春天来了。

生2:我喜欢“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句让我知道了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师贴白天鹅图,课件出示天鹅图。

生:我知道天鹅美丽极了,他有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

师板书“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欣赏这只美丽的天鹅,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这只美丽的天鹅吗?

生1:这只天鹅真美呀!羽毛雪白的,脖子长长的。

生2:这只天鹅美丽极了!他的毛像雪一样白,他的嘴巴红红的,像火一样红。

生3:天鹅呀,你真美呀!美得就像白雪公主。

生4:天鹅,你太美了,你有雪白的羽毛球,长长的脖子,优雅极了!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积累的词语真多!是呀,这只美丽的天鹅,让我们不禁想到一首古诗,鹅……

生齐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小朋友赞美天鹅赞美得真好,那么就请小朋友有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

生齐读。

(评: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时时注意引导孩子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面对着美丽的天鹅用自己的语言来夸,让孩子调动平时积累的词句说话,既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也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师:丑小鸭变得那么美,他自己相信吗?

生:不相信。

师:请小朋友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孩子读出了疑问的语气)

师高兴:嗯,这小朋友读出了问号,不错!谁再读?

生: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孩子不仅读出了,还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师颔首:我听出了不相信的语气!丑小鸭最后相信了吗?

生:相信。

师:读出有关的句子。

生: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师:你觉得这时候丑小鸭的心情怎么样?

生:非常高兴。

师:那就用非常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呀!

生有声有色地读了一遍。

师:读得真棒,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和丑小鸭一样的高兴心情。现在自己试着把整段读一读。

生自由练习读书。

师指名学生读,生读得非常投入,读后全班热烈鼓掌。男女生赛读。

师:感谢同学们精彩的朗读,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禁读出了声,更重要的读出了情。

(评:指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主人公丑小鸭的内心,多种形式地体会重点句,朗读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面对课文一遍一遍地读书,鼓励评价。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悟出感情,在品读评读中自悟自得,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师:丑小鸭这时候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再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生1:丑小鸭这时候会想:我太高兴了!我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生2:丑小鸭这时候会想:我再也不要受欺负了,我要告诉鸭妈妈,让鸭妈妈看看我变得多美丽!

生3:丑小鸭这时候会想:我要回到养鸭场,让哥哥姐姐们看看,让养鸭的小姑娘和公鸡看看,我是多么美丽!

生4:丑小鸭这时候会想: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我成了自己那么羡慕的天鹅!我再也不会孤独可怜了!

……

(评:回归整体,学完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孩子进行说话训练,也对课文的一个小结。)

三、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师:读到这里,小朋友们一定会有许多想法,(课件出示)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你想对故事中的角色说些什么?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题,然后交流。

1、我想说……

2、对丑小鸭说……

3、对丑小鸭的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树林里的小鸟及猎狗说……

4、对农夫说……”

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看谁说得最好。

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师到学生中参与。

全班交流。

生1:我想对丑小鸭的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树林里的小鸟及猎狗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欺负丑小鸭呢!丑小鸭再丑,也是一条生命呀!现在他成了一只天鹅,你们不能再欺负他了!

生2:我想对丑小鸭的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树林里的小鸟及猎狗说:你们这种不尊重别人是不对的!

生3:我想对农夫说,谢谢你救了丑小鸭,丑小鸭变成了天鹅,他回报答你的。

生4:我想对农夫说: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你把丑小鸭救了,丑小鸭才有美丽的今天。

生5:我想对丑小鸭说:我为你高兴,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再也不要受人欺负了!

生6:我想对丑小鸭说:你真坚强,在困难的时候没有灰心,我要向你学习。

生7:我想对丑小鸭说:你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是件多么高兴的事呀!你终于可以告别孤独可怜了!

生8:我想说,我要向农夫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

生9:我想说,我要像丑小鸭那样,做一个坚强的人。

生10:我想说,我很喜欢丑小鸭,因为他能够变成美丽的天鹅。

……

师:是呀,小朋友对课文中的角色说了那么多,说得真好!我心里也有一些话也想对小朋友说,想听吗?

生:想!

师: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灰心,相信自己总会克服困难的。当别人遇到不幸,我们也不要讥笑他们。

(评: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的做法,既回归了课文的整体,又让孩子提高对课文人文美的认识,在思考、表达、交流中渗透学生的创造意识。)

师:在上节课时,我们已经知道这课的作者是——

生:安徒生。

师:我们感谢安徒生给我们带来那么精彩的童话故事,(师点击课件中拓展资料中作者介绍内容)他一生写了150多个童话故事,不仅写了《丑小鸭》,还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师出示那些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学们课外可以找来阅读,下节课交流。

四、积累练习

师(点课件):摘抄自己喜爱的词语句子。

哨声响。

师:下课了,请小朋友们带回去做吧。下课。

生:谢谢老师!

师:谢谢小朋友们!

(评: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新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在教学的最后,我向学生推荐阅读,还做摘抄的练习,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将课外阅读活动经常化,积累意识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在动手用脑的过程当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以读导悟情趣交融

——评戴老师执教《丑小鸭》一课

陈丽冰

《丑小鸭》是人教版第四册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根据安徒生同名作品改编而成的。文章充满童趣、童真,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曲折动人,是一篇适合低年级阅读的好文章。

戴老师在设计《丑小鸭》这课的教学过程时,紧扣教材特点,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因学定教”、“顺学而导”,强调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注重语文活动环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践,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一、以读为本,激情引趣。

课文描写了丑小鸭出生后,历经种种磨难,最后发现自己是一只漂亮的天鹅的非凡经历。戴老师为了引导学生领悟丑小鸭身处逆境,却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用心在“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两方面下工夫。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戴老师分三步设计教学环节:第一步,自由读,边读边想:丑小鸭离开家后,它又遇到哪些事情?第二步,认真读,你读懂了什么?想象小鸟可能讥笑它什么?第三步,再读句子,感受丑小鸭孤独可怜的心情。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没有多余的讲解,短短两句话的自然段,安排了三次读课文的机会,让学生在读文中领悟丑小鸭孤独可怜的处境。又如教学第七自然段“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设计了“看课件读”——直观感受天鹅的美丽;“反复读”——领悟丑小鸭惊喜的心情;“比赛读”——互相评价读得好不好等教学环节,既达到了“以读悟语”的目的,又升华到“以读激情”的效果。

二、巧借课件,创设情境。

丑小鸭的“丑”与变成白天鹅的“美”,是课文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如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开头丑小鸭那极度可怜孤单的境地以及后面变成白天鹅那惊喜的心情,是教学的关键之处。戴老师为此巧借课件,创设情境。一是在授课前,播放动画片,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二是在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教师借课件让学生观察丑小鸭的美,在看一看,说一说当中,体验丑小鸭由“丑”变“美”那惊喜的心情。

同时在复习生字这个教学环节,为了化枯燥的练习为有趣的语文活动,戴老师巧妙地设计了“鸭妈妈带着词语宝宝来了”的课件,这样做符合了低年级学生在游戏中学,在直观中认知的规律,学生学得兴趣十足,课堂充满了活力。

三、学用结合,拓展延伸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节课,戴老师在设计时深深把握这一点,既紧扣教材,围绕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不满足于“解说教材”,而是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内心感受结合起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教学第四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体验丑小鸭的不幸遭遇,戴老师设计了“让学生想象小鸟怎样讥笑丑小鸭”,对课文的环节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又如教学“羡慕”这个词时,在学生知道“羡慕”的意思后,戴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羡慕别人”,拓展了信息空间。在学生了解了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之后,戴老师又创造性地设计了“让学生用不同说法,夸夸这只美丽的天鹅”。最后在学生学完全文后,戴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的教学环节。可以说整个教学设计不断展开对相关知识、情感、价值观的构建,从而实现了对教材的超越和重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之,《丑小鸭》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把握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以读为本,激情引趣,较好地诠释了课改理念,体现了求真务实的课改精神。

丑小鸭 课堂实录 篇6

执教 干国祥

【背景】

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浙江教材中大量缩改的《丑小鸭》,这次学的是只有少量删节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而 “丑小鸭”的故事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隐喻,渗透在各种文本及其他信息中,在尚未接触安徒生的原著前,“丑小鸭情结”早已经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那么这次我们还能做什么?学生重读的目的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对《丑小鸭》这一伟大名著的二度解读。

【现场】

教学地点: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初一(1)班

授课时间:2004年2月11日上午第四节

从“个体解读”到“相互印证”

一进教室,首先请寿馨蕊上台来讲《丑小鸭》的故事――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生日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象征,就像是丑小鸭的“天鹅蛋”。对其他同学的要求则是:仔细听寿馨蕊所“演绎”的故事,想一想她的故事中遗漏了哪些你觉得不应该遗漏的细节,为什么你觉得这个细节不该遗漏?作为预习的一种检查形式,我要求讲故事的和听故事的都不能打开课本。

8分钟后,寿馨蕊讲完了。在讲的过程中,学生间有一些小小的交流,几个同学想提示寿馨蕊,她拒绝了;几个同学想纠正寿馨蕊,我阻止了,我提示:允许创造性讲述――即删节和增添,而且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地方,因为无论增删,恰恰是个人解读的结果的呈现。然后,我抛出讨论话题:“请大家说说她的故事中你觉得不该遗漏,或者与原文不同的信息――大家仍不要打开书本,我们要借此了解大脑为自己筛选了哪些信息。”

许多同学举起了手,岑刚强第一个:“在老太婆家里的时候,丑小鸭不是因为受到欺侮而逃走的,他是自己想要去游泳。”大家纷纷发言,或表示同意,或进行补充,有同学甚至还复述了课文中的原话:“在水里游泳是多么痛快呀!”“让水淹没你的头,往水里一钻,那是多么痛快呀!”

“好,我也觉得这一处很重要,我们待会儿再结合原文详加分析。现在先请其他同学也来说说。”

坐在最后面的大个儿沈腾骏站起来,说:“丑小鸭在农夫家里的一段,跳到黄油和面粉中去的话不能省略,因为这表现了丑小鸭很讨厌人类……”他显然是严重地误读了,马上有许多同学举手表示反对,有几个在位置上就喊:“那不一定的!”我赶紧打住:“让他说完,行不?……现在大家对这个故事读出了完全不同的意思,谁是谁非暂且放下,我们待会儿还是结合课文再来展开进一步讨论。请继续――”

窗边的胡纪平站了起来:“小鸭在沼泽地里没被猎狗咬死,这是很幸运的事。”果然怪才,思维总是那么独特,我知道他的言下之意是什么,但现在还不是追问的时候。

胡纪平:“还有,我认为不能把丑小鸭进老太婆家的原因略掉,他进去是因为狂风,刚才的故事中丢了这一点。”

我追问:“你为什么认为不能去掉这一点呢?”

“因为这说明丑小鸭是在没有办法――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去的。……还有,不能把在野外第一次遇见天鹅的情节去掉。”

胡纪平接二连三的“指摘”已经使得好胜的寿馨蕊坐不住了,她甚至举起了两只手。我只好让她发言:“我觉得不能认为猎狗不吃丑小鸭是因为幸运,如果这样的话丑小鸭就不必说‘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我很满意这种“斗争”的形成,但现在不能让他们就斗起来:“好,这个地方矛盾看来不小,我们在这里画个圈,待会儿再仔细看看。”边说,边在白板上事先画着的一条由白板的右下角延伸到左上角的“丑小鸭成长线”的相应位置上画了一个圈。

接下来是机灵的林琰发言:“沼泽地里野鸭和大雁对丑小鸭的语气是不同的,应该区分出来――野鸭对丑小鸭说的是‘你丑得厉害’,大雁对丑小鸭说的是‘你丑得可爱’……”天,有这回事?此刻我不好翻书本,只能相信这是林琰仔细阅读的成果,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为强调这点,我对林琰的话进行了重复。

新生郑朔一直跃跃欲试,到现在终于站了起来:“我觉得文章结尾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时的感受不能不讲,‘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有这么幸福’,我认为这几句话很重要。”

“为什么?”

“因为我觉得这句话是从丑小鸭的内心中呼唤出来的,这是它对所有磨难的一种感受。”

“噢。郑朔说这句话是丑小鸭在经历了所有的磨难后内心的一种感受,一个回顾,所以不能够不讲到。好啊,讲得太好了。还有谁觉得有哪个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在寿馨蕊演绎的过程中失落了?”

跳级生岑佳梅站了起来:“我觉得要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的感受尽可能仔细地讲出来。”

“你觉得哪些信息――也就是哪些感受需要表述,怎样表述呢?你能不能试一试?”

“苦难之后的幸福。”

“你能不能用具体的语言表述一下?”

“……”

“看来要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还是有困难的。请坐。”我知道岑佳梅想说的是“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这几句,但在不能够记忆性复述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表述对这个11岁的女孩还是有困难的。

平时学习最有困难的钮贤成站了起来:“应该重点说说冬天变到了春天。”

那一段确实很美,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便感动得不能自已,可惜现在还不能让大家打开书。我便伺机作了延伸:“也就是你认为课文中的几次环境描写也很重要,与课文的情节有很大的关系。是吧?钮贤成讲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刚才岑刚强也讲到了丑小鸭进老太婆的家是因为外面的风太大了。看来以后讲故事还是不能忽略故事发生的环境。”

“以文解问”,局部性阅读与交流

好了,差不多了。我就让大家打开书本,再来看看刚才这些问题能不能从课文的描写中找到答案,我问大家:“先解决哪个问题?”

“大雁和野鸭!”

“好。请大家朗读‘天亮的时候……碰碰你的运气’这部分课文。”

大家齐读课文后,我复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大雁说‘丑得可爱’,而野鸭说‘丑得厉害’?”

调皮的朱奇在座位上说:“因为大雁和野鸭审美观不同,因为野鸭把丑小鸭当成同类的,而大雁呢,不是说美丽的鲜花要绿叶衬托嘛,这个……”

朱奇的思维总是这样,放得开去,却收不回来。后边胡纪平接上了话茬:“是大雁把丑小鸭当成同类,而野鸭却嘲笑丑小鸭。”

“那也不一定的!”“野鸭并没有嘲笑丑小鸭啊!”“这其实也是说它丑得可爱”……同学们纷纷反对。

为避免在非要害处扯得太远,我就点一点题:“野鸭的嘲笑我们可以称之为‘善意的嘲笑’,虽然是嘲笑,但似乎并无恶意。看来不同的动物对丑小鸭的态度是不相同的,我们阅读课文时要把握这些细微的差别,而且我们还应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态度?譬如,为什么两只大雁对丑小鸭就显得比较友善呢?”

“因为他们是同类。”快嘴的郑荟说,我知道她的回答不是通过研究而仅仅是通过直觉敏感地把握的。

“因为两只大雁刚刚从母亲的蛋壳里爬出来不久,也很顽皮……”这是一直沉思着的胡纪平的回答。

“你是不是觉得两只大雁刚刚从母亲的蛋壳里出来,还比较纯洁,对人比较友善?”我追问。

“也许是他们是小孩子很好奇吧。”胡纪平回答。

“可是鸡鸭也是小的呀,他的兄弟姐妹们也是小孩子呀!”刚才被胡纪平“指摘”得过多的寿馨蕊也注意着胡纪平的反言,这倒真是给抓住了要害。

“也许是大雁没有见过丑小鸭这种类型吧,所以它觉得很新鲜。”胡纪平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着。

“可小鸭们也没有见过丑小鸭的样子啊,他们还说他是妖怪呢。”郑荟站在了同桌寿馨蕊的一边,同时她又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跟去年学的《山中访友》中的‘云雀’为什么被叫做‘弟弟’一样,只是为了不重复嘛,重复就没有感觉了。”

“是么?我看可能没有那么简单。这样吧,我给大家一个思考的线索――”我正想把话题转入探究性的思考与讨论过程,但下面有几个同学急于发言,寿馨蕊更是几乎站了起来,于是我只好打住,让她发言。

“他们后来还对丑小鸭说:‘那里有好几只甜蜜可爱的雁儿。她们都是小姐,都会说:嘎!(她的模仿引得学生齐笑)这是那么丑,可以在她们那儿碰碰你的运气!’这里明明还是在嘲讽他丑嘛。”

几乎是在同时,我这边说:“这话是有嘲讽,但是不是恶意的?”而那边胡纪平说:“没有啊……”

为不再重复论争同一小问题,我继续点拨:“他们不是恶意的,但是不是完全认同他了?”学生说“没有”。“所以这些细微的差别我们要细细品味……”还没说完,那边胡纪平不由我,继续发表他的高见,我只好让他说:“对丑小鸭说‘你丑得可爱’,这显示他自己好像很高贵的样子;而对他说‘你丑得厉害’这就有点谩骂的味道了。”他的发言引得大家一阵哄笑。我伺机继续点拨:“我们刚才分析了其他的动物对丑小鸭态度的不同,现在我们是不是来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会导致这些不同态度的原因,好不好?”

“因为它们不是同类啊。”郑荟果然聪明,但此刻可不能停留于此。我说:

“是的,不是同类,可是它们都不是丑小鸭的同类啊。”

“野鸭们和他是同类,所以他们看它丑得这么有个性,就笑它……” 我原以为一直静听的金铮会认真地回答这个问题,谁知他竟然是搞笑,调侃的语气让大家都笑了起来。

“谁和他是同类?”我追问。

“雁儿和他是同类。”下面不知是谁在说。

“雁儿和他更像同类――这个同学说得有些道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因为他叫丑小鸭就搞错了。――我们可能要作更全面的考察,要把这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结合起来考虑,也许更能够解开我们的困惑。我们应该把鸡鸭场上的鸡鸭,猫狗,大雁,天鹅,野鸭对丑小鸭的不同态度都综合起来考虑。那么在这些动物中,和丑小鸭交流得最多,但最不理解丑小鸭的是谁呢?――对,是母鸡。下面我们就来把这段文字集体诵读一遍,注意母鸡和丑小鸭不同的语气。”

于是大家集体朗读“第二天早晨……‘好吧,你去吧!’母鸡说”。

这是一段极富人物个性的对白,自以为是的母鸡教训着向往着自由和飞翔的丑小鸭,里面的许多语句简直可以当作成人教育孩子的翻版,但学生们显然还没有明显地感到这一点。课文实在很长,就读这一小部分,也用了好几分钟,我提问:

“刚才我们在分析野鸭与大雁对丑小鸭的态度时,发现他们对丑小鸭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但共同点是都不理解丑小鸭。现在我们读了母鸡与丑小鸭的对话,发现母鸡的态度更不一样(学生在下面说:也更离谱了,郑荟补充:因为她还不会游泳),至少野鸭和大雁能够理解丑小鸭在外面、在水里很快乐很自由,但她就一点不懂了。对吧?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们议论纷纷,但谁也没有把握站起来发言。我指了指趁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我画在白板上的几种动物,至上而下依次写着:猫,母鸡,家鸭,野鸭,大雁,天鹅。问:“大家看,我这里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会游泳→不会游泳。”

“不会飞翔→会飞翔。”

我不再等着大家从纷乱中争出一个生物学的答案来,说:“这个顺序依据的是跟丑小鸭的血缘关系,或者说物种的远近关系。我们看,猫是哺乳动物;鸡是禽类,但不会水;家鸭是野鸭驯化后的物种;大雁又叫做鸿雁,与天鹅很像,长脖子,但毛色是青灰的,它还是家鹅没有驯化的先祖;而丑小鸭就是一只天鹅……我们看,在文章中似乎就是按照这种亲疏关系在写着,关系越远的,就越不理解丑小鸭在想着的东西,不理解就会导致误解,甚至是不屑。我们这样从动物学来解释他们对丑小鸭的态度为什么不同,也许并不正确,但至少是一个巧合。为什么后面丑小鸭看到天鹅就感到激动与亲切,天鹅看到丑小鸭也立即表示了亲热?因为它们完全是同类,完全理解对方的‘语言’与梦想(同学跟答‘因为他们也是由丑小鸭变来的’)。好吧,这个问题不管这样理解对不对,我们就先理解到这里。我们现在再回头来看看,是不是还有讲故事遗留下来的问题?没有了。那么我们就来分享大家在课前所作的批注,谁先来?――朱奇先来。”

聚焦:解读“天鹅蛋”

“我觉得这篇课文丑小鸭并没有经过‘不屈的奋斗’,他并没有努力拼搏,很多时候他自暴自弃,吃了很多的苦,后来他太苦了,感动了上天,所以把他变成了天鹅。”

哇,他竟然这样说。我实在很满意这样的思考。但是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看来是意见不一。“谁来说说?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一个同学坐在位置上说:“课文后面说了,他原本就是一只天鹅蛋,这说明他不是上天可怜他才把他变成天鹅的嘛。”

“对,他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够变为天鹅!”

“天鹅就永远是天鹅,鸭子就只能是鸭子。”

岑佳梅补充:“再说,自暴自弃也不可能感动上帝的嘛。”

“说得好,自暴自弃不能感动上帝。――但这似乎离课文远起来了,我们回到课文上来。”

“老师,我感觉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天鹅,只不过他的演变过程曲折一点,困难一点。”郑荟试图作一总结,“因为他生在养鸭场里,所以历经了更多的波折。”

“可是,许多人都这么认为,我们以前看过的丑小鸭好像就是在告诉我们他都在努力,是靠着自己成为白天鹅的。”在生活中只信奉天赋不相信努力的朱奇继续着他的质疑。同学们又议论纷纷起来。

“确实如此,在我小时候,老师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丑小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只白天鹅。但是现在朱奇竟然读出来:他并不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变成天鹅的。”我补充并强调这一点,我知道,这里面可大有嚼头呢。

“他注定要变成天鹅的!不管他努力不努力。”坐在最前面的跳级生茅泽鑫竟然也开了口,这个小书虫平时是语文课也会捧着一本课外书笑出声来的。“对,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天鹅蛋嘛。”朱奇得到支援,口气轻松起来。

女生们纷纷提出议论,有几个甚至就坐在下面喊着:“贼努力的,贼努力的……”我提示,一个个发言。

寿馨蕊首先说:“他努力的,课文中不是说是冬天吗?如果他不努力,早就饿死在冬天了。死掉了他还怎么变成天鹅?”

“寿馨蕊说得有些道理,如果他不努力,他可能就饿死在寒冬中了。”

“老师,我也觉得他努力的,他努力地熬过了所有困境。如果他不努力,他在没有变成天鹅之前就死了,天鹅小时候的样子与鸭子也没有多大差别。”不知道郑荟的这个补充是对同桌的支援,还是她上学期在考试中屡屡失败的自我写照?

“丑小鸭生在鸭群中,他以为自己是小鸭嘛。后来,他没有想到自己长大后是个天鹅。”最老实不过的钮贤成竟然也发了言,有几个女生似乎想笑着批驳他,被我示意阻止了。

朱奇突然来了灵感:“丑小鸭不是已经死过一次了吗?他不是在冬天的时候冰死在野外吗?”

“是啊,丑小鸭还冻死过一次。这说明你即使努力了,但仍然可能会失败,也说明可能外人的帮助很重要。”

“外人的帮助?所以,这纯粹是个运气罢了,跟努力无关的。”朱奇抓住了我的话头。

“外人的帮助可能是幸运,你的奋斗也可能遭遇失败。这一点问题值得探讨,却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也许该把问题的焦点先集中一下,来讨论:是不是注定丑小鸭就会变成白天鹅,不管他怎么做?”我的话音刚落,“一定会”“不会”“他本来就是天鹅蛋嘛”的声音就在下面吵得开了锅。

“好,好,好,能不能换个思路……”我正想提示大家作进一步的思考,下面却已经顾不上理我了。岑佳梅大声地说:“如果丑小鸭不努力,就呆在那里,他就变成一只家鹅,不可能再变成白天鹅了嘛。”

“对!”“对!”女生一片赞成声。

“老师,如果他不努力,就一辈子呆在鸭群里,那么他就根本不会飞翔,而且可能他连天鹅奇异的叫声都会失去,只会跟着鸭子叫‘嘎’,他其实也就成了一只形状大一点的鸭子。”郑荟的“嘎”声引来了一片善意的笑声。

“你想这可能吗?天鹅的习性是基因决定的,他只会进化,怎么可能再退化呢?”朱奇说。

“大家知道狼孩的故事吧?动物在习性上的退化是可能的。”我提醒道,大家都说“知道”。看来得抓紧时间推一把了,我接着说:“这里我再提示一个有关联的信息,大家知道安徒生的生平吗?谁已经读过《安徒生:阿拉丁的神灯》这篇文章?(5个学生举了手)大家觉得这篇文章与课文有关系吗(我问读过的同学)?有!有什么关系?”

“因为安徒生是把自己比喻成了一只丑小鸭,他小的时候也是一只丑小鸭,受到别人的嘲讽。”有学生回答。

“他其实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演化成一个动物的故事,写成了《丑小鸭》这篇课文。”有人再补充。

“哦,这种方法在我们学诗歌的时候学过,叫什么?对,象征。也就是说,我们刚才争来争去的那句话――哪句话?”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

“不对,是‘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一句。”

“对啊,争来争去的这句话,我们却没有用象征的方法来看它。我们现在来想想,什么是‘天鹅蛋’?”我感到几乎已经抓住了要害了。

“天鹅生出来的蛋。”一个快嘴的同学喊,不知是捣乱还是真的这样想,他的回答招来了一片嘘声,大家用“哇”来笑他。但是朱奇却帮着他的同伙强调:“就是‘天鹅’生的蛋。”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句很重要的话――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现在我让大家来综合思考一下:刚才我们说丑小鸭无非是一个象征,那么猫呀鸡呀狗呀大雁呀也无非都是一些象征,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些动物分成各种不同的种类,看成这是禽类,这是兽类,这是候鸟……你看,这些动物说的都是同一种语言,我们因此可以把他们看成是人的象征,他们象征了人中不同的(卢夏禹补充:角色和性格),对,代表了同一物种――人――中间的不同性格和品质。我们其实可以反过来这样看:我们人类之中有哪些是天鹅,哪些是鸭子,哪些是为老太婆下蛋的母鸡。那么我们来看,天鹅与他们的不同之处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什么?――对,卢夏禹说‘高贵’,郑晏楠说‘优雅’,还有人说‘美丽’,我看‘高贵’可以代表天鹅的气质。现在我来问大家:哪一种心灵可以称之为‘高贵的心灵’?(有学生答‘好的心’)对啊,具有哪些品质的心,可以称之为‘高贵的心灵’或者‘好的心’?”说到这里,我在白板的核心部分用红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天鹅蛋,在中间写上“高贵的心灵”。

“现在我们来重新演绎课文,根据课文的文章来分析,怎样才能算是拥有一颗‘高贵的心’。――好,请岑佳梅先说。”

“不嫉妒。”

马上有人补充:“不骄傲。”

“对别人的成绩他不嫉妒,对自己的成功他不骄傲。课文中这两点写得明白。”我补充。

“受到挫折不灰心,继续努力。”仍然站着的岑佳梅说。

“你从哪里得出这个结论?现在反对派众多,你得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明。否则朱奇又要有意见,他已经一再说丑小鸭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努力。”我提示。

于是岑佳梅读课文:“冬天就很冷,非常的冷!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好使水面不至于完全冻结成冰……最后,他终于昏倒了。”

“对啊,如果小鸭不拼命地游动,那么等到农夫发现它的时候,它就已经冻死了,变成了一只死鸭子了。”郑荟抢着发言。

“对啊,因此,你可能会遭遇挫折甚至失败,但是,你绝对不能够放弃!也就是说,你只能自己拯救自己,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丑小鸭告诉我们的。对吗?这样解读课文就对了。”我“向上”提一提。

不料朱奇死不买账:“这不过是幸运罢了,万一他一直不动,刚要结冰时农夫就过来了呢?或者说他已经冻死很久了农夫才过来呢?”

“老师说这不过是象征罢了。”有女生针锋相对。

“对,我们讲到了运气,在生活中有没有运气?(学生:当然有!)但是运气会不会落到不去争取的人身上?对运气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可能你努力了,但是却没有得到运气的照顾;但运气不可能照顾一个没有努力的人。对一只不努力的鸭子而言,死亡对他来说是即使逃过了今天,也逃不过明天的。”

“对!”我的发言赢得了大多数学生的首肯。

“从课文中还可以看出,丑小鸭很勇敢。”近来上课常常走神的大个儿林力把我们的思绪从“运气”的争论中拉了出来。

“勇敢――怎么说?”

“他在老太婆的小屋里感到不自由,敢于一个人到外面的世界去,敢于一个人独立去面对生活。”这段话,林力结结巴巴地说了好久,一些同学还帮他用了几个词。

这时候,下课铃声响了,一些同学很是意犹未尽,很想把课继续上下去的样子,我也很遗憾这铃声响得似乎并不是时候。但是无论什么问题,都只好放到下一堂课了。

课后余音

下课后,走在走廊上,前面郑朔和卢夏禹两个还在讨论着课堂上的事,我越过他们,对他说:“郑朔,讲得真不错。”

他说:“你听到了?”

我说:“我说的是你刚才课堂上的发言。现在你说了什么?”

他告诉:“我在说,我们在奔向天鹅的环境。”

我说:“可是天鹅开始的环境并不好啊,它可贵之处,就是始终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所以……”

他接上话头:“我们要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

【后记】

在接下来的课中,我们的触角除了继续向“高贵的心灵”、“成长中的寂寞”和课文几处精彩片段伸展外,还把单元主题——“成长”的话题在此作了一个整合。

但是,在别班的授课过程中,回头又发现在此课堂中失落了一些东西——虽然在此课堂中的某些精彩与激烈,也没有完整地出现在那儿。正是在追求生成性课堂的过程中,我更深刻地明白了“课堂是遗憾的艺术”这句话的含义——缺失成了一种必然!但学习的过程已经生成,它不可能以另外的一种面目重现,它也不可能再有另外的目的(收获)。所以我只好安慰自己:对一堂课而言,重要的也许并不是缺了什么(或者还可以怎么上),而是它已经拥有了什么。

我目前在追求的课堂,可以用“目的在过程中”这句话来形容。从五六年前最严谨的“问题→图示”课堂模式,到两年前“问题→问题”课堂模式的探索,再到现在这种不能用模式来指称的模糊程序,正反映出我这些年来语文教育观念的演变方向。

把课堂视为一个学生建构自己思想与语言的动态的场(当表述思想时,他其实就是在理解和运用语言,这是我的一个提法——“在遗忘语文中学习语文”的大概意思),把学习视为一个学生内部的通过外在关系消解他原有思维-语言模式进而建构新的语言-思维范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在不平衡与不稳定中);同时,不把教学目标视为先在于学习与学生存在的知识点或者成形的思想,而视之为一种含有方向的力量的施加,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朝某一个含有我们意愿的方向发展(就此文而言,让《丑小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隐喻,每个人在这个框架中建构自己的人生象征,也许可以称之为我此课的惟一的教学指向。)……这些都成了我新的追求。然而要把这种尚在朦胧中的想法变成行动,则要困难得多,而且作为一名改良主义者,我势必不可能拿课堂当成革命的工具,而始终只能是在现实的行动中,融合一些新的但却难免是粗糙的理念。

【回音壁】

宣讲·对话·独语

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中东京章太炎先生的课堂,“谈天时以玄同说话为最多,而且在席上爬来爬去。所以鲁迅给玄同的绰号曰‘爬来爬去’。”这样的课堂实在令人神往——师生亲密无间,寥寥数人,对话问答,耳提面命。

而今的中学课堂,一般总在四十人以上,坐席如方阵般的罗列,格局的先验设定,使一一对话的机会甚少,课堂的声音,也往往成为宣讲,语文课堂纵然精彩,总难逃乎布道与说书之间,教师的角色,或如牧师、或似演员,这也正是许多老师觉得疲惫的症结所在,一如张爱玲对教育的十二字评价:“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

干国祥老师的可贵努力,正在“宣讲”与“对话”间求得平衡。整堂课,除了开头寿馨蕊讲述故事的8分钟和课文片段的朗读,其余的时间,都充满学生的声音。有意思的是,从“许多同学举起了手”,到“女生们纷纷提出议论”,到将近结束时的“下面却已经顾不上理我了……”——成功的课堂有两个表征:一是课堂因激烈思辨而忘记纪律、忘记老师、甚至忘我,只想参与进去,发表意见。二是课堂之后,或者是纠缠住老师不放,或者同学继续探讨不休,或者进行相关的阅读……课堂结束了,而问题的思考也许才刚刚开始。实录中“一些同学很是意犹未尽,很想把课继续上下去的样子”,与课后郑朔和卢夏禹的讨论,也说明了这堂课的成功。

事实上也只有在课后,才能从被动地听“宣讲”、师与生以一敌众的不平衡“对话”,转向自由思考,独立探索的“独语”阶段。思考与表达都是最具个体性的,几十年不变的集体化课堂模式,终有一天,也当会以小班或选修的形式,来尽可能的满足个体发展的要求。

从“问题→图示”课堂,到“问题→问题”课堂,到不把教学目标前定设定,仅含有授课者基本意图(不确定指向)的课堂,在模式上,也大略呈现出“宣讲”→“对话”→“独语”的轨迹。

但开放的课堂不等于教师的缺席,对学生个体的深切了解,课堂及时准确而到位的反馈都不必说了。操作层面上——不打开书本的禁令、“今天过生日”的寿馨蕊上台讲述、主要段落的朗读、主干问题的设置(为什么大雁说‘丑得可爱’,而野鸭说‘丑得厉害’?是不是注定丑小鸭就会变成白天鹅,不管他怎么做?安徒生与丑小鸭是什么关系?哪一种心灵可以称之为‘高贵的心灵’?)都体现出干老师课堂的艺术。

从《丑小鸭》,也许我们还可以读出诸如以下主题:广大的世界(“这个世界真够大!”),出走与找寻(在流浪中才能证实世界的博大,外界充实了丑小鸭,让它完成到白天鹅的转变),个人和群体(种种不同动物对它的评价),沉默和言说(“白天鹅没有说话,把头深深藏在翅膀底下”)……

课堂以“我们要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作为收束,也许还是不够的。

杭州外国语学校 郭初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